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鸟”基地如同一头蛰伏在雨林深处的钢铁巨兽,日夜不停地吞吐着物资、人员和那股混合着化学试剂与野性潮湿的诡异气息。陈默被赋予了更高的权限,可以有限度地接触基地的内部网络和部分安防系统的日志记录,美其名曰协助“幽灵”进行系统优化和漏洞排查。这让他对这个庞大巢穴的运作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也意味着他时刻处于更严密的监控之下。
“幽灵”虽然认可陈默的技术能力,但那份根深蒂固的多疑从未消散。陈默能感觉到,自己每一次访问非公开数据库,每一次在系统中留下操作痕迹,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审视。基地内部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巡逻队规律而冰冷的脚步声,甚至那些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研究员偶尔投来的、带着疏离与好奇的目光,都构成了一个无形的囚笼。
他知道,自己必须找到那个万中无一的、稍纵即逝的通讯窗口。雷战和苏晚晴在外部等待着他的情报,每多耽搁一天,林枭完成其疯狂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淹没着他的胸腔。
陈默的工作室位于基地中层区域,靠近能源供应中心和部分数据处理单元。这里噪音相对较大,各种设备的低频嗡鸣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声音掩护。他像一只最有耐心的蜘蛛,开始在日常工作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编织着寻找漏洞的网络。
他利用“幽灵”给予的权限,仔细研究基地的通讯架构。主干网络物理隔离,对外联络依靠的是几条经过严格加密和跳转的卫星链路,访问权限被严格分级,任何异常流量都会立刻触发警报。硬闯无异于自杀。
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系统。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非核心区域的照明控制系统、后勤物资管理数据库……这些系统同样连接着内部网络,但安全等级相对较低,而且由于其功能特性,会产生大量看似“正常”的、规律性的数据包。
经过数天不眠不休的观察和分析,陈默终于发现了一个可能的“缝隙”。基地的废弃物处理系统,为了监控特定区域(尤其是实验室区域排出废水的某些参数),会定时向一个位于基地边缘的、半自动化的监测子站发送加密的状态数据包。这个子站为了节省卫星带宽,通常会将这些数据暂存,每隔一个固定的、相对较长的时间窗口(通常是凌晨4:00-4:02,基地活动最低谷的时段),才会进行一次批量上传至主服务器进行归档分析。
这个上传过程,会短暂地打开一个对外的、低带宽的卫星连接通道!而且,由于上传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环境数据,监控的警惕性相对较低。
这就是那条唯一的“死线”,一个存在于庞大防御体系上、几乎被所有人忽略的、细微的裂缝。
找到了缝隙,如何利用是关键。直接发送加密信息是行不通的,任何非标准数据格式都会立刻被识别。陈默需要一种方法,将情报“伪装”成环境监测数据。
他想到了林娜。在离开前,他们曾预设过几种极端情况下的紧急通讯方案。其中一种,被林娜戏称为“萤火虫”——将关键信息拆解、编码,嵌入到看似正常的、持续产生的系统日志或传感器数据的冗余字段或校验位中,如同萤火虫的光芒隐藏在夏夜的繁星里,极难被察觉。
陈默开始着手准备。他利用对环境监测系统代码的有限了解(这得益于他协助“幽灵”工作时接触到的部分非核心代码),编写了一段极其精巧的、可以附着在数据打包进程上的“寄生”代码。这段代码会在那个特定的上传窗口开启时被激活,将预先准备好的加密信息碎片,以特定算法嵌入到环境数据包的特定字节位,这些位置通常用于错误校验或填充,不影响数据本身的解读。
情报内容是他这些天冒着巨大风险搜集整理的精华:
1. “翡翠鸟”基地的精确经纬度坐标(通过比对星图、地形和内部地图推算验证)。
2. 基地的大致布局草图,标注了主要功能区(指挥中心、生产区、实验室核心区、能源中心、防空火力点)。
3. 林枭的日常活动规律,尤其是他在“水镜轩”接见核心成员和处理要务的时间段。
4. 基地武装巡逻的换岗时间和主要路线。
5. 一个重要的猜测:实验室可能在尝试进行“冥府之门”的大规模培养或气溶胶化研究(基于观察到的特定设备采购清单和部分高等级防护区域的能耗异常)。
这些信息被压缩、加密,然后拆分成数百个微小的数据碎片。
行动的前夜,陈默几乎彻夜未眠。他将那段“寄生”代码小心翼翼地植入到监测子站的上传脚本中,设置了精确的触发时间。并将存储着加密数据碎片的微型存储器,连接到了子站一个不常用的维护接口上。整个过程,他必须避开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幽灵”可能设置的周期性扫描,如同在刀尖上微雕。
惊魂120秒,凌晨3:58。
基地陷入一天中最沉寂的时刻。除了必要的岗哨和监控室人员,大部分人都处于休息状态。只有设备的嗡鸣和雨林永恒的背景噪音在回荡。
陈默坐在自己的工作台前,屏幕上显示着无关紧要的系统日志。他的心跳如同擂鼓,手心沁出冷汗,但表情必须保持绝对的平静。他甚至不敢频繁看向时间,只能凭借感觉估算。
3:59。
他仿佛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他在脑海中再次复盘每一个步骤,确认没有遗漏。如果失败,不仅前功尽弃,他和外部的联系也将被彻底斩断,甚至可能立刻招致灭顶之灾。
4:00:00。
时间到!
