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大喜!皇庄急报!天大的喜讯啊!”
一个清晨,朱元璋刚在奉天殿坐定,正准备与群臣议事,一个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因激动而尖锐得变了调,手里高举着一份沾着泥土气息的紧急奏报。
满朝文武皆是一愣,纷纷侧目。何事能让宫中内侍如此失态?
朱元璋眉头一皱,沉声道:“慌什么!成何体统!何事奏来?”
那太监扑通跪地,双手将奏报高举过头,声音颤抖却无比清晰:“启禀陛下!皇庄……皇庄传来消息!张先生所赐仙粮……土豆和玉米,今日开镰收割!初步估算……亩产……亩产远超二十石(注:明代一石约合现代150斤,二十石即三千斤)!而且……而且还在称重!”
“什么?!”
“二十石?!!”
“这不可能!”
大殿之内,瞬间炸开了锅!所有大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失声惊呼!二十石?这是什么概念?如今大明上好的水田,精耕细作,亩产稻谷也不过两三石!这土豆玉米,竟是十倍之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朱元璋“嚯”地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身体因激动而微微发抖。他虽然对张晋的话信了七八分,也亲眼见过那作物的长势,但听到如此确切的、远超预期的产量,巨大的喜悦和震撼还是瞬间冲垮了他的镇定!
“你……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朱元璋的声音也带着颤音。
“陛下!千真万确!皇庄管事和户部派去的司农官联合奏报,土豆挖掘尚未完毕,玉米棒子堆积如山,初步估算已超二十石!庄户们……庄户们都欢喜疯了!”太监激动地重复道。
“哈哈哈!好!好!好!”朱元璋仰天大笑,笑声震得殿瓦似乎都在作响,连日来因吕氏案和蓝玉事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猛地一挥手,声如洪钟:“摆驾!出宫!朕要亲自去皇庄!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随朕一同前往!朕要让你们亲眼看看,什么叫做天佑大明!什么叫做真正的祥瑞!”
皇帝一声令下,整个皇宫乃至整个京城都动了起来!仪仗、护卫迅速集结,文武百官无论心中是震惊、怀疑还是狂喜,都赶紧整理衣冠,跟随御驾,浩浩荡荡地开出紫禁城,直奔钟山脚下的皇庄。
一路上,朱元璋坐在龙辇上,心潮澎湃,忍不住对陪在辇旁骑马同行的张晋说道:“小张!小张!你听到了吗?二十石!远超二十石啊!哈哈!咱大明……咱大明的百姓,从此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你这是……你这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啊!”
张晋骑在马上,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笑了笑:“老朱,这才哪到哪?等种植技术推广开,肥料跟得上,亩产三十石、四十石也不是不可能。再说了,这土豆玉米不挑地,山坡旱地都能种,这才是关键。”
朱元璋听得眼睛越发闪亮,连连点头:“对!对!不挑地!这才是宝贝啊!”
御驾抵达皇庄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随行官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皇庄那片特殊的“仙粮田”周围,早已被激动的庄户和闻讯赶来的周边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田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一边,庄户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木锨挖掘土豆。一锨下去,再一提,串串饱满、黄澄澄的“土疙瘩”就被带了出来,个个都有拳头大小,一株下面就能挖出十几颗!另一边,玉米杆已经被砍倒,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成了小山,人们正在忙碌地脱粒,那玉米粒颗颗饱满,金黄耀眼!
户部派来的司农官和账房先生们,正拿着算盘和崭新的阿拉伯数字账本(张晋推广的新式记账法已开始在户部使用),忙得满头大汗,不停地称重、记录,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狂喜!
“陛下驾到——!”随着侍卫的高声唱喏,人群哗啦啦跪倒一片,山呼万岁,但脸上的兴奋之情却难以抑制。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跳下龙辇,也顾不得什么帝王威仪了,几步就冲到了田埂上。他弯腰从刚挖出的土豆堆里捡起一个,那土豆沉甸甸、圆滚滚,沾着新鲜的泥土,散发着特有的香气。他又拿起一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用手掂了掂,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收获。
一位老司农激动地跑过来,噗通跪地,声音哽咽:“陛下!陛下!祥瑞!天大的祥瑞啊!土豆亩产初步核算已达二十五石!玉米亩产也超过二十二石!而且……而且品质极佳!陛下!我大明……我大明再无饥馑之忧矣!!”
“二十五石!二十二石!”
随行而来的文武百官们,听到这确切的数字,彻底疯狂了!之前还有所怀疑的人,此刻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再无半点疑虑!这是实实在在的产量!是做不得假的奇迹!
“天佑大明!陛下圣德!”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所有官员都发自内心地跪了下来,齐声高呼,声震四野!许多老臣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经历过元末乱世的饥荒,深知粮食意味着什么!这哪里是粮食,这是活命的希望,是社稷的根基啊!
朱元璋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金黄土豆和玉米,听着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臣子们激动的泪水,这位一生坚强、杀伐果断的洪武大帝,眼眶也湿润了。他紧紧攥着手中的土豆和玉米,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身体微微颤抖。
他转过身,目光穿过人群,找到了那个依旧一脸淡然、仿佛这一切都理所应当的白衣身影。朱元璋大步走过去,在所有臣民惊讶的目光中,竟对着张晋,深深地、郑重地鞠了一躬!
“小张先生!不!张仙师!朕……我朱元璋,代大明天下苍生,谢过仙师赐粮之恩!此恩此德,重于泰山!我大明,永世不忘!” 朱元璋的声音洪亮而真挚,带着一丝哽咽。
这一拜,惊呆了所有人!皇帝竟对臣子行如此大礼!但此刻,无人觉得不妥,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因为这仙粮,值得这一拜!
张晋也被老朱这突如其来的大礼弄得愣了一下,随即上前扶起他,笑道:“老朱,你这是干啥?赶紧起来,这么多人看着呢!别整这肉麻的!要谢我,回头多请我吃几顿火锅就行!”
朱元璋被他这话逗得破涕为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吃!管够!朕把御膳房都送你!”
丰收的喜悦感染了每一个人。朱元璋当场下旨,将今日收获的土豆玉米,部分留作皇粮和种子,其余全部赐予皇庄庄户和周边贫苦百姓品尝!并宣布,即刻起,由户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适宜州县,大力推广土豆、玉米种植,由张晋提供技术指导!
是夜,皇庄举行了盛大的丰收庆典。篝火熊熊,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与民同乐,亲自品尝了蒸土豆、烤玉米、玉米饼等新鲜吃食,赞不绝口。张晋更是被庄户们当成了活神仙,敬酒的人络绎不绝。
看着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希望光芒的百姓,朱元璋对身边的张晋感叹道:“小张,看到了吗?这就是咱打天下的意义!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安居乐业!”
张晋点点头,咬了一口香甜的烤玉米,心中也颇有成就感。
【叮!宿主成功推广高产作物并取得惊人成效,极大缓解明朝粮食压力,奠定盛世根基,获得气运值+3000点!】
【当前气运值: + 3000 = 点!】
听着系统的提示,张晋微微一笑。
喜欢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