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覆灭的余波,如同暴雨洗刷过的天空,最初还带着一丝血腥与肃杀的气息,但很快便被一种更加清新、蓬勃的生机所取代。
旧贵族联盟的经济绞杀与随之而来的暗杀风暴,非但没有摧毁三郡的新政根基,反而如同一次残酷的淬火,使得以“大秦之道”为纲领的经济新秩序,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稳固。
陈县的市集,再次成为了观察三郡经济生态的最佳窗口。
与不久前的恐慌、拥挤和怨声载道截然不同,如今的市井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繁荣。
粮店前的长龙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从容选购的市民。
悬挂在店门口的价格水牌,上面的数字变得稳定而亲民。
“上等粟米,七十五钱一斗,三日未变了。”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看着价牌,满意地点点头,对身旁的同伴说道,“比前两个月那疯涨的时候,可是便宜了近一半!这才像话嘛!”
盐铺、铁匠铺前亦是如此。
盐价回落到了寻常百姓能够轻松承受的水平,铁料和铁器的价格也趋于合理。
曾经因物价飞涨而紧锁的眉头,如今都舒展开来,人们的脸上多了几分踏实的笑容和对于未来的笃定。
这种平稳,并非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压制,而是源于流通效率的本质提升和信心的恢复。
在集市中心专门设立的“契约咨询与备案点”,几名市掾属吏忙得不亦乐乎。
不少进行大宗交易的商贾,甚至是进行田宅买卖的普通人,都会主动前来,要求使用那印制精良、条款清晰的《官定标准契约范本》。
“用这个好,用这个好!”一个售卖牲畜的商贩对买主热情地推荐,“白纸黑字,权责清楚,去官府备个案,心里踏实!再也不怕日后扯皮!”
那买主也欣然同意:“正是!以往私契,总怕有坑。这官契明白,用了放心!”
契约的标准化,极大地减少了交易前的磋商成本和交易后的纠纷可能,使得商品和资金的流动更加顺畅高效。
而“信约评等”的初步试行,更是如同给这片商业土壤施加了无形的肥料。
商贾们开始珍惜自己的“信约”记录,因为一个好的评价,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甚至在官府的采购中获得优先权。
官营经济与私营经济,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在“标准契约”和“信用”框架下,形成了奇妙的互补与良性互动。
官营的工坊,在墨家技术的加持下,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标准化的农具、织机零件、度量衡器,以及部分军械,这些产品通过官定渠道和认可的合作商行流向市场,保证了质量和基础的供应。
而私营的工匠和商贩,则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更加灵活、多样的生产和销售,满足了民间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得市场更加丰富多彩。
国家借贷司的业务也走上了正轨。“青苗贷”在春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秋收后,第一批借贷的农户大部分都主动前来还款,良好的还款记录又为他们赢得了更高的“信约”评价,形成了正向循环。
“工械贷”则催生了一批敢于尝试新工具、扩大生产规模的小作坊主,为三郡的手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之前在经济战中曾观望甚至被动卷入的巨商们,在看清了风向和三郡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后,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乌氏倮派来的心腹再次拜访陈平,这一次,姿态更加谦恭,合作意愿也更为明确。
“陈先生,倮公对三郡新政成效,深感钦佩。”使者拱手道,“倮公有意,将其在北地经营的优质皮毛、牲畜,更大规模地引入三郡,并希望能在三郡设立固定的商栈,采用贵地的《标准契约》进行长期贸易。不知官府可否行个方便?”
几乎同时,巴清那边也传来了更深入的合作意向。
她的代表提出,希望借助三郡逐渐稳定的环境和墨家的机关技术,合作勘探开发三郡境内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并愿意投入资金和技术人员。
这些商业巨擘的主动靠拢,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看中了三郡在新政下形成的“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商业环境,以及那套正在不断完善、能够有效保护产权的“标准契约”与“信用”体系。
他们意识到,在这里做生意,规则清晰,风险可控,长远来看,利益更有保障。
陈平微笑着接待各方使者,有条不紊地洽谈着合作细节。
他知道,这些大商的入驻,将带来更多的资金、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更先进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激活三郡的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行辕内,张苍看着陈平提交的关于物价稳定、贸易活跃、大商寻求合作的综合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沉稳的笑容。
经济基础,经过这番风雨的洗礼与主动的构建,已然彻底巩固。
新政,不再仅仅依赖于他张苍的个人权威或始皇的支持,而是真正拥有了扎根于社会经济肌理之中的、最顽强的生命力。
它如同一条已经疏通了河道、构筑了堤坝的大江,即使偶有风雨,也能保持奔流不息,滋养万物。
有了这坚实的经济根基,接下来,无论面对的是江东项羽的力能扛鼎,还是沛县刘邦的乱世枭雄,张苍和他的团队,都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更强的韧性。
时代的洪流依旧汹涌,但三郡这艘航船,已然拥有了能够抵御更大风浪的坚固船体。
喜欢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