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的扩张速度,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办公区域如同贪婪的菌落,不断蚕食着同一栋写字楼里新腾空的楼层。崭新的工位一排排立起,上面坐着许多新鲜而略带迷茫的面孔。走廊里,陌生的身影越来越多,擦肩而过时,有时连点头微笑都来不及,只能留下匆忙的背影。
一种无形的变化,正在公司内部悄然发生。
最初那种在华光电柜台、在初创小厂房里同吃同住、为一个技术难题熬夜争吵又共同解决的“革命情谊”,似乎正在被日益庞大的组织结构和严谨的工作流程所稀释。老员工们开始怀念以前那种扁平化、直接、甚至有些粗放的管理和沟通方式。他们形成了一个个无形的小圈子,午餐时聚在一起,话题总离不开“想当年”。
而新加入的员工,大多来自大型科技公司或海外名校,他们带着成熟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意识,却也难免带着大公司的“职业毛病”:更注重边界感、更习惯邮件沟通而非直接敲门、更倾向于遵循KpI而非主动揽活。他们的高效和专业,有时在老员工看来,却显得有些“冷漠”和“不近人情”。
摩擦,开始在细微处滋生。
一次项目协调会上,一位新来的项目经理严格按照流程,要求研发部门提供详尽到极点的技术文档和时间节点评估,语气公事公办。负责该模块的一位早期核心工程师,名叫张硕,是跟着周伟从华光电时期就打拼过来的元老,当场就炸了。
“又要文档?!老子代码都快写完了,你还在纠结文档格式?有这功夫自己去代码里看不就完了?当初我们搞指环1代的时候,哪来这么多破流程,不也搞出来了?”张硕脾气直,嗓门大,会议室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新项目经理也不甘示弱,扶了扶眼镜:“张工,这是公司规范,也是为了项目后续维护和知识沉淀。不能总是靠口口相传和个人英雄主义,公司现在规模不一样了……”
“狗屁规范!就是你们这些大公司来的,就知道搞形式主义!拖慢进度!”张硕气得脸红脖子粗。
最后还是周伟闻讯赶来,才把两人压了下去。但疙瘩,已经结下了。
类似的情况,在不同部门间时有发生。市场部觉得研发部“轴”,不懂变通;研发部觉得市场部“浮”,乱提需求;新员工觉得老员工“土”,缺乏专业性;老员工觉得新员工“装”,没有归属感。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成了星火高速扩张期最棘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而张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积压了太多的情绪和压力。他技术过硬,是周伟手下最能攻坚的猛将之一,“燎原”项目和“星火oS”的预研,他都承担了核心任务。但不断涌入的新人、日益复杂的流程、以及家庭方面的一些琐事(孩子上学、老人身体不适),让他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身心俱疲。
终于,在一个加班到深夜、又因为一个流程问题和支持部门吵了一架之后,他崩溃了。第二天上午,他顶着通红的眼睛,没有去找周伟,而是直接将一封辞职信发到了hR总监李静(Lisa)和林烨的邮箱里。
邮件写得很简单,只说因个人原因离职,感谢公司培养。
这封邮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李静和林烨那里激起了波澜。
李静第一时间找到了林烨,脸色凝重:“林总,张硕要离职。他是早期核心骨干,技术能力顶尖,而且正在参与‘燎原’和oS的核心开发,他的离开损失巨大,而且会对团队士气造成严重打击。”
林烨眉头紧锁:“原因?”
“邮件里没说。但我侧面了解了一下,可能和近期的工作压力、内部沟通不畅,以及他的一些家庭因素有关。”李静谨慎地回答,“需要我立刻找他谈吗?”
“不,我先和他谈。”林烨放下手头的工作,“Lisa,你约他一下,就说我请他喝杯咖啡。另外,详细了解一下他家庭具体有什么困难。”
半小时后,公司楼下那家熟悉的咖啡馆。
张硕坐在林烨对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双手不停地搓着膝盖,不敢看林烨的眼睛。
“硕哥,”林烨用了以前的称呼,语气平和,“怎么了?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了?非要走这一步?公司哪里做得不好,还是我林烨哪里对不起兄弟了?”
