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项目组内部,气氛在启动会的激昂过后,迅速被一个极其现实且棘手的问题笼罩——结构设计。Id(工业设计)团队和结构工程师团队几乎陷入了僵局。
理想很丰满:一个轻便、时尚、佩戴舒适如普通眼镜或稍厚重头戴耳机般的设备,却要集成密密麻麻的、用于高精度脑波采集的传感器阵列、为AR投影提供动力的微型光机、处理海量数据的芯片和电池,还要考虑散热以免用户“烫头”。这简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且这道场还得坚固、美观、符合人体工学。
Id团队拿着渲染图,强调流线型、无感佩戴、科技美感,认为任何凸起或笨重都会破坏体验。 结构工程师则拿着初步的内部堆叠方案,直摇头:“传感器要保证接触面积和压力,光机需要稳定空间,芯片要散热,电池要容量…这些东西塞进去,重量和体积根本控制不住!除非用外星材料!”
双方各执一词,会议开了好几次,方案改了一版又一版,不是重量超标就是性能妥协,进展缓慢。消息传到林烨那里,他意识到,这已不是单纯靠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突破性的思路。
这天晚上,林烨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径直来到了公司那个不常被外人知晓的“原型实验室”。这里堆满了各种3d打印机、精密加工工具、以及从市面上搜集来的各类电子设备——从最新的VR头盔到各种智能穿戴设备,甚至还有一些早已停产的古董级电子产品。这里是星火“工匠”们的乐园。
林烨换上一身深蓝色的工装,戴上防静电手环,仿佛变了一个人。他眼神专注,拿起工具,开始亲手拆解几款具有代表性的VR和AR设备。螺丝刀、撬棒、吸盘在他手中运用自如,动作精准而流畅,这正是他重生带来的“工匠之手”技能在发挥作用。
他不仅仅是在拆,更是在“阅读”。他仔细研究每一款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主板形态、散热片的设计、电池的放置方式、线缆的走线…他用手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与强度,用卡尺测量关键部件的尺寸间隙。
“这里的骨架结构可以借鉴,但材料可以换成更轻的碳纤维复合…” “这个散热风道设计得很巧妙,但效率不够,如果结合记忆里那种‘涡流导风’的思路…” “传感器为什么一定要集中在前额?是否可以分布式排列,利用头箍的环形结构,分担压力,也提高信号覆盖范围?” “光机模组太厚了…未来的micro-LEd或许是出路,但现在…能不能通过光学路径的折叠来节省空间?”
他一边拆解观察,一边结合脑海中“超维记忆库”里那些关于未来设备设计的零散灵感,进行着高速的思考和推演。白板上,不再是复杂的电路或算法,而是画满了各种结构草图、力学分析简图、散热风道示意图。
夜深人静,实验室里只有工具轻微的声响和林烨时而沉思、时而快速记录的沙沙声。他的手上沾满了拆卸带来的些许油污,额头上也因专注而渗出细汗,但他浑然不觉。这种亲手触碰、亲自解构的过程,让他对“脑环”的物理形态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凌晨时分,一个打破常规的构想逐渐在他脑中清晰起来。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下了一个全新的草图: 核心不再是传统的“眼镜”或“头盔”形态,而是一个轻盈的、非封闭式的环形头箍。脑波传感器被巧妙地分布式嵌入在头箍内侧与头部接触的多个柔性衬垫中,既保证了接触,又避免了局部压迫。主要的处理单元和电池则被平衡地放置在头箍两侧耳廓上方的位置,如同耳机的耳罩,但更轻薄。一条极其纤细、几乎隐形的主动散热风道从头箍内部蜿蜒而过,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高效静音散热。AR光机则采用潜望式结构,巧妙地隐藏在头箍前额部位的上缘…
这个设计,跳出了现有产品的思维定式,将功能模块分布式布局,巧妙地利用了头部结构来分担重量和实现功能,兼顾了轻量化、舒适性和性能需求。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洒进来时,林烨终于完成了这份凝聚了他一夜心血的结构构思草图。他长舒一口气,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相信,这个方向,能够打破目前的僵局。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陈薇提着两份还冒着热气的早餐走了进来。她今天来得格外早,想到林烨最近为项目劳心劳力,便顺路买了早餐想和他一边吃一边聊聊项目进展。
然而,映入她眼帘的景象让她瞬间愣住:林烨穿着工装,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倦容,手上还沾着些许油污,正站在布满拆解零件和画满草图的白板前,眼神却亮得惊人。整个实验室弥漫着机油、塑料和金属的混合气味,与董事长办公室的整洁严谨判若两个世界。
陈薇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林大董事长,您这是…改行做硬件工程师了?还是公司困难到需要老板亲自下场维修设备了?”
林烨看到她,也是一愣,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没办法,Id和结构那边卡住了,我过来看看,找找灵感。”他指了指白板上的草图,“刚有点想法。”
陈薇走上前,放下早餐,好奇地端详着白板上那些看似潦草却蕴含巧思的线条和标注。她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能感受到这个设计与众不同的思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
“这是…你画的?”陈薇有些难以置信。她知道林烨技术眼光毒辣,但没想到他还有亲手设计和画图的能力。
“嗯,瞎琢磨的。”林烨谦虚了一句,但眼神中的自信却掩盖不住。他用沾着油污的手拿起一份早餐,毫不客气地吃起来,“饿死了,谢谢你的早餐。”
陈薇看着他那不拘小节的样子,再看看白板上那很可能解决了大难题的草图,心中先前那点玩笑之意渐渐被一种由衷的佩服所取代。这个男人,不仅有着宏大的战略视野,还能如此下沉到最底层的技术细节,亲力亲为解决最实际的困难。这种领袖魅力,远非那些只会在会议室里指手画脚的企业家可比。
“看来,‘启明’项目遇到你,是它的幸运。”陈薇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真诚的赞赏,“你也别太拼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待会儿我把草图拍给Id和结构团队,让他们赶紧评估。”
阳光透过窗户,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映在布满工具和零件的实验台上。空气中弥漫着早餐的香气和机油的味道,混合成一种奇特的、充满创造力的氛围。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