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军政府的议事厅内,赵罗将南明掣肘的密令与清军土堡的侦察图并排铺在案上,手指在两张纸上反复划过——北有清军堡垒缩防、骑兵袭扰,南有南明物资封锁、暗中使绊,复国军正陷入“双线挤压”的困境。但他的眼神里没有慌乱,只有冷静的决断:“困境不是死局,他们堵我们一条路,我们就开出三条路。传我命令,三策并行,破局求生!”
第一道命令,指向北方的清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敌后破袭反击物资封锁。赵虎接到命令时,正带着侦察骑兵团熟悉济宁周边的地形,他立刻挑选出两百名精锐骑兵,组成“破袭队”,每人配备两匹战马、一把马刀与十发步枪子弹,目标直指清军的粮道与土堡物资库。破袭队采取“昼伏夜出、打了就跑”的战术:深夜摸到清军土堡附近,先用步枪解决哨兵,再纵火焚烧堡内的粮草与火药;遇到清军的运输队,则从两侧突袭,抢完粮食、硝石就策马奔逃,绝不恋战。一次,破袭队在济南至济宁的官道上,截获了清军运送红衣大炮弹药的车队,不仅抢走了全部硝石与硫磺,还将空马车点燃,浓烟在官道上烧了整整一日,吓得后续清军运输队半个月不敢单独出行。赵虎在给赵罗的战报里写道:“清军想断我们的粮,我们就抢他们的料——八旗兵的粮仓,就是我们的‘补给站’!” 短短一个月,破袭队就抢回硝石五千斤、粮食三千石,解了军械局与粮秣处的燃眉之急。
第二道命令,聚焦南方的物资通道——绕开南明控制区,开辟海路与郑芝龙集团的合作。张锐带着两艘“致远号”蒸汽炮艇,沿运河驶入长江,再从长江口驶向东海,历经十日,终于抵达福建沿海的厦门港(郑芝龙的根据地)。郑芝龙虽名义上依附南明,却手握福建水师,掌控着东南沿海的贸易,是出了名的“利益至上”。张锐带着赵罗的亲笔信与从清军处缴获的五十匹战马作为“见面礼”,见到了郑芝龙。信中,赵罗提出“以货易货”:复国军用北方的煤炭、铁矿(真定府周边的小煤窑与铁矿已被控制),换取郑芝龙的硝石、硫磺、药材与稻种;同时,允许郑芝龙的商船通过徐州的运河码头,进入北方贸易,复国军仅收取三成关税。郑芝龙看着战马,又听说复国军能提供稳定的煤炭(福建缺煤,炼铁成本高),立刻答应合作:“只要赵大都督能保证煤炭供应,江南的物资,我郑某人包了!” 很快,第一支由郑芝龙派来的船队就抵达了徐州的秘密码头,船上装满了硝石、药材与稻种——这些物资绕开了南明的封锁,通过海路与运河,源源不断地送进复国军的仓库。张锐回来复命时,笑着对赵罗说:“郑芝龙这人,只要有好处,根本不管南明的禁令,有他这条线,咱们的物资再也不用看马士英的脸色!”
第三道命令,扎根复国军控制区的内政——加速推行均田令,咬牙实现粮食自给。赵远叔带着粮秣官与行政署的人,深入徐州周边的州县,将之前因战乱荒废的无主土地,按“人均两亩”的标准,全部分给无地农户;同时,工造司赶制出两百具改良曲辕犁,免费发放给缺农具的农户;陈秀才则让讲习所的教员们深入田间,教农户们“堆肥法”“轮作制”,提高土地产量。为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赵罗还下了一道令:“凡参与春耕的农户,可先从粮秣处借种子,秋收后再还,利息仅一成;若能超额完成产量,超额部分全归农户自己。” 这道命令一下,农户们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徐州城外的荒地里,随处可见扶犁耕种的百姓,连老人与孩子都在地里帮忙播种。刘老栓分到了三亩水浇地,他用借来的稻种播下种子,摸着地里的新土,对身边的粮秣官说:“复国军给我们分田,还借种子,就算南明不运粮来,我们自己种,也能吃饱饭!” 到了春耕结束时,复国军控制区共开垦荒地五千亩,种下稻种、麦种共两千石,虽然暂时无法完全自给,但已能大幅减少对江南粮食的依赖。
三策并行,很快见到成效:清军的粮道被破袭队搅得鸡犬不宁,土堡的物资供应频频告急,阿济格的骑兵袭扰也因粮草不足,频率大幅降低;郑芝龙的物资船队每月来一次,硝石、硫磺堆满了军械局的仓库,医疗营的药材缺口被补上,徐州的盐价与粮价渐渐回落;新种下的庄稼长势喜人,百姓们看着地里的青苗,心里的恐慌慢慢消散,主动报名参军的青年比之前多了一倍。
南明的掣肘,反而成了复国军“强身健体”的契机——通过敌后破袭,锻炼了骑兵的机动战力;通过海路贸易,打通了不受南明控制的补给线;通过加速均田,夯实了自身的粮食根基。当马士英得知郑芝龙偷偷给复国军运物资时,气得拍案大骂,却又无可奈何——郑芝龙手握水师,南明根本管不动;想派江北四镇的士兵去拦截,又怕被复国军的炮艇伏击,只能眼睁睁看着物资运进徐州。
赵罗站在徐州的城楼上,看着远处田地里的青苗,又望向运河上驶来的郑芝龙船队,眼神坚定。南明的暗箭没能打垮复国军,反而让他们看清了“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清军的围堵没能困住复国军,反而让他们练就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领。这场针锋相对的破局之战,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困境,更让复国军的战略布局愈发清晰:向北,以破袭打乱清军节奏;向南,以海路拓展生存空间;向内,以均田稳固民心根基。
夕阳下,复国军的士兵们正在操练场上练习射击,军械局的工匠们在赶制新的步枪,田地里的农户们还在忙着除草——这座被双线挤压的枢纽之城,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破局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强大。而赵罗知道,这只是复国军应对复杂局面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保持这份冷静与决断,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破不了的局。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