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的企业文化中,“创新”和“极客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为了给近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紧绷感松绑,更是为了激发跨部门的创意碰撞、促进尤其是大量新入职员工与老员工的快速融合,人力资源部与研发中心联手,策划了一场名为“星火夜:黑客创世马拉松”的内部活动。
主题紧扣公司当前的技术核心:“基于‘玄武2.0’开发平台与SdK,探索脑机交互的无限可能”。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公司内部尤其是技术部门引起了巨大反响。邮件列表和内部通讯群组瞬间被报名接龙和初步创意脑洞刷屏。对于许多程序员来说,没有什么比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抛开KpI和项目进度,纯粹为了兴趣和创意而编程更令人兴奋的了。
周五晚上,当大多数办公楼开始沉寂下来时,星火产业园的多功能大厅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原本整齐的办公桌椅被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一个个开放式的“战队”区域。巨大的显示屏悬挂在四周,实时滚动着活动倒计时和注意事项。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节日般的喧嚣和咖啡因驱动的兴奋感。角落里的长条桌上,堆满了行政部精心准备的能量补给:成箱的功能饮料、咖啡豆现磨咖啡机、堆积如山的披萨、汉堡、零食薯片以及各种水果沙拉,活脱脱一个程序员版的“饕餮盛宴”。
李静(Lisa) 作为hR总监,穿着印有“hackathon”字样的文化衫,拿着麦克风,热情洋溢地做着开场白,强调“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的娱乐精神,但台下摩拳擦掌的工程师们显然已经把彼此当成了“假想敌”。
林烨也抽空来到了现场,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简短地鼓励了几句:“忘掉 deadline,忘记 bug,今晚只属于代码和想象力。让我看到‘玄武2.0’在你们手里,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他的话引来一阵欢呼和口哨声。
活动正式开始。几十个小组迅速进入状态,键盘敲击声如同疾风骤雨般响起,取代了之前的喧闹。白板上画满了潦草的架构图和逻辑流程,团队成员们激烈地讨论着,时而争吵,时而爆发出恍然大悟的笑声。
创意天马行空,令人眼花缭乱:
一个小组试图开发一款“意念”音乐创作软件,通过分析脑电波中的情绪和节奏感,自动生成匹配的氛围音乐。 另一个小组在折腾“脑控”智能家居的极致体验,试图用不同的“想法”模式(如“放松”、“专注”、“兴奋”)来联动调节灯光、空调甚至香薰机的输出。 有人想做一个帮助注意力缺陷人群的训练游戏,通过实时监测玩家的专注力漂移,来动态调整游戏难度,进行认知训练。 甚至有个大胆的团队,想基于AR眼镜和指环,开发一套“无声协同”系统,让多个用户能在虚拟空间里通过“意念”标注和共享信息,适用于设备检修或外科手术等需要双手操作的专业场景。
周伟、王皓、李晶等技术大佬也分散在各个小组之间,不是作为参与者,而是作为“流动技术顾问”,随时解答关于平台和SdK使用的疑难问题。看着这些年轻(或心态年轻)的工程师们迸发出的创意,他们也不时露出惊喜和赞赏的目光。
徐浩自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他所在的业务拓展部虽然不以技术见长,但他凭借其出色的社交能力和“积极好学”的人设,成功加入了一个实力不俗的混合小组——组里有两位来自算法部的年轻大神,一位来自测试部的资深工程师,还有一位UI设计师。
徐浩主动包揽了项目构思、ppt制作和最终演示的活儿,并极力表现出对技术细节的浓厚兴趣。
“张哥,这个地方用NpU的加速接口,是不是比调用通用ApI效率更高?” “李工,这个脑电特征提取的模型,咱们SdK里有没有现成的模块?参数怎么调优比较好?” 他问题不断,看似虚心请教,实则总是在不经意间,试图将话题引向“玄武2.0”的底层架构和性能边界。
