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弘光朝廷的皇宫内,奏报被摔在龙案上,茶水溅了满案。弘光帝朱由崧脸色发白,手指着殿内的大臣,声音发颤:“复国军……复国军竟真的打赢了?打赢了荷兰人的巨舰,还全歼了八旗的登陆兵?”
殿内鸦雀无声。几天前,当“清荷联军攻云梯关”的消息传来时,马士英、阮大铖等大臣还在幸灾乐祸,盼着复国军与清军两败俱伤,好让南明坐收渔利。可如今,传来的却是复国军“击沉荷兰夹板船四艘、俘获三艘,全歼清军五千登陆兵”的捷报,这消息像一记重锤,砸得所有人都回不过神。
“陛下,此乃好事啊!” 马士英最先反应过来,脸上挤出笑容,心里却翻江倒海,“清军受挫,荷兰人胆寒,江淮局势稳定,咱们南明也少了一份威胁……”
“好事?” 阮大铖却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阴鸷,“马大人忘了?复国军有不用风帆的蒸汽舰,有能打穿橡木的线膛炮,如今又打赢了清荷联军,声势滔天!他们奉的是永历正朔,却不听咱们南京调遣,万一哪天……他们顺着长江下来,南京城挡得住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殿内仅存的喜悦。是啊,复国军太强了,强到能同时对抗清廷和荷兰人,强到南明根本无法控制。之前还能以“正统”自居,可现在,复国军的实力早已超越南明,所谓的“正统”,在蒸汽舰的炮口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弘光帝听得浑身发抖,连忙问道:“那……那该怎么办?总不能看着他们越来越强吧?”
马士英与阮大铖对视一眼,早已打好了主意。马士英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复国军虽强,却需粮草补给。江淮之地虽富庶,但若各地州县不再向其提供粮饷,他们的水师、陆军便难以为继。臣建议,暗中下一道密令,严禁江南各省向复国军输送粮草、铁器,既能‘防其骄纵’,也能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大明正统。”
弘光帝连忙点头:“好!就这么办!快下密令!” 他哪里知道,这道密令,看似是“正统”的威慑,实则是南明对强者的恐惧,他们不敢与复国军为敌,只能用这种阴损的手段,试图限制对方的发展。
消息很快传到复国军的安全局。周岳拿着截获的密令,脸色阴沉地递给赵罗:“大都督,南京那边下了阴招,要断咱们的粮饷补给。”
赵罗接过密令,只扫了一眼,就扔在案上,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他们也就能玩这种小伎俩了。江淮的粮饷,咱们靠自己的田赋和海贸就够了,用不上他们的接济。倒是这道密令,正好让天下人看看,南明所谓的‘正统’,到底是什么货色。”
而此时的北京,摄政王府的议事厅内,气氛比南京还要凝重。多尔衮坐在主位,手指死死攥着云梯关战败的奏报,指节泛白,殿内的满汉大臣,连大气都不敢喘。
“联合了荷兰人,调了五千八旗精锐,还打不过一个复国军?!” 多尔衮猛地拍案,声音里满是怒火,“岳乐呢?让他滚来见我!还有马国柱,他的绿营兵是吃干饭的吗?为什么不趁机从陆路进攻?!”
岳乐低着头,跪在地上,声音嘶哑:“王爷,复国军水师太强,荷兰舰队一败,登陆的八旗兵没了后路,被水陆夹击……臣……臣也没办法啊!”
“没办法?” 多尔衮冷笑,“当初你说‘必能拿下云梯关’,现在却跟我说没办法?!” 他看向殿内的汉臣,“范文程,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范文程躬身道:“王爷,复国军如今有水师之利,又占据江淮富庶之地,实力已非昔日可比。若再强行南下,恐难取胜,反而会损耗国力。不如先暂缓南下,集中兵力稳固北方,再徐图良策。”
“暂缓?” 一名满臣立刻反驳,“难道就看着复国军越来越强?他们有蒸汽舰,能出海,万一联合郑成功,从海上进攻天津,怎么办?”
争论瞬间爆发,满臣大多主张继续增兵,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复国军;汉臣则认为应“以守为攻”,先稳住局势,再分化复国军与郑氏的联盟。多尔衮看着争论的大臣,心里却清楚,这场惨败,不仅让清军损失了五千精锐,更让他的威望大受打击,连荷兰人都搬来了,还是输了,朝野上下,对他的“南下政策”早已充满质疑。
“够了!” 多尔衮喝止争论,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传令下去,岳乐部撤回山东,马国柱严守黄河防线,暂缓南下。至于荷兰人……让马国柱去跟他们谈,问问他们还想不想要广州、宁波的口岸,要是还想,就再派舰队来!”
可他心里清楚,荷兰人经此一败,恐怕再也不敢轻易出兵。复国军的实力,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成了清廷的心腹大患,却又暂时无可奈何。
云梯关大捷的消息,像一阵风暴,席卷了整个天下。曾经,复国军在世人眼中,不过是“江淮一隅的义军”;可如今,他们能击败清荷联军,能掌控近海,能让南京的南明、北京的清廷同时感到惊惧,这种威慑力,远超任何“正统”的名号。
江南的乡绅们,开始主动向复国军缴纳粮饷,只求能得到庇护;南洋的商人,纷纷通过郑氏的航线,与复国军开展贸易,只为能买到线膛炮的图纸;甚至连远在滇南的永历帝,也派使者送来诏书,封赵罗为“江淮亲王”,试图拉拢这个日益强大的“盟友”。
赵罗站在淮安城头,望着远方的淮河与黄海,心里清楚,一场云梯关大捷,彻底改变了复国军的地位。他们不再是依附于谁的“势力”,而是能左右天下局势的“力量”,南明的限制、清廷的忌惮,都只是他们崛起路上的小插曲。
从此,天下人都知道,在江淮大地,有一支能打海战、能守陆地、能用蒸汽舰的复国军;有一位能让南北两朝同时惊惧,却又无可奈何的赵罗。复国军,终于成为了决定天下走向的关键一极,在抗清的棋局上,落下了最具分量的一子。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