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乱平息后的第三日,铁石山核心营地的议事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除了原有的核心成员,还有赵家族老代表赵远叔、早期流民骨干赵石头、新附的炮营统领周毅、工造司的李铁匠,甚至还有两名从难民营选出的百姓代表。他们围坐在加长后的石桌旁,看着赵罗手里那份写着“铁石山议事会章程”的竹简,眼神里满是好奇。
“今日召集大家,是要成立‘铁石山议事会’。” 赵罗将竹简放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议事会不掌决策权,主要职能有三:一是为山寨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二是监督各司的工作是否公正,三是收集不同群体的意见,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传达到核心层。”
他指着竹简上的成员名单:“议事会共二十人,涵盖原族人、早期骨干、新附代表、工匠代表、百姓代表,每季度轮换五人,确保各群体都有发言的机会。比如赵远叔代表族老,周毅代表新附军官,李铁匠代表工匠,这两位老乡代表难民营的百姓,以后不管是人事任命,还是生产规划,重大决策前都会先经议事会讨论。”
赵远叔拿起竹简,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好!以前族里的意见只能私下说,现在有了议事会,咱们能光明正大地提建议,也能知道核心层的难处,互相理解。” 百姓代表王老汉也激动地说:“没想到咱们平头百姓也能进议事堂,府主这是真把咱们当自家人啊!”
议事会的成立,像一道桥梁,打通了不同群体与核心层的沟通渠道,之前元从的不满,很大程度是因为“没地方说话”,如今有了固定的表达平台,潜藏的矛盾便有了疏导的出口。当天下午,议事会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讨论“如何提升元从子弟的技能水平”,最终敲定由周毅、李铁匠牵头,开设炮术、锻造培训班,元从子弟可优先报名,解决了“想进步却没门路”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场覆盖全山的“律法教育”也同步展开。工造司将《铁石山法规辑要》刻在木牌上,挂在广场、工坊、难民营的显眼位置;军务司组织执法战兵,每日在各区域宣讲律法,重点解读“军法无亲疏”“奖惩凭贡献”等条款;讲习所更是把律法纳入必修课,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百姓,都要学习基本的法规常识,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参与粮食配给和职务选拔。
“律法不是用来约束大家的,是用来保护大家的。” 陈秀才在讲习所的课堂上,指着木牌上的“公正”二字,对台下的百姓说,“之前赵猛闹事,不是因为他是元从就轻罚,也不是因为他犯错就重判,而是按律法‘战时扰乱军心’的条款来处置,这就是公正,对所有人都一样。” 台下的百姓纷纷点头,之前对“律法无情”的顾虑,渐渐被“律法公正”的认知取代。
最能凝聚人心的,还是“铁石山精神”大讨论。赵罗没有直接定下“精神信条”,而是让全民参与,广场上搭起了“讨论台”,每日傍晚,战兵、工匠、百姓都会围在这里,分享自己对铁石山的理解。
“我觉得铁石山的精神是‘团结’!” 一个新附的火枪手站起来说,“上次打清军,若不是刀盾兵护着我们,火枪手根本没法安心射击;若不是炮兵轰开鞑子的炮阵,我们也冲不上去,缺了谁都不行!”
“我觉得是‘创新’!” 李铁匠捋着胡子说,“咱们的后装枪、开花弹,都是以前没有的,若不是府主带头创新,工匠们一起琢磨,哪能打败鞑子的红衣大炮?”
“还有‘奋进’!” 赵石头也走上台,指着自己胳膊上的伤疤,“我刚来的时候就是个流民,啥也不会,跟着府主学打仗,跟着老兵学本事,现在能当游击营副统领,铁石山给了每个人奋进的机会!”
讨论持续了半个月,最终由议事会汇总各方意见,提炼出“团结、奋进、公正、创新”八个字,作为“铁石山精神”的核心。赵罗让人将这八个字刻在广场中央的石碑上,旁边还刻着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赵远叔变卖祖产支持山寨、赵石头从流民到副统领、周毅改进炮术击退清军……每个字都对应着真实的人和事,让“精神”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个人生活的行动指南。
难民营的王老汉,每天都会带着孙子去看石碑:“记住这八个字,咱们在铁石山,就要像石碑上写的那样,好好干活,好好学本事,才能守住这个家。” 元从子弟赵栓柱,报名参加了炮术培训班,每天跟着周毅学习弹道测算,他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元从就该有特权,现在明白,只有自己有本事,才算真的为铁石山出力。”
一个月后,当议事会再次召开时,讨论的话题已经从“如何化解矛盾”变成了“如何扩大梯田种植”“如何改进连珠枪的供弹结构”;广场上的律法木牌前,再也没人抱怨“律法不公”,反而有人主动请教“如何按律法申请工坊的学徒名额”;操练场上,元从和新附的战兵一起喊着“团结奋进”的口号,动作整齐划一,看不出丝毫隔阂。
赵罗站在了望塔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山寨:议事堂里讨论热烈,工坊里炉火熊熊,梯田里百姓忙碌,操练场上口号震天。他知道,经历过这次内乱的“破”,铁石山的治理体系已经完成了“立”,从单一的“府主决策”,变成了“核心领导+议事会监督+全民参与”的成熟模式;从不同群体的“各自为战”,变成了“同守一土、共抗外敌”的命运共同体。
夕阳将石碑上的“铁石山精神”映照得格外醒目。这座曾经面临内部分裂的山寨,如今像一块被烈火锻造过的钢铁,更加坚固,更加凝聚。而赵罗清楚,这不仅是治理体系的成熟,更是抗清力量的一次蜕变,当所有人都认同“铁石山精神”,当制度和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他们才能真正扛住接下来的狂风暴雨。
远方的天际,隐约传来雷声。那是清军主力即将南下的预兆,也是铁石山迎来真正考验的信号。但此刻的赵罗,心里没有了之前的顾虑,只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他知道,脚下的这座山寨,已经准备好了。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