一句“硕哥”,让张硕的眼圈瞬间就红了。这个称呼,已经很久没人叫了。
“林总……不是……公司很好,您对我也没得说……”他声音有些哽咽,“就是……就是感觉太累了……有点跟不上了……”
他断断续续地诉说着:感觉新技术层出不穷,学起来吃力;和新同事沟通总是不顺畅,觉得他们不理解自己;家里事情也多,孩子上学要操心,老人最近身体也不好,医院公司两头跑,精力实在跟不上。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下降,又无力改变,只好选择逃避。
林烨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能感受到张硕话语里的疲惫、委屈和那种被时代洪流冲刷的无力感。这不是个案,这是许多早期员工在公司快速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阵痛。
“硕哥,”林烨等他说完,诚恳地看着他,“首先,我得跟你道歉。公司跑得太快,只盯着业务和技术,忽略了很多老兄弟的感受。流程多了,沟通少了,这是我和管理层的失职。”
“其次,你跟不上?开什么玩笑。”林烨语气变得坚定,“指环1代的射频模块是谁啃下来的?‘燎原’的核心驱动调试,现在离了谁能玩得转?oS内核的底层优化,最初的想法是谁提出来的?你的价值,从来不是体现在会不会写那些花里胡哨的文档上,而是在你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上!公司需要你,需要你的经验,更需要你这份沉甸甸的‘家底’!”
张硕抬起头,眼中有了些神采。
“至于家里有困难,为什么不早说?”林烨语气带着责备,更多的是关心,“孩子上学的问题,行政部可以帮忙协调资源。老人生病,公司的补充商业保险可以覆盖大部分,而且可以申请弹性工作制。这些,都是公司应该为你们解决的后顾之忧!”
“我……”张硕张了张嘴,说不出话。他没想到林烨会对他的情况了解得这么细。
“辞职信我当你没发过。”林烨一摆手,“我给你放一个月的带薪假。立刻,马上,回家休息。陪陪老人,陪陪孩子。公司会联系最好的心理疏导专家,你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去聊聊。一个月后,如果你还想走,我绝不拦你,并且给你开欢送会,发双倍离职补偿。如果还想留下,我等你回来,我们一起,把那些不爽的流程改掉,把沟通的渠道打通!”
张硕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赶紧低下头,用袖子擦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也未到暖心时。
“林总……我……谢谢……”他声音沙哑,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别谢我。是公司该谢谢你。”林烨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现在就去交接一下,然后回家。这是命令。”
送走张硕,林烨回到办公室,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张硕的事情给他敲响了警钟。公司的肌体在快速成长,但如果灵魂——企业文化——跟不上,就会出现排异反应,最终导致内部瓦解。
他立刻叫来了李静和陈薇。
“张硕的事情,不是个案。”林烨语气沉重,“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和员工关怀。不能再只盯着业务和技术了。”
李静汇报了她了解到的一些普遍问题:沟通壁垒、文化冲突、老员工的知识焦虑、新员工的融入困难、普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亚健康。
“我建议,”李静提出方案,“第一,立刻启动‘星火传承者’计划,由早期核心员工作为导师,一对一帮助新员工融入,同时也能让老员工获得尊重感和价值感。第二,定期举办跨部门的技术沙龙和非正式交流活动(比如篮球赛、读书会),打破部门墙。第三,建立更畅通的匿名反馈渠道,让员工敢说话。第四,将员工心理关怀(EAp)制度化,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第五,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员工,建立档案,由行政和hR提供定制化的支持。”
陈薇补充道:“此外,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林烨,你可能需要定期安排‘cEo开放日’,随机邀请不同层级的员工一起吃午饭,听听最真实的声音。各级主管也要加强人文关怀方面的培训。”
“同意!所有这些,立刻执行。”林烨果断拍板,“Lisa,你牵头落实。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星火不仅仅是一家追求技术的公司,更是一个有温度的集体。”
接下来的几天,一系列措施迅速推行。公司的氛围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虽然扩张仍在继续,但那种无形的隔阂和紧张感,似乎得到了一些缓解。
林烨自己也做出了改变。他推掉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商务宴请,周五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张硕家。
他没有提前打招呼,只是在楼下买了点水果和营养品。开门的是张硕的妻子,看到林烨,很是惊讶和感动。
林烨没有多待,只是简单问了问老人和孩子的情况,叮嘱张硕好好休息,并把一张写着心理专家联系方式的卡片塞给了他。
“公司等你回来。”临走时,林烨再次说道。
张硕重重地点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光芒。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