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食堂,整个Site-cN-19已然陷入了一种近乎失控的混乱。
全站点上下将近八名员工,根据名单显示,此次被抽调的技术人员高达九成!
近七百人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个人物品的整理、打包,并前往集合点。
往日里秩序井然的A3翼楼宿舍楼道,此刻人山人海,喧嚣鼎沸。
拖着行李箱的研究员们挤作一团,焦急地呼喊着同伴的名字,寻找着搬运的间隙。
行李箱的滚轮与地面摩擦,发出连绵不绝、令人牙酸的“咕噜”声,混杂着高声的交谈、叮嘱、乃至偶尔因碰撞引发的短暂争执。
这场景,简直堪比法定节假日期间最热门景区的入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没有游客的闲适,只有被命运洪流裹挟前行的紧迫与仓促。
“让一让,麻烦让一让,借过一下!”
李鸣一边小心翼翼地护着自己的背包,一边大声吆喝着。
他凭借着相对灵活的身形,在拥挤的人流中艰难地穿梭、推搡了将近五分钟,汗水几乎浸湿了内衬,才终于如同一条逆流而上的鱼,挤进了他所住的312宿舍。
作为3级研究人员,他享受的并非双人间待遇,而是和其他三位同性别同事合住一间。
房间不大,摆放着两张看着还挺新的的铁架床,分上下铺。
灰色的金属床架,基金会统一配发的白色床单和被褥,构成了宿舍内部简洁到近乎单调的基调。
虽然床垫和被褥的质量都相当不错,确保了基本的睡眠舒适度,但住宿环境实在算不上优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鸣不禁想起在总部Site-19的日子——那里即便是低级别员工,大多也能分配到双人单间,空间和隐私性都远非这里可比。
当然,他也清楚,Site-cN-19作为基金会在中国的一个地方站点,其资源配置自然无法与那个号称全球最大、底蕴最深的Site-19相提并论。
这种差距,在平日里尚可接受,但在这种仓促离别之际,却格外让人感到一丝…现实的无奈。
或许是因为他刚才去吃了饭,此刻宿舍内除了他,其余三个床铺已经空空如也。
被子叠成了标准的豆腐块,个人物品收拾得一干二净,只留下光秃秃的床垫和空荡荡的衣柜,无声地诉说着前主人的匆忙离去。
一种莫名的孤独感瞬间攫住了李鸣。
“得赶紧收拾了…”
他甩了甩头,驱散那点不合时宜的情绪,喃喃自语,
“从宿舍再挤出去,不知道又要花费多久。”
他不再耽搁,迅速打开自己的衣柜和储物柜,将常穿的几件衣服、一些个人珍藏的纸质书(在电子化高度普及的基金会,这算是少数爱好)、洗漱用品,以及一个装着私人照片和小物件的铁盒,一股脑地塞进那个标准的基金会制式黑色行李箱里。
拉链合上的瞬间,发出“刺啦”一声轻响,像是为这段站点生活画上了一个仓促的句号。
当他提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再次跟随着大部队一起,如同沙丁鱼般挤出宿舍楼,重新呼吸到室外相对清新的空气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2点20分。
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眯起眼睛,抬手看了看手表。
“我靠,只剩10分钟了!”
李鸣心里一紧,连忙踮起脚尖,在熙熙攘攘、同样提着大包小包的人群中焦急地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就在这时,一个清晰而熟悉的声音穿透了嘈杂,从身后几十米外传来:
“李鸣!我在这儿!”
是艾米丽,她同样拖着一个黑色的行李箱,站在人群相对稀疏一些的树荫下,正朝他挥手。
“来了!”
李鸣精神一振,连忙提着行李箱,努力向她所在的方向移动。
行李箱的滚轮在粗糙的地面上发出持续的“咕噜咕噜”声,像是在为他这趟未知的旅程敲打着前奏。
“还有10分钟…哦不,现在是8分钟了!”
李鸣跑到艾米丽身边,气喘吁吁地指着手表,
“从这儿到主行政楼前的广场,来得及吗?”
“按照正常步行速度,来不及。”
艾米丽言简意赅,她推了推眼镜,眼神锐利地扫了一眼远处行政楼的轮廓,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李鸣目瞪口呆的决定——
“所以,得用跑的。”
话音未落,她竟然真的深吸一口气,单手提起自己那个看起来也不轻的行李箱,迈开长腿,如同矫健的羚羊般,直接冲了出去!
长长的马尾在奔跑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我靠!你牛啊?!跑那么快!”
李鸣看着艾米丽瞬间远去的背影,嘴上抱怨着,身体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咬了咬牙,也立刻提起行李箱,迈开有些发软的双腿,奋力追了上去。
“等等我…我去,这行李箱也太重了,跑不动了!”
他一边跑,一边气喘吁吁地喊着,引得周围不少人侧目而视,但此刻大家都在赶时间,没人有心思关注他……
此刻,Site-cN-19内部的道路上,景象堪称奇观。
成百上千名研究员和技术员,如同被惊扰的蜂群,提着各式各样的行李箱,形成一股股杂乱却目标明确的洪流,从宿舍区、实验楼、办公区等各个方向涌出,最终汇向同一个终点——
主行政楼前的中央广场。
那场面,确实应了那句成语——百川归海。
只不过,这“川流”是由人类和他们的行李组成,而这“海”,便是那片即将承载他们远行的广场。
-五分钟后…
当李鸣和艾米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跑到接近广场边缘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们再次感到了震撼。
广阔的广场上,此刻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近八百名背着大背包、提着拉杆箱、抱着收纳盒的研究员与技术员,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喧嚣和离别的凝重。
数十名身着黑色作战服、头戴战术头盔的驻站机动特遣队队员,如同磐石般分散在广场四周和人群间隙中,警惕地维持着秩序。
他们手中的武器并未举起,但那肃杀的气场足以让任何骚动平息。
几名臂章等级更高的特遣队指挥官,正手持战术平板,如同游鱼般穿梭在人群之间,核对着名单上的姓名和Id,进行最后的人员清点。
他们不时停下,与某个研究员低声确认几句,然后在平板上快速操作。
所有信息,最终都汇总到同一个人那里——
站点指挥调度部主管,dr. hsiashih
喜欢稳辣!我是最强收容所研究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稳辣!我是最强收容所研究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