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去,李青华已经快把饭菜做好了,煮米饭的时候,还发消息问了赵夏,糙米饭怎么配。
“也不能成天享受赵老师的厨艺不是,我自己也要有所成长。”李青华端着最后一道菜出来,笑着对刚从楼顶给植物浇完水下来的赵老师说。
番茄炒蛋(少油版)、金针菇河虾炖豆腐、豆角丝炒肉,都算是比较清淡减脂的菜。
“放心,豆角我怕自己没煮熟,焯水了好一会儿。”
李青华每道菜都吃了几口,心里暗道,“果然没油就是不好吃,不过也可能是自己厨艺一般。”
“嗯,还不错。”
赵夏给足鼓励,对一个想学习做菜的人,鼓励是最好的教学。只要不抗拒做菜,做着做着就能做好了。毕竟李青华又不是没有味觉,不知道菜到底好不好吃。
两人在饭桌上聊天,蓝牙音响里放着轻柔的轻音乐。虽然他俩都喜欢听摇滚,但吃饭听摇滚怕消化不良,他俩还要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轻音乐。
“我今天给赵小余,就是之前我跟你说过的学生,申请了那个助学补助金,按他家里的情况,可能申请不了最高档,他爸还在,只是不管孩子,也不赡养老人,没办法,应该可以申请到一千五。”
赵夏其实是有点开心的,觉得自己总算是真正地帮助到困难学生了,忍不住跟李青华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那很好啊,一千五,对他和他奶奶来说,可能也要一两个月才能赚得到。”
赵夏有跟他说过,赵小余奶奶平时种菜去卖赚点钱,有什么活动就会想办法去摆个摊,卖点力所能及做的食物。一个看起来七八十的老人和一个刚上初一的小孩,能有什么好渠道赚钱啊?都是辛苦钱。
李青华最近老是去菜市场,也算是初步了解当地的菜价和地方行情。这边村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种点菜,蔬菜的需求量真的不大,卖价也不高。
镇中心那边需求量大点,菜价也好点,但离这边又比较远,让一个老人天天奔波那么远去卖点自己种的菜也不太可能。除去成本要赚到一千五,确实是要一两个月的,可能都不止这个时间。
“嗯,对的。”赵夏沉默了一会,想起放假的事,又问了句,“这周五就是中秋了,你需要回家吗?”
“不回,我国庆过完再回去了。”
“那你留在这跟我一起过中秋?”赵夏再次确认。
“对,就留在这过了。”
李青华好奇,“这边中秋有什么活动吗?”
“徐来河沿河边有猜灯谜,制作灯笼,放荷灯的活动,这边山多,中秋节还是元宵节,都不允许放孔明灯。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和家人聚在一起,在家赏月,祭月。”
“那今年我们一起赏月。”
李青华对任何节日,都没有什么感觉,说是中秋团圆夜,但他每年也都只在父母家露面一两个小时,就会回自己独居的公寓那边了。
就连春节,他也是这样的,大年三十露面,和家人吃个年夜饭,吃完就走了。在家休息六天,正月初七又上班了。如此往复,所以这十几年来,他对任何节日其实都没有什么参与感,也没有期待。
想到这些,李青华问了赵夏一句,“赵老师喜欢过中秋节吗?”
“嗯……怎么说呢,很复杂,小时候很喜欢,渐渐又不喜欢了,后来很渴望,现在的话,比较平静吧。”
“看来赵老师思想转变了很多次啊。”
“对的,等有时间说不定就讲给你听了,我的心路历程。”
人精李青华马上懂了赵夏的意思,现在还不想说。
李青华摸摸赵老师的头,“我等着。”
从饭桌上起身去沙发上看书了,赵夏收拾碗筷。
这几天他们住在一起,都养成默契了,谁煮饭就默认不用收拾碗筷。
接下来几天,李青华不是自己开着赵夏的车溜达,到处拍照,就是跟王叔去钓鱼卖鱼,日子清闲平淡,又充实有趣。
中秋节赵夏是不做月饼的,因为学校会发,而且赵夏也不爱吃月饼,顶多吃半个应个景,月饼在赵夏这,最后的下场都是送不出去只能丢了。
不知道今年的月饼,有李青华在,能不能被他吃完。
周四,中秋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天上课。
学生们都很兴奋,教师办公室也是一片关于中秋的谈论话题,大家的工位都有一桶油,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个柚子和一礼盒装月饼。
赵夏坐在办公椅上跟李青华发消息聊天,“葡萄熟了,到时候摘下来当祭月的水果,学校发了柚子,还得买个哈密瓜。”
“我去买,你还想吃什么水果不?或者买水果有什么讲究吗?”
“没有吧,中秋就是讲究团圆,买圆的,甜的就行了,红苹果也可以,寓意也不错,平安。”
李青华想了想,又回消息,“要邀请王叔来赏月吗?”
“王叔不会的,他每年中秋都去夜钓,不过你可以问问他,但我估计他会拒绝。”
“好。我今天去看了大黄,几天不见,又胖了好多,看来我特意加急去镇上给它买的孕狗补品还不错。”
那天知道大黄怀孕后,李青华当天晚上在王叔那里吃完晚饭,就跟赵夏又回了镇中心那边,给它买了补品。
赵夏看着李青华发来的,给大黄拍的照片,笑了笑。
大黄现在都可以对着李青华,摊开自己的肚子了,任他摸了,看来是真的完全信任他了。
喜欢小城烟火味,最抚大佬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小城烟火味,最抚大佬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