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枪声打破寂静后,复国军没有给徐州守军任何反应时间——赵虎的铜杆向前一挥,数万人的部队如早已蓄势的潮水,瞬间向徐州的四座城门铺开,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了对整座城池的“铁壁合围”。城墙上的清军刚架起火铳,就被复国军的步枪压制得抬不起头;刘泽清派去突围的三百骑兵,刚冲至北门外的开阔地,就被反坦克壕与机枪阵地组成的“死亡线”拦腰截断,半数人马倒在冲锋路上,剩下的人狼狈逃回城内。
“传我命令:各部队立刻构筑阻击阵地,工兵连全面展开土工作业!” 赵虎骑着马,在各阵地间穿梭,声音透过传令兵的呼喊,传遍战场。复国军的合围,从不只是“围住”,而是要建成一道“进不来、逃不出”的钢铁屏障。
复国军按“四面联动、各有侧重”的策略,在徐州城外构建起三层阻击体系,将城池彻底与外界隔绝:
北门(正面阻击):由锐锋师第一团驻守,依托已有的散兵坑,快速挖掘“U型反坦克壕”——壕宽三丈、深两丈,壕底埋设削尖的木桩,壕外架设两层浸油铁丝网,铁丝网后每隔二十步布置一挺多管步枪,形成“近距离交叉火力”;阵地后方的土坡上,迫击炮排已架设完毕,炮口对准城门,一旦有清军突围,可立刻实施覆盖射击。
西门与南门(退路封锁):疾风师分兵驻守——西门外的高地被改造成“了望+射击阵地”,士兵们在高地顶端搭建观察哨(用树干与沙袋搭建,可俯瞰全城),高地两侧挖掘散兵坑,枪口直指城门;南门紧邻农田,复国军士兵将农田里的土坯墙推倒,改造成“矮墙掩体”,同时在田间埋设“绊发地雷”(工造司简易制作,用火药与引线触发),只要清军踏入田间,就会引爆地雷。
东门(水路封锁):水师的两艘“致远号”蒸汽炮艇横亘在运河码头前,炮口对准东门的水门;三艘漕船炮舰则沿运河上下游展开,形成“扇形警戒圈”,防止清军从水路逃窜;岸边,锐锋师第二团的士兵挖掘战壕,与水师炮舰形成“陆水联动”,哪怕清军弃船登岸,也会落入步兵的火力网。
更严密的是“外围警戒圈”——侦察骑兵团分出六个小队,在徐州城外十里范围内巡逻,一旦发现清军援军或信使,立刻截杀;疾风师还在徐州至济宁、徐州至扬州的官道上设置“假阵地”(用草人、假炮伪装),既迷惑可能来援的敌军,也能拖延其行军速度。
在阻击阵地构筑的同时,工兵团与锐锋师的工兵连已展开“土工作业”,目标是用“地下通道”抵消徐州城头的火力优势。
逼近壕挖掘:从北门外的隐蔽点开始,工兵们以“蛇形路线”向城墙掘进——每条逼近壕宽五尺、深三尺,士兵可在壕内弯腰行走;壕沟两侧用木板加固(防止坍塌),每隔五十步设置一个“射击孔”(对准城头);为躲避城头清军的抛石与箭矢,工兵们还在壕沟上方搭建“木质掩体”(覆盖茅草伪装)。挖掘时,士兵们用布包裹铁锹,动作轻缓,将泥土悄悄运至壕沟后方,堆成小土坡(进一步隐蔽阵地)。不到半日,三条逼近壕就挖到了北门外两百步处,这里恰好超出清军火铳的有效射程,却能让复国军士兵近距离观察城头动静。
地道掘进:工兵团的“地道队”则在北门外的松树林里,悄悄开挖两条地道——地道直径三尺,仅容一人弯腰通行,挖掘方向直指北城墙根;地道内每隔十步设置一个“通气孔”(用中空的芦苇杆通向地面,隐蔽在草丛中),避免士兵缺氧;地道尽头预留“爆破室”(可容纳二十斤炸药),计划在攻城时炸毁城墙根基。挖掘地道的士兵多是从矿工中招募的新兵,他们熟悉土性,动作麻利,甚至能通过铁锹的触感判断前方是否有石块——遇到石块时,就用小炸药包(仅一两重,动静极小)轻轻炸开,确保地道不坍塌。
城墙上的清军发现复国军在挖壕沟,试图用火炮轰击,可他们的红衣大炮精度太差,炮弹要么落在壕沟前方,要么炸在空地上,根本伤不到工兵;派去投掷火球的士兵,刚探出头就被复国军的步枪击中,火球滚落城墙,反而烧到了自己人。刘泽清站在城头,看着城外不断延伸的壕沟与隐约可见的地道入口,急得直跺脚:“快!给我往那边扔滚木!放箭!” 可城墙上的清军早已士气涣散,扔出的滚木要么砸在壕沟掩体上,要么落在空地上,毫无作用。
合围完成后,复国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徐州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水师截获了刘泽清派往扬州求援的“信船”,船上的信使被俘虏,求援信被送到赵虎手中;
侦察骑兵在徐州至济南的官道上,截杀了三批试图向清军报信的斥候,缴获了他们携带的令牌与书信;
甚至连城内百姓与外界的“暗线”(刘泽清安插的眼线),也被复国军的暗桩提前识别,连夜控制——徐州城内的消息,再也传不出去;城外的援军动向,城内更是一无所知。
城内的恐慌开始蔓延。清军士兵看着城外密不透风的阵地,听着远处工兵挖掘的“咚咚”声(地道掘进的震动),有的偷偷收拾包裹,准备翻墙逃跑;有的则聚集在粮库外,要求发放粮食(他们听说刘泽清私藏了三千石粮食);甚至有士兵私下议论:“复国军连阿济格的援军都能打退,我们这点人,根本守不住。”
刘泽清为了稳定军心,在城头亲自督战,可当他看到北门外逼近壕已挖到两百步处,地道的通气孔在草丛中若隐若现,再想到城外十里内没有任何援军消息,心里也发了慌——他知道,徐州已成孤城,而包围这座城的,是一支既懂攻坚、又善防御,连土工作业都如此专业的军队。
夕阳西下时,复国军的阻击阵地已全部完工:反坦克壕如黑色的巨蛇,缠绕着城池;逼近壕像一条条细带,悄悄伸向城墙;地道在地下无声掘进,等待着爆破的时刻;水师炮舰的灯光在运河上闪烁,如警惕的眼睛。徐州城被这道“铁壁”紧紧包裹,城内的灯光稀稀拉拉,与城外复国军阵地的篝火形成鲜明对比。
赵虎站在北门阵地前,看着城墙上慌乱的清军,对身边的参谋说:“今夜让工兵继续掘进,明日一早,先用水师炮舰轰击东门,再用迫击炮压制城头,给工兵争取时间——等地道挖到城墙根,就是总攻之时。”
参谋点头应下,转身传达命令。夜色中,工兵们的铁锹仍在轻轻作业,地道内的灯光微弱却坚定;阵地后的篝火旁,士兵们擦拭着步枪,检查着手榴弹,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必胜的神情。
徐州的夜,注定无眠。复国军的“铁壁合围”,不仅围住了城池,更围住了守军的希望——当这道钢铁屏障彻底收紧时,就是徐州光复的时刻。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