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的开阔滩涂上,旌旗如林,甲光耀眼。复国军的主力部队已在此列阵三日——从淮上师的精锐步兵,到新编水师的炮舰分队,再到刚完成整编的降军补充营,近五万将士踩着晨露,组成一个个严整的方阵,将滩涂铺成了灰色的钢铁海洋。
滩涂中央的高台上,赵罗身着笔挺的将军服,腰间佩着一柄镶嵌宝石的长剑——这是徐望投诚时献上的南明旧物,此刻却成了复国军威仪的象征。他身后站着李锐、赵虎等核心将领,还有徐望、陈奎等归附的南明降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肃穆与自豪。
“阅兵开始!” 随着司仪官一声高喊,激昂的军号声划破长空。第一方阵的淮上师步兵率先迈步——士兵们肩扛“复兴一式”步枪,枪刺在朝阳下泛着冷光,步伐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每一步踏在地上,都激起整齐的震动。“抗清复明!还我河山!” 震天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穿透江雾,传到对岸的南明哨卡。
对岸的芦苇丛里,两名南明哨探正瑟瑟发抖。他们躲在草丛中,看着北岸的方阵源源不断地驶过:紧随步兵的是炮车方阵,数十门迫击炮和野战炮被骡马牵引,炮身锃亮,炮口直指天空;再往后是骑兵分队,战马嘶鸣,骑士们手持马刀,腰间别着手枪,铠甲上的“赵”字徽章格外醒目;最后是水师的舢板分队,数百艘小船在江面列阵,与北岸的陆军呼应,帆影与旗帜连成一片。
“这……这哪是草寇啊……” 一名哨探声音发颤,“比京营精锐还厉害十倍!咱们的人,根本挡不住!” 另一名哨探早已忘了记录,只是死死盯着北岸的重机枪方阵——那十几挺重机枪被架在高台上,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江面,让他想起卧牛谷之战的传闻,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高台上的赵罗,目光缓缓扫过受阅部队。从铁石山起义时的三百残兵,到淮河边上的艰难据守,再到如今坐拥江淮、兵强马壮,他亲手创建的这支队伍,终于长成了足以撼动天下的雄狮。当整编后的降军方阵走过时,他看到队伍里的士兵们眼神坚定,口号响亮——这些曾是南明溃兵的人,如今已真正融入复国军,成了抗清的力量。
“大都督,您看!” 赵虎指着江面,语气激动。只见江面上的水师炮舰突然齐鸣,数十发礼炮带着白烟冲上天空,在云层下炸开;北岸的炮车方阵也随之响应,礼炮声与口号声交织,震得江面泛起涟漪。徐望站在赵罗身边,看着这盛况,眼里满是感慨——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站在这样一支军队的检阅台上,更没想过,这支军队会由曾经的“江北草寇”统领。
阅兵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当最后一支骑兵分队驶过高台时,赵罗迈步走到高台边缘,对着全军将士高声喊话:“弟兄们!咱们从铁石山走来,吃过草根,睡过雪地,却从未放弃过抗清的信念!如今,咱们有了江淮的地盘,有了充足的粮饷,有了天下百姓的支持!下一步,咱们就渡江南下,扫平南京的腐朽朝廷,再挥师北上,驱逐鞑虏,还天下一个太平!”
“驱逐鞑虏!还我河山!” 五万将士齐声回应,声音震得江鸟惊飞,对岸的南明哨卡更是一片死寂——守卡的士兵们听到这口号,纷纷放下武器,脸上满是绝望,没人再想抵抗。
阅兵结束后,赵罗刚走下高台,一名通讯兵就捧着紧急军情狂奔而来:“大都督!北方急报!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病重,京城里的诸王开始争夺权力,华北的清军调动频繁,有的往北京集结,有的往山东增兵!”
赵罗接过军情,眉头微微皱起,随即又舒展开来。多尔衮病重,清廷内斗激化,这既是变数,也是机遇——华北清军调动,必然会削弱对江南的压力,复国军渡江南下的阻力会更小;但同时,清廷若完成权力交接,也可能很快形成新的攻势。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传令下去,各部队按原计划备战,渡江方案不变。另外,让外情司加派探子,密切关注北方动向,尤其是清廷的权力交接情况。”
将领们齐声应诺,转身去传达命令。滩涂上的士兵们还在欢呼,江面上的炮舰仍在鸣笛,可赵罗的目光已越过长江,望向了北方的天际——南线的南明已如风中残烛,长江防线名存实亡,渡江南下只是时间问题;而北方的清廷,正陷入权力真空,这或许是复国军北上抗清的最佳时机。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长江上,将水面染成金色。赵罗站在滩涂边,望着滔滔江水,心里已然有了盘算:先平江南,再图北方。如今的复国军,早已不是偏安江北的地方势力,而是能与清、明鼎足而立的第三极——阅兵场上的军威,是实力的证明,更是天下棋局的转折点。
江南的风,渐渐带上了北伐的气息。南京城里的弘光帝还在后宫饮酒,马士英仍在算计着如何苟延残喘,可他们不知道,长江北岸的那支钢铁雄狮,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天下的棋局,从这一刻起,正式进入了中盘搏杀的阶段。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