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 · 日本东京 · 赤坂宅邸书房】
夜深人静,书房内只余一盏昏黄的台灯,将孙中山的身影拉得悠长,投在满是书籍的墙壁上。他并未就寝,而是伏案疾书,笔尖在信笺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与时间赛跑。窗外,秋虫最后的鸣叫更添了几分寂寥。
江凛如同融入阴影的雕像,静立在书房角落,感官却如同张开的雷达,笼罩着整个宅邸乃至更远的街道。左小指疤痕的刺痛已从之前的尖锐转为一种持续的低频悸动,这并非意味着危险解除,而是标志着威胁从明处的刀锋,转向了更难以捉摸的暗流。他能“听”到,东京的夜色中,无数针对此地的恶意念头正在滋生、汇聚。
苏晴则在隔壁房间,她面前摊开着几张日文报纸,手中一个不起眼的金属盒正对着报纸,释放出微弱的能量场,分析着油墨成分和可能隐藏的信息标记。同时,她分出一部分注意力,监控着几个刚刚搭建起来的、极其简易的能量感应节点——那是她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材料,结合超越时代的技术理念,制作的简陋“警报器”。
【· 龙城基地 · 深空监测中心】
主屏幕上,代表东京赤坂宅邸的区域能量读数相对平稳,但环绕其周边的能量信号却如同逐渐增多的萤火虫,闪烁着不祥的光芒。林深的目光扫过那些被标记为“右翼媒体”、“黑龙会关联社团”、“外务省特定课室”的光点,它们的活跃度正在悄然提升。
“检测到《东京朝日新闻》、《大和新闻》等三家报社的印刷机在非正常时段启动,能量特征显示其版面内容与常规新闻报道差异显着。”分析师报告,“同时,头山满宅邸与陆军参谋本部某课室之间的加密通讯频率在半小时内提升了三倍。”
林深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控制台边缘。(心想:开始了。舆论抹黑配合官方施压,标准的组合拳。历史上,孙先生在日本确实屡遭此类困境。守护者们需要的不只是预警,而是破局的关键信息……)
“检索袁世凯政府驻日使馆与日本外务省在此时间节点的所有已知密电存档,重点查找涉及‘驱逐’、‘引渡’、‘交换条件’的关键词。”林深下令,声音沉稳,“同时,分析‘夜莺’近期的能量波动模式,尝试建立其与特定媒体或官方机构的直接能量链接模型。我要知道,他们的‘枪’最先会从哪个方向打响。”
【1913年 · 日本东京 · 头山满私邸密室】
烟雾缭绕,头山满眯着眼睛,听着“夜莺”用毫无感情的语调汇报计划进展。
“……《东京朝日新闻》明日头版已预留,标题拟为《革命家的另一面:孙文与欧美金元之谜》。”“夜莺”面前漂浮着由能量构成的虚拟文稿,“内容引用了‘工匠’先生提供的,经过处理的‘财务往来信件’照片影印版。”
“屠夫”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好!就要让日本人都看看,他们同情的‘革命家’,不过是洋人的走狗!还有什么?”
“已通过渠道,向外务省亚细亚局转达了‘民间’对孙文滞留东京可能影响帝国与北洋政府关系的‘担忧’。”“夜莺”继续道,“预计明日午后,会有非正式质询送至孙文住处。”
“工匠”摆弄着一个类似留声机喇叭的装置,得意地插话:“我还准备了点小玩意儿,可以确保明天在孙文可能出现的几个地方,有一些‘热心市民’进行‘自发’的抗议请愿。声音……会很大。”
“屠夫”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看向“夜莺”:“那两个人,林远和苏小婉,到底是什么来路?他们的手段,不像是普通的保镖或者革命党。”
“夜莺”沉默片刻,能量构成的躯体微微波动:“根据现有数据分析,林远,具备极强的单兵作战与反侦察能力,疑似受过顶级军事训练,其装备含有未知技术成分。苏小婉,技术专家,精通电子通讯与化学,应变能力极强。他们使用的某些技术,超越了当前公开科技水平至少二十年。推测……他们可能代表某个我们未知的、高度隐秘的技术组织,其目的或与支持孙文的革命事业相关。”
“屠夫”倒吸一口凉气, “隐秘组织?超越二十年的科技?难道……是传说中共济会那样的秘密结社?或者……是欧美某些国家暗中培养的‘未来战士’?”他被自己的想象略微震慑,但随即又被更强烈的破坏欲取代,“不管他们是谁,敢挡‘潘多拉’的路,就只有毁灭一途!”
【1913年 · 日本东京 · 赤坂附近街巷】
凌晨时分,天色未明,街道上空无一人。一名早起的报童揉着惺忪睡眼,拖着装满报纸的推车,走向自己的派送点。突然,一道身影从旁闪出,是江凛。
他动作迅捷而无声,将几枚小巧的、类似纽扣的物体,精准地吸附在了几捆不同报社的报纸捆扎带内侧。这是苏晴利用基地传送来的微型元件改造的“信号标记器”,一旦这些报纸被展开阅读,标记器便能感应到并发出特定信号,帮助守护者大致判断舆论发酵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完成这一切,江凛如同幽灵般退入小巷深处。他抬头望向赤坂宅邸的方向,那里,苏晴应该正通过接收器,确认标记器是否正常工作。这是一种无声的配合,是在敌人罗网收紧前,试图抓住主动权的微弱尝试。
科技的优势在于隐秘和超前,但在这个时代,能调动的资源太少。希望这些‘小耳朵’能带来有价值的信息。苏晴……她总能在极限条件下创造奇迹。
他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寂静的街道,仿佛能穿透那些紧闭的门窗,看到其后可能隐藏的窥探者。风暴来临前,每一丝风的动向,都值得警惕。
东京赤坂,孙中山在孤灯下书写未来,江凛与苏晴在黑暗中布设防线;龙城基地,林深剖析着历史数据与能量信号,试图为前驱照亮迷雾;头山满密室内,抹黑的阴谋与对守护者身份的错估交织;清冷街巷,江凛布下的“小耳朵”即将成为探测舆论风暴的第一道传感器。四股线条,共同牵引着黎明前的紧张,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的战争。风,已起于青萍之末。
喜欢时空狙击终极守护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时空狙击终极守护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