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衙的正厅里,烛火被穿堂风刮得忽明忽暗,映着赵罗苍白的脸。桌案上的告急文书堆得像座小山,最上面那封,是济宁守军派人冒死送来的血书——麻纸被鲜血浸透大半,字迹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济宁城破在即,末将与全军将士立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绝不让清军踏过城墙半步!”
血书的墨迹还带着余温,可厅外传来的消息,却像一盆冰水浇在赵罗心上。亲兵刚从后方赶回,声音带着哭腔:“大都督,铁石山遭清军猛攻,铁矿场被占,粮仓虽保住了,却也损失惨重;运河线彻底断了,张锐的水师拼尽全力,也只夺回一个空码头,粮船全被烧了!”
赵罗闭上眼,指尖按压着眉心,脑海里翻涌着无数画面:济宁城头上绑着火药包冲锋的伤兵、铁石山矿场里日夜赶工的工匠、运河上被点燃的漕船、还有血书上那些熟悉的名字——那是跟着他从真定府出来的弟兄,是在铁石山血战过的老兵。
他陷入了绝境。若倾徐州主力北上救济宁,徐州城防空虚,清军一旦趁机南下,这座刚守住的城池必然失守;可若不管济宁,那些立誓“城亡人亡”的将士,就会全部战死,济宁城里的百姓,也会落入清军手中。一边是眼前的弟兄与城池,一边是复国军的根基与未来,无论选哪条路,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大都督,发兵吧!就算拼光徐州的兵,也不能让济宁的弟兄白死!” 赵虎冲进厅里,身上还沾着操练的尘土,他攥着拳,眼里布满血丝,“我带锐锋师去,就算是爬,也要爬到济宁!”
赵罗没有回应,只是拿起血书,反复摩挲着那些血字。他想起济宁之战后,士兵们抱着伤员哭的样子;想起瘟疫时,赵伯海躺在病床上还念叨着“粮食不能断”;想起复国军初创时,他对弟兄们说“要让百姓有地种,有饭吃”——他不能让这些希望,毁在一场注定失败的坚守里。
良久,赵罗睁开眼,眼神里的挣扎渐渐褪去,只剩下冰冷的坚定。他将血书轻轻放在桌案上,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传我命令。”
赵虎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期待,却听到赵罗说出的,是他从未想过的命令:
“第一,徐州守军立即整理物资,将粮库、药坊的物资打包,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地掩埋;通知城内百姓,愿随大军撤退的,即刻到南门外集合,半个时辰后出发。”
“第二,选十名最精锐的斥候,乔装成清军,冒死潜入济宁,告诉赵小山,即刻率部突围,沿微山湖西岸南下,与徐州主力汇合,不许再守孤城,不可做无谓牺牲!”
“第三,快马通知铁石山根据地,实行坚壁清野,把粮食、铁器全部运进山里,百姓躲进预先挖好的山洞,留少量兵力袭扰清军,待主力回援后再反击。”
“大都督!你要放弃济宁?” 赵虎不敢置信地看着他,声音陡然拔高,“那些弟兄还在城里拼杀,你怎么能……”
“我不是放弃他们!” 赵罗打断他,猛地拍在桌案上,烛火剧烈摇晃,“济宁已成孤城,粮尽弹绝,就算我们冲过去,也救不了他们,反而会把徐州和铁石山都赔进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住主力,保住后方,我们才能再打回来,才能为牺牲的弟兄报仇!”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痛苦,眼眶发红,却没有一滴泪:“我比谁都想救他们,可我是复国军的大都督,不能只看眼前的弟兄,还要看身后的百姓,看复国军的未来!”
赵虎看着他决绝的眼神,终于明白,这个决定有多艰难——赵罗不是冷酷,是不得不硬起心肠,用眼前的“舍”,换长远的“得”。他攥紧拳头,重重地磕了个头:“末将遵令!”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徐州城内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打包物资,民夫们搀扶着老人、抱着孩子往南门外跑,哭喊声、马蹄声、命令声交织在一起,却透着一种绝境中的秩序。十名斥候也已整装待发,他们换上清军的盔甲,脸上抹着尘土,趁着夜色,朝着济宁的方向疾驰而去。
可命运的玩笑,来得猝不及防。次日清晨,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逃了回来,摔在赵罗面前,气若游丝:“大都督……我们……我们在中途遭遇清军的巡逻队,九名弟兄……全被杀了,传令的信物也被抢了……命令……没送到……” 话没说完,斥候头一歪,没了气息。
赵罗僵在原地,浑身的力气仿佛被抽干。他知道,济宁的守军还在等着援军,还在抱着“城亡人亡”的决心死战,却不知道他已下令撤退,更不知道援军永远不会来。胸口的剧痛翻涌上来,他猛地咳嗽,嘴角溢出一丝血迹,却强撑着站直身体。
“不能等了。” 赵罗低声说,看向南方,“留两百人断后,待百姓和主力撤出十里后,再烧毁城门,牵制清军;主力部队,即刻出发,向南撤退!”
细雨不知何时飘了起来,细密的雨丝落在徐州城南的大道上,打湿了士兵的战袍,打湿了百姓的行囊。赵罗骑在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分不清是雨还是泪。身后的徐州城越来越远,前方的道路泥泞而漫长,队伍里没有欢呼,没有呐喊,只有沉默的脚步——这是一场悲壮的撤退,带着失去城池的痛,带着对济宁弟兄的愧疚,却也带着保存希望的坚定。
他回头望了一眼济宁的方向,心里默念:弟兄们,等着我,总有一天,我会带着大军回来,夺回我们失去的一切。细雨中,撤退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前行,朝着南方,朝着未知的未来,一步步挪动。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