刘备面对帐内诸将纷纷请命、欲分兵救援的迫切局面,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眼神陡然变得坚定。沉声喝道:
“诸君且住!”
声震帐内,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请命与议论。刘备站起身,环视曹昂、文聘等将领,语气沉凝充满威严:
“此次东征,讨伐逆贼袁术,乃是陛下亲颁诏令,明正典刑!本督奉天子明诏,假节钺,总督诸军事,旨在克复寿春,擒拿国贼,夺回社稷神器!”
“此乃朝廷第一要务,关乎天下视听,汉室威严!”
“如今敌军未战,我军若因四方告急便自乱阵脚,贸然分兵,岂不正中袁术下怀?此乃兵家大忌!”
“备虽不才,亦略知兵法。”
“若我军主力分散,被那雷薄拖在汝南,或被袁术窥得破绽,各个击破,我等有何颜面回见陛下?”
刘备的目光尤其落在曹昂和文聘身上:“子修为国仇家恨,仲业为守土之责,备皆深知!然,此时此刻,唯有合力向前,击破当面之敌,直捣寿春,方能真正解各方之围!“
“袁术若灭,其余诸路,自然瓦解!望诸君以朝廷大义为重,暂弃私念,同心戮力,共破国贼!若再有言分兵自守、动摇军心者——”
他指向帐内的天子节钺,厉声道:“休怪本督以天子钦赐之权,行军法,先斩违命之将!”
一番话,掷地有声,杀气凛然!
帐内顿时鸦雀无声。曹昂、文聘等虽心有不甘,但见刘备意志如此坚决,又抬出天子节钺,皆不敢再争,纷纷躬身应诺:
“末将遵命!谨遵都督号令!”
就在气氛极度压抑,众将以为唯有硬碰硬强攻一途之时,一直沉默思索的军师祭酒杨修,却缓缓开口说道:
“都督所言极是!决战之心,不可动摇,分兵自守,确为下策。然,袁术此番布局,三路齐发,相互策应,其身旁必有高人指点,意在迫使我军分散兵力,疲于奔命。”
“此局虽险,却非无解。修有一策,或可‘以分进为合击’,破其掣肘,而不损我主力锐气。”
刘备闻言,眉头微挑,压下心中焦躁,问道:“哦?德祖有何妙策?速速道来!”
杨修从容不迫,显然已成竹在胸。
他久在关中,深知西凉骑兵的机动性与突击威力,当下指向地图,清晰说道:
“都督,袁术北线倚仗者,乃纪灵据陈国,威胁兖州,牵制曹公。然纪灵孤军深入,后援不易。我可遣一骁将,率精锐轻骑,不必多,两千足矣,沿颍水快速北上,不与纪灵纠缠,直插其侧后,与夏侯将军南下之军形成夹击之势!”
“纪灵见势不妙,必不敢久留,恐其退兵自守。此一路危机自解。执行此策,非剽锐善战、长于奔袭之军不可为。修观诸将,镇南将军张绣,久统西凉精骑,深谙此道,可担此任!”
张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跃跃欲试。
刘备微微颔首,示意杨修继续。
杨修手指南移:“至于南线孙策,其势虽凶,然其志在报私仇、掠地盘,非为袁术死战。且其根基在江东,庐江乃其新得之地,未必稳固。”
“我可遣一员善战之将,统率一部精兵。可由曹子修公子率其本部北军,兼文仲业将军,乘船顺流而下,先夺合肥,做出南下进军庐江的姿态!”
“孙策闻之后路受威胁,安能不惊?必分兵回救,则江夏之围自解。”
最后,杨修指向地图中央:“如此,北线纪灵受胁将退,南线孙策自顾不暇,正面雷薄一军,顿成孤势!”
“其时,都督亲统中军主力,调集宛城张济将军兵马,猛攻雷薄营垒!雷薄军心必乱,破之易如反掌!”
“待击破雷薄,扫清外围,北线张绣将军骑兵可迅速回师,南线之军亦可相机而动。”
“届时,三军再合,兵锋直指寿春城下,袁术孤城困守,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岂有不败之理?此方为‘分进合击’,以破局之势,行决战之实!”
杨修一席话,条理清晰,将看似危急的局势剖析得明明白白,并提出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主动破局方案。
既避免了消极的分兵防守,又通过积极的战术机动化解了危局,最终目标仍牢牢锁定在寿春决战上。
帐内众将,包括刚才被拒绝的曹昂、文聘,闻言无不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连刘备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刘备抚掌赞道:“善!德祖此策,深得兵法精要!”
刘备采纳杨修之策,当即做出部署。
命张绣率两千西凉精骑,沿颍水疾驰北上,与夏侯惇军形成夹击之势,逼退纪灵;
曹昂则领本部千余精锐,汇合部分荆州水军,整备舟船,做出南下庐江的姿态,以牵制孙策;
其余诸将随刘备坐镇中军,加紧备战,只待北、南两路消息传来,便集中兵力猛攻正面的雷薄大营。
刘备最后看向杨修,眼中充满赞赏:“德祖今日之谋,解我大军之困,功不可没!”
杨修谦逊一笑:“此乃修分内之事。”
杨修这一番针对全局、精准利用各方兵种特点的“分进合击”之策,不仅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也让帐内众人见识到了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年轻才俊在军事谋略上的深厚造诣。
徐庶此刻也不禁对杨修侧目相看,心中暗忖:“久闻杨德祖文采飞扬,机辩过人,没想到其对兵事的见解竟也如此老辣!”
他却不知杨修曾随天子刘协亲身参与平定李傕、韩遂的战役,亲眼目睹过马超、张绣等西凉骁将率领铁骑纵横驰骋、势如破竹的场面,那份对骑兵力量的深刻理解和信任,确实是久在荆襄、多与步卒水军打交道的士人所暂时欠缺的。
他不禁暗自感叹:“朝廷麾下,真是藏龙卧虎。杨修虽有家世依托,然其才学见识,确非虚名。”
而坐在末席、默默记录的诸葛亮,更是将杨修的分析谋划一字不落地记在心中,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虽天资聪颖,但毕竟年轻,缺乏大规模军团作战的实际经验。杨修此番将战略大局、敌我心理、兵种特性、地理形势融会贯通的谋划,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直观地感受到顶级谋士是如何在复杂局面下抽丝剥茧、布局落子的。
“原来兵者诡道,并非一味强攻或死守,亦可如此主动造势,调动敌人,化被动为主动……”诸葛亮心中默念,对杨修的挥斥方遒心生钦佩,也更坚定了自己需博览群书、增广见闻的决心。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