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天佑把保险柜的门关上,顺手按了两下把手确认锁死。
手机在桌面上震动了一下,是孙连城发来的消息:
三方碰头会已经安排好,明天上午九点,市场监管、税务、财政的人都会到场。
他刚把手机翻过去,办公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
侯亮平大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直接拍在办公桌上。
纸张边缘因为用力过猛翘了起来。
“你这份环保整顿方案,会让京州Gdp倒退三年。”他说,声音很硬,“现在不是搞理想主义的时候。”
祁天佑没站起来,也没说话。
他只是慢慢摘下眼镜,用中指推了推镜框,然后把眼镜放在桌上。
他的动作很稳,像是早就知道这一刻会来。
“讲真,侯处长。”他开口,语气平静,
“过去五年,京州名义高新企业增长47%,实际用电量下降18%。这些公司不生产,只申报补贴。”
他说完,打开电脑,调出一张图表。画面切到全屏,红蓝两条线走势完全相反。
“南区工业园七家企业,申报产能全省第一,纳税额排倒数第三。
你说它们是在创造经济,还是在吃财政?”
侯亮平冷笑一声:“那你打算怎么收场?工人失业谁负责?
招商引资停滞谁担责?
外面已经在传,说京州要搞一刀切,投资环境恶化。今天下午就有两家企业撤了入驻意向书。”
祁天佑合上电脑,站起身。
“干部要下地,政策要见血。”他说,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如果继续纵容虚假繁荣,五年后我们面对的就是系统性崩塌。”
他走到窗边,没有拉开窗帘,只是看着玻璃上映出的自己和侯亮平的身影。
“你是查案的好手,但治市不能只靠清贪官。结构不改,换十个领导也没用。”
空气静了几秒。
侯亮平的脸色变了。
他盯着祁天佑,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人。
“所以你就拿整个城市的经济当赌注?”他声音压低,“就为了证明你是对的?”
“我不是在证明什么。”祁天佑转过身,
“我在做事。那些企业骗补的钱,够建三所小学、两座污水处理厂。
它们占着园区指标,真正想落地的项目进不来。这不是整顿,是腾地方。”
“可你有没有考虑过节奏?”侯亮平往前一步,
“一步步来不行吗?非要一次性公布名单,搞得风声鹤唳?你这是在制造恐慌。”
“拖延就是纵容。”祁天佑摇头,
“昨天批下来的试点方案,今天就能执行。如果等舆论发酵、利益方串联,明天还能不能推进?”
“那你至少该提前沟通!这是程序问题!”
“我已经按规定流程提交材料,通过了审批。”祁天佑看着他,
“程序走完了,执行就不能再拖。等,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侯亮平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下。
“你还记得咱们在汉大的时候吗?
你说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清流,一种是打着改革旗号瞎折腾的激进派。”
“我记得。”祁天佑点头。
“你现在像哪一种?”
“都不是。”祁天佑说,“我是那个必须把事做成的人。”
侯亮平盯着他看了很久,最后抓起桌上的文件,转身就走。
临出门前,他停下脚步,背对着祁天佑说了一句:“走着瞧。”
门被摔上,震得墙上的制度牌轻轻晃了一下。
祁天佑没动。
他重新坐回椅子,打开笔记本,在今日记录的最后一行写下:
阻力不止于赵家,亦存于同行者盲区。
写完这句话,他合上本子,目光落在办公桌一角。
那里压着一张打印纸,是刚刚签批的试点方案复印件。他抽出镇纸,把纸角压紧。
窗外天色已暗,楼道里的灯一盏盏灭了。整层楼只剩下他这一间还亮着。
他打开抽屉,拿出U盘插进电脑,调出南区工业园的企业数据表。
七家企业的名称被标红,旁边附着用电量、纳税记录、环评状态三栏对比数据。
其中一家叫“新光化工”的企业,近三年申报产能增长210%,但用电量下降34%,社保缴纳人数从187人减到23人。
他盯着这组数字看了一会儿,鼠标右键点击企业名,选择“加入重点核查清单”。
系统弹出确认框:是否同步通知市场监管与税务部门?
他点了“是”。
几秒钟后,手机震动。
孙连城回了条消息:“名单收到了。明天会上,你要不要让他们先解释一下?”
祁天佑回复:“不用。让他们带着材料来。谁解释不清楚,谁就退出园区。”
发完消息,他拔下U盘,放进内袋。抬头看钟,六点四十分。
距离明天的会议还有十四小时二十分。
他关掉电脑,却没有起身。
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然后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有点凉了。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消失。应该是其他科室的同事下班了。
他把杯子放回原位,视线再次落到那份被镇纸压住的方案复印件上。
纸面平整,字迹清晰。
标题写着《京州市园区准入动态评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这是他熬了三个通宵改出来的版本,每一项条款都卡在关键节点上。
财政补贴挂钩实际产出,土地使用费根据能耗浮动,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动态调整。
这套机制一旦运行,空壳公司再也无法靠包装拿钱。
他知道有人会恨这个制度。
但也知道,有人会因此活下来。
比如郑西坡那样的老工人,
比如林华华口中那些被欠薪的农民工,
比如陈河提到的那些举报无门的小企业主。
他们不是数据,是人。
他伸手摸了摸袖扣,那上面刻着两个小字:格物。
这时手机又响了。
是柳小叶。
他接起来。
“听说侯亮平去找你了?”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冷静但带着一丝警觉。
“嗯。”祁天佑说,“刚走。”
“他态度怎么样?”
“不太好。”祁天佑如实回答,
“他认为我太急。”
“他还不懂地方的事。”钟小艾顿了顿,
“不过你要注意,他是中央借调干部,一句话能影响巡视组判断。”
“我知道。”祁天佑说,“但他也得看事实。”
“我把赵家近三年在京州的资金流向整理出来了。”柳小叶说,
“其中有两笔补贴款,打给了你名单上的企业。我会在明天会上作为背景材料提交。”
“谢谢。”祁天佑说。
“别谢得太早。”柳小叶声音低了些,“这场仗,才刚开始。”
电话挂断。
办公室彻底安静下来。
祁天佑把手机放在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新的文件。
封面写着《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引》,是郑归昨天交上来的初稿。
他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句话:
“劳动者不是成本,是发展的主体。”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然后拿起笔,在旁边批注一行字:
“把这条写进明天会议纪要。”
《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