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坊的深秋,天高气爽,金菊渐次凋零,枝头却挂上了红艳的果实。“百草轩”内,因着前次雅集的成功与文画家允诺题字的契机,林薇薇心中那股开拓进取的火焰燃烧得愈发旺盛。她知道,文人雅士的认可虽能提升格调,但真正要让“百草轩”立于不败之地,还需有持续创新、难以被模仿的独家产品。悦来居的模仿能力不容小觑,必须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建立起更高的技术壁垒。
她将目光投向了茶饮本身。目前店中的茶品,虽各有功效,但多是以常见花草药材配伍,重在平和养生。能否研制出一款兼具独特风味、显着功效与高雅意境的“招牌茶”,使其成为“百草轩”独一无二的标识?
这个念头一经生出,便难以遏制。她回想起在忘忧谷中,薛神医曾隐约提及一种古方,乃以梅花初蕾合特定药材,经特殊工艺窨制,成茶后既有梅之冷香,又具药之温润,可疏肝解郁、生津润燥,尤宜秋冬饮用,但制法繁复,对梅蕾品质、窨制火候要求极高,近乎失传。当时薛神医只是随口一提,并未详述,林薇薇却记在了心里。
如今,恰值秋末冬初,虽无梅花,但何不尝试以其他具有清雅香气、药性平和的材料替代,探索一条新路?这个想法让她兴奋不已。她开始日夜翻阅邓老者所遗札记以及自己平日积累的手稿,结合在忘忧谷所见所闻,反复推敲。
她决定以秋季盛产、香气清幽的桂花为君,取其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之效,香气也最为普罗大众所喜爱;辅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佐以少量枸杞滋阴明目,调和阴阳;为使茶汤滋味更有层次,她大胆加入了一味佛手,以其清冽的果香疏肝理气,并增添一丝回甘。然而,如何将这些材料的香气与药性完美融合于茶汤,而非简单冲泡,成为最大难题。寻常泡法,香气易散,药性难释。
苦思数日,她忆起曾听一位老茶农提及的“窨制”古法,即利用茶叶吸味的特性,将鲜花香气反复熏染入茶坯之中。她灵光一闪:何不借鉴此法?但她不用茶叶作坯,而是选用性味平和、吸味性好的白茶(银针或牡丹)为底,因其味清雅,不夺主味。她将精心挑选、洗净阴干的桂花、切丝的陈皮、佛手与枸杞,按特定比例与白茶层层铺叠于陶罐中,密封窨制。每日夜间,以极微弱的文火慢烘陶罐,助其融合,白日则置于阴凉通风处吐纳。如此反复七日,让白茶充分吸收诸味精华。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与火候掌控,稍有偏差,便是香气混杂或尽失。林薇薇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小小的炭炉旁,凭手感与嗅觉调整火候,记录每一次细微变化。石头见她如此辛苦,主动分担了店内大部分杂务。
七日后,启封那一刻,一股清雅绝伦、层次丰富的冷香扑面而来,似桂非桂,似果非果,带着药香的醇厚与白茶的清冽,令人精神一振。取少许窨制好的茶坯冲泡,茶汤澄澈明亮,呈浅琥珀色,入口柔滑,初品是桂花的甜润,细尝有陈皮的甘醇,后味带出佛手的清冽与枸杞的微甜,药香蕴含其中,不显突兀,饮后齿颊留香,胸腹间暖意融融,郁结之气似也随之舒展。
林薇薇心中激动,知此茶已成!她为其取名“桂魄凝香茶”,取桂花之魂、月光之精凝练成香之意,名雅意深。
恰在此时,沈先生来访,商议文画家题字的具体事宜。林薇薇便以新茶奉客。沈先生品后,拍案叫绝:“妙!妙极!此茶香气滋味,迥异凡品,饮之如沐秋月清风,胸中块垒为之一消!林掌柜,此茶当为镇店之宝!”