同组的算法大神小李正全神贯注地攻克一个实时滤波算法的效率问题,随口答了几句:“嗯,NpU处理这类卷积运算优势很大…具体参数你得看文档…哎呀这个延迟还是有点高…”他心思都在代码上,对徐浩的探询并未太过在意。
而测试部的资深工程师老赵,则稍微谨慎一些。他虽然觉得徐浩很好学,但对于徐浩追问的一些关于芯片负载和极限压测的问题,他会打个哈哈绕过去:“哈哈,小徐可以啊,问题都很专业嘛!不过咱们这次黑客松,主要还是玩创意,性能优化点到为止就好啦…”
徐浩脸上始终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连连点头称是,心里却快速记录着偶尔捕捉到的只言片语:“NpU卷积优势”、“内存带宽可能是瓶颈”、“ thermal throttling (热 throttling )触发点”…
深夜来临,大厅里的气氛却越发高涨。咖啡消耗的速度惊人,零食包装袋堆满了垃圾桶。有人累了就干脆靠在椅背上小憩片刻,醒来继续战斗;有人因为一个bug解决不了而抓耳挠腮;也有人因为突然灵光一闪而兴奋地大叫起来。
徐浩趁着一个短暂的休息间隙,端着一杯咖啡,看似随意地溜达到了王皓负责的技术咨询区附近。王皓正耐心地给一个小组讲解着什么。
徐浩等待时机,直到王皓暂时空闲下来,才凑上前去,语气充满敬佩:“王工,辛苦了!大家都太厉害了,好多创意我们想都没想到!咱们的‘玄武2.0’平台真是太强大了,能支撑这么复杂的应用。”
王皓性格内向,不太擅长应对这种直接恭维,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平台还好,主要是大家想法好。”
徐浩顺势问道:“是啊,我看好多组都想做实时性要求特别高的应用,这对芯片的多线程调度和中断响应延迟要求很高吧?不知道咱们的芯片…”
王皓虽然技术厉害,但保密意识刻在骨子里,他立刻警觉起来,打断了徐浩的话:“平台SdK提供的接口已经足够优化了,具体底层实现是保密范畴哦。你们基于ApI开发就好,遇到性能问题可以看文档里的优化建议。”他的语气虽然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拒绝。
徐浩心里一沉,面上却立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哦哦哦明白明白!保密重要!怪我怪我,一兴奋就问多了。王工您忙,我回去继续啃文档了!”他讪笑着快步离开,心里暗骂这些核心人员的口风之严。
一夜无眠。
当周六清晨的阳光透过大厅的玻璃幕墙洒进来时,狂欢了一夜的代码盛宴接近尾声。各个小组开始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演示准备。
最终的演示环节精彩纷呈,笑料与惊叹齐飞。有的项目演示到一半崩溃,引发善意的哄笑;有的项目效果惊艳,赢得满堂喝彩。那个“无声协同”AR项目最终拿下了第一名,其创意和完成度都让人看到了未来协同工作的全新可能。
林烨和几位高管为获奖团队颁发了奖品——最新的顶配笔记本电脑和额外的带薪假期。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新老员工之间的隔阂在彻夜的并肩作战中消融了许多,许多跨部门的同事因为这次活动而变得熟悉起来。
徐浩所在的小组也拿到了一个“最佳创意奖”。他站在台上,和其他组员一起举着奖杯,笑容灿烂地对着摄像头。然而,在他的内心笔记本上,只增加了寥寥几条模糊的技术碎片:
· NpU对卷积类计算友好。
· 内存访问可能是瓶颈(待核实)。
· 芯片有热管理机制。
· 核心人员口风极严。
收获甚微。
黑客马拉松结束了,它的核心目的已经达到:激发了创意,凝聚了团队。而对于藏匿其中的徐浩来说,这一夜更像是一次失败的侦察。星火核心技术的堡垒,依然坚固,难以从外部攻破。
他看着周围那些沉浸在技术乐趣中的程序员,心中第一次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妙的情绪——那是一种混杂着轻视(觉得他们天真)和不易察觉的羡慕(一种他无法拥有的纯粹)的复杂感觉。
但很快,这点情绪就被他的任务压了下去。他需要向“教授”汇报这次行动的“成果”,并继续等待下一个或许更有效的指令。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