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的速度比预想中慢,当浑浊的泥水终于露出干裂的土地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窒息的疮痍图景。原本平坦的平原布满了淤泥和沟壑,散落着泡得发胀的人畜尸骸,有的嵌在泥地里,有的挂在残存的树枝上,苍蝇在尸骸上空嗡嗡盘旋,空气中弥漫着腐臭与泥水的腥气,让人呼吸都觉得刺痛。
复国军的避难营地设在淮河以南的高地,此刻早已人满为患。三万多受灾百姓挤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洪水冲走了他们的家园和粮食,如今只能靠复国军分发的少量干粮度日。更可怕的是,灾难后的“幽灵”正在悄然蔓延。
最先出现症状的是一名十岁的孩童。清晨,他突然上吐下泻,浑身抽搐,脸色青得像淤泥。军医赶来时,孩子已经没了气息,是霍乱。这个消息像一颗炸雷,在营地里炸开。紧接着,更多的人倒下了:有的腹泻不止,粪便像米汤一样;有的发高烧打摆子,盖三床被子都冷得发抖;还有的浑身起红疹,溃烂流脓。痢疾、疟疾、霍乱,几种瘟疫在拥挤的营地里交叉流行,死亡人数以惊人的速度攀升,短短三日,就有两百多人丧命,比洪水直接冲走的还多。
复国军的医疗系统瞬间被压垮。随军的军医不足三十人,药材更是紧缺,奎宁早已耗尽,只能用草药代替;消毒用的石灰不够,只能靠煮沸的开水勉强杀菌。首席老军医王师傅,那个从铁石山就跟着赵罗的老匠人,此刻成了营地里的主心骨。他白天顶着烈日,在各个病患帐篷间穿梭,给病人喂药、扎针,连一口热饭都顾不上吃;晚上就在油灯下熬制草药,眼睛熬得通红,布满血丝。
“王师傅,您歇会儿吧!您都三天没合眼了!” 年轻的医助劝道。王师傅摇了摇头,手里的药杵还在不停捣着草药:“歇不得啊……多熬一副药,说不定就能多救一个人。你看营地里的百姓,看咱们的士兵,他们还等着药呢!” 可话音刚落,他就晃了晃,一口鲜血喷在药臼里,染红了里面的草药。医助们赶紧扶住他,才发现他的额头烫得吓人,老人也染上了疟疾。
赵罗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军医帐。看着躺在床上发抖的王师傅,他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王师傅拉着他的手,声音微弱:“大都督……我怕是不行了……后续的防疫方子,我写在那边的本子上了……一定要隔离病患,一定要烧了那些尸骸……不然营地就完了……” 说完这句话,老人头一歪,没了气息。
王师傅的死,像一盆冷水浇在所有人头上。赵罗站在帐外,望着营地里此起彼伏的哭声,眼里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此刻只有铁腕手段,才能遏制住瘟疫。“传我命令!” 他高声下令,声音传遍整个营地:
1. 立刻划分隔离区,所有病患和密切接触者,全部转移到营地西侧的空地上,用布条围起来,严禁任何人进出;
2. 组织士兵和青壮,将营地里的尸骸(包括人畜)全部集中到远处的荒坡,浇上煤油焚烧,烧完后用土深埋;
3. 营地内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粪便、垃圾统一收集后运出营地掩埋,每天用石灰对营地消毒三次;
4. 所有军医和医助分成三班,轮流值守,凡擅自离岗者,军法处置;
5. 动员营地里的郎中,凡能参与防疫的,战后给予重赏,违抗者以通敌论处。
命令下达后,复国军士兵立刻行动起来。隔离区的布条很快拉了起来,士兵们戴着口罩,将病患一个个背进隔离区,有的病患不愿离开家人,哭着挣扎,士兵们一边安抚,一边强行转移;焚烧尸骸的荒坡上,火焰冲天,浓烟滚滚,腐臭的气味被烧焦的味道取代,不少士兵因为吸入浓烟,当场呕吐,却没人停下手中的活;营地里,士兵们提着水桶,将煮沸的开水分发给百姓,拿着石灰粉,沿着帐篷的缝隙撒匀,连角落都不放过。
赵罗也亲自参与其中。他戴着王师傅留下的旧口罩,跟着士兵一起搬运石灰,给隔离区的病患送药。当他走进一间病患帐篷时,看到一名年轻的母亲正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哭泣。孩子得了痢疾,已经脱水,嘴唇干裂。赵罗接过医助手里的草药汤,小心翼翼地喂给孩子,一遍遍地喊着:“孩子,喝一口,喝了就好了。” 或许是草药起了作用,或许是求生的意志,孩子竟真的睁开了眼睛,小口小口地喝着药汤。
这场防疫战,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当最后一名病患痊愈走出隔离区时,营地里的人都瘦了一圈,士兵们黑瘦黑瘦的,眼窝深陷;百姓们虽然依旧疲惫,却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代价是沉重的:三万多受灾百姓,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两万出头;复国军的残兵,又因为瘟疫减员两千多人;营地周边的土地,因为焚烧尸骸和消毒,短期内无法耕种;原本就紧缺的粮食,更是消耗殆尽。
赵罗站在营地的高台上,望着远处被洪水摧残过的土地,心里一片沉重。这场灾难,让复国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北线彻底失守,兵力损失过半,粮食和武器告急,经济倒退了数年。他知道,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复国军都只能偏安江淮,休养生息,再也无力北上。可他没有绝望,因为他看到营地里的士兵们,正在重新整理武器;看到百姓们,开始在营地周边开垦荒地;看到王师傅留下的药臼,被年轻的医助们擦得干干净净,继续熬制着草药。
疮痍满目的土地上,生机正在悄然复苏。复国军虽然元气大伤,却没有倒下,那些在洪水和瘟疫中幸存下来的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意志,比淮河的石头更坚硬,比江南的稻田更顽强。只要火种还在,总有一天,他们会重新北上,将失去的土地,一寸一寸地夺回来。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