有了沈先生的肯定,林薇薇信心大增。她将此茶定位为“百草轩”高端定制茶饮,产量有限,需提前预定,价格不菲,主要面向真正懂茶、注重养生的雅士与高端客户。同时,她将文画家题字的计划与此茶结合,准备定制一批小巧精致的紫砂罐或竹篾盒,盛装此茶,罐身将由文画家绘制清雅图案并题写“桂魄凝香”及“百草轩”字样,使其不仅为饮品,更成为可收藏、可馈赠的艺术品。
消息不胫而走,“百草轩”研发出一种极其雅致难得的新茶,很快在清平坊及相熟的文人圈中流传开来,引来不少询问与预定。林薇薇严格把控品质,宁缺毋滥,更增添了此茶的神秘与珍贵。
这一日,店内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那位曾有一面之缘、气度不凡的薛姓老者。他依旧是朴素衣着,悄然进店,要了一盏“桂魄凝香茶”。
林薇薇心中紧张又期待,亲自奉茶,屏息静立一旁。
老者端坐,先观茶汤,再闻茶香,而后细品慢酌,整个过程一言不发,神色平静。一盏茶尽,他方放下茶盏,抬眼看向林薇薇,目光深邃如古井,却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
“窨制之法,古已有之。然以白茶为底,合桂、陈、佛手、枸杞共窨,取其清、温、疏、润之性,调和阴阳,思路奇巧,火候拿捏亦见功力。”老者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字字敲在林薇薇心上,“尤其佛手一味,用得好,画龙点睛,增其清冽回甘,破桂花之甜腻,合陈皮之温燥。小丫头,于药食之性融合,确有几分悟性。”
林薇薇闻言,心中狂喜,忙躬身道:“前辈谬赞!晚辈不过是偶得灵感,胡乱尝试,侥幸有成,其中关窍,尚有许多不明,恳请前辈指点!”
老者微微摆手:“法无定法,贵在契合。汝此茶,已得‘和’之三昧,不必拘泥古方。然……”他话锋一转,“窨制耗时,产量难继,可曾想过简化之法,惠及更多寻常百姓?药膳之本,终在济世,非独悦雅士。”
一语点醒梦中人!林薇薇豁然开朗。是啊,镇店之宝固然重要,但“百草轩”的根基,仍是那些日常来喝普通茶饮的街坊熟客。如何将高端茶的思路下放,开发出价格亲民、功效明确、便于饮用的日常茶包?
老者见其领悟,不再多言,留下茶资,飘然而去。临走前,似无意间袖中滑落一小卷用桑皮纸包裹的物事。林薇薇拾起一看,是几片形如鸟舌、色泽翠绿的干制叶片,并附一极小字条:“此乃‘石斛嫩叶’,产自岭南深谷,性平味甘,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可试与乌龙茶坯微窨,或直接冲泡,增茶汤鲜爽甘醇。知名不具。”
林薇薇手握这卷珍贵的石斛叶,望着老者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动力。这不仅是珍贵的药材,更是方向的指引和无声的鼓励!
薛神医的再次肯定与指点,如同为她注入了强心剂。她立刻着手,一方面继续精益求精地制作“桂魄凝香茶”,并积极与文画家沟通包装设计;另一方面,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更常见的材料(如普通桂花、橘皮、山楂等),采用简化工艺(如短时窨制或直接拼配),开发系列便于携带、冲泡简单的“日常养生茶包”,针对不同体质需求(如开胃消食、祛湿解乏、安神助眠等),定价低廉,希望让更多普通人能受益于药膳茶饮。
“百草轩”的发展,因一款新茶的诞生和一位贵人的点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林薇薇不再仅仅满足于应对竞争,而是开始主动引领一种健康、雅致的生活方式。她知道,前路仍有挑战,悦来居绝不会坐视她推出如此独特的产品,济世堂的态度也可能因她日益独立而再生变化。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期待。她仿佛看到,“百草轩”的药香茶韵,正携着清雅的桂魄之香,即将飘出清平坊,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一切,都源于不懈的探索与那份对药膳之道始终不渝的赤诚之心。
喜欢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