监测子站按照预设程序,准时启动了批量上传进程。陈默植入的“寄生”代码如同被注入生命,悄然运行。数据碎片被飞速读取,按照预设的算法,无声无息地嵌入到那些代表着水温、ph值、浊度的环境数据流中。
屏幕上没有任何异常显示,一切看起来都和往常无数个凌晨一样。但陈默知道,此刻正有微弱的、承载着巨大秘密的信号,混杂在庞大的环境数据中,通过那根指向遥远卫星的天线,逸散出这个密不透风的牢笼。
4:01:15。
一切顺利。陈默甚至能感觉到一丝成功的曙光。
突然!
工作室的门被毫无征兆地推开!“幽灵”那苍白而面无表情的脸出现在门口。
陈默的心脏几乎瞬间停止跳动!血液仿佛冻结!他强行控制住几乎要弹起来的身体,维持着坐在椅子上的姿势,只是略带惊讶地转过头,看向“幽灵”:“有事?”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恰到好处的疑惑,完美地掩盖了内心的惊涛骇浪。
“幽灵”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扫描仪,扫过陈默,扫过他面前的屏幕,扫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核心防火墙日志出现一组异常波动,来源指向这个区域的网络节点。”他的声音干涩,没有任何情绪,“你在做什么?”
危机!千钧一发!
上传进程还在继续,距离结束还有不到一分钟!如果“幽灵”此刻详细检查监测子站的进程,或者对上传的数据流进行深度分析,很可能会发现那细微的异常!
陈默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他脸上露出被打断工作的烦躁,以及一丝对“幽灵”质疑的不满:“我在检查后勤数据库的索引优化问题,你之前不是抱怨查询速度慢吗?”他随手敲击了几下键盘,调出了另一个无关紧要的数据库管理界面,“至于网络波动,这个区域的能源供应不稳定你又不是不知道,备用发电机启动时经常会引起电压扰动,触发些虚假警报很正常。”
他将问题引向了基地固有的、众所周知的小毛病上。同时,他故意表现出对“幽灵”因为一点“小问题”就深夜前来打扰的不耐烦。
“幽灵”盯着他看了几秒钟,又看了看屏幕上确实显示着数据库管理界面,眼神中的锐利似乎缓和了一点点。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走到了陈默身边,目光依旧停留在屏幕上,似乎还想观察什么。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4:01:48……4:01:55……
陈默的后背已经被冷汗完全浸湿。他能感觉到“幽灵”近在咫尺的呼吸声。每一秒都像是在地狱的火焰上炙烤。
终于,在“幽灵”似乎准备伸手操作控制台进行进一步检查的前一刻——
4:02:00。
监测子站的上传进程准时结束。对外连接的卫星信道关闭。一切恢复了“正常”。
屏幕上,只剩下那个无关紧要的后勤数据库界面。
“幽灵”伸出的手停在了半空,他皱了皱眉,似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又仔细看了一眼网络监控日志,那组异常的波动也恰好消失了(随着上传结束而停止)。
“……可能是误报。” “幽灵”最终收回了手,语气依旧冷淡,“保持警惕。”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工作室,房门再次关上。
陈默僵直的身体直到脚步声远去,才猛地松弛下来,几乎虚脱。他大口喘着气,感觉肺部火辣辣地疼。刚才那短短的两分钟,仿佛耗尽了他一生的精力。
他成功了。
信号已经发出,如同萤火虫的光芒,在无尽的黑暗中一闪即逝,带着所有的希望与秘密,飞向了未知的接收者。
风险巨大,但他做到了。然而,陈默清楚,“幽灵”的怀疑并未完全消除,基地的警戒级别只会越来越高。他传递出的情报,是点燃最终决战的星火,也同时将他自身,推向了更危险的风暴眼。他必须在这风暴彻底降临之前,做好最后的准备。
喜欢破冰:塔寨余烬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破冰:塔寨余烬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