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宝船厂的军工工坊里,蒸汽弥漫,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却掩不住工匠们脸上的焦躁。角落里,一堆金灿灿的铜制子弹壳堆得像小山,这些都是“复兴二式”步枪的子弹废品,有的因口径偏差卡壳,有的因弹壳壁厚不均炸膛,有的则因弹头与膛线不匹配,精度差得离谱。
“又废了!” 老工匠宋铁柱把刚压制成型的子弹往废品堆里一扔,重重叹了口气。他是复国军最好的造弹工匠,一手“摸膛定口径”的绝活曾让士兵们赞叹不已,可面对“复兴二式”步枪的高精度要求,老经验彻底不够用了,步枪膛线的螺旋角度、子弹的直径误差需控制在“毫厘之间”,靠手工打磨、凭手感调试,合格率连三成不到,严重拖慢了步枪的列装速度。
工坊另一侧,蒸汽机的调试也陷入僵局。几名工匠围着一台小型蒸汽机,满脸愁容,这是为“轻型蒸汽炮艇”设计的小型机组,目标是把体积缩小一半,功率保持不变。可试了十几次,要么缩小体积后功率暴跌,要么强行提升功率导致气缸过热炸缸。“之前仿大机组,照着画葫芦就行,现在要改小,咋改都不对!” 负责蒸汽机的工匠李满囤敲着气缸,语气里满是无奈。
赵罗站在工坊中央,看着眼前的窘境,眉头紧锁。云梯关大捷后,军工研发一路高歌猛进,蒸汽舰、线膛炮、步枪接连问世,可越往深走,越发现隐藏的短板,复国军的技术,大多是“应用层面”的改良:仿制荷兰的滑膛炮加膛线,仿郑氏的战船装蒸汽机,靠的是工匠的经验和缴获的图纸“输血”;可一旦触及“小型化”“高精度”“效率提升”这些深水区,没有基础理论支撑,就像盲人摸象,只能反复试错,进展缓慢。
“老宋,子弹的口径误差,就没办法再准点?” 赵罗走到废品堆前,拿起一枚子弹仔细查看。宋铁柱苦着脸摇头:“大都督,咱们靠卡尺量,最多准到‘分’,可这枪要的是‘厘’,差一点就不行。咱不知道为啥差这点就卡壳,只知道不行……”
“满囤,蒸汽机的气缸,改了这么多次,就没摸出规律?” 赵罗又走到蒸汽机旁。李满囤挠头:“试了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就是不知道为啥有的功率高、有的炸缸。咱凭经验改,改一次炸一次,实在摸不透这里面的门道。”
赵罗沉默了。他突然意识到,纯粹的“技术输血”和“经验积累”,已经跟不上复国军的发展速度。没有基础的数学计算,就无法精准控制子弹口径;没有基础的物理知识,就搞不懂蒸汽机的功率与气缸、压力的关系;没有系统的理论,技术就只能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永远无法突破瓶颈。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赵罗转身对身后的参谋道,“传我命令,从今日起,海洋学院增设‘格物’‘算术’两门课程;军工工坊抽调二十名年轻工匠,去学院系统学习;另外,把我书房里的那些手稿整理出来,刻印成册,作为教材。”
他说的手稿,是近几个月来,利用空闲时间写的《格物初阶》《几何原理简述》——《格物初阶》里,他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力”“热”“光”的基础概念,比如“蒸汽的压力能推动机器,是因为热胀冷缩”“子弹能飞远,是因为有推力和惯性”;《几何原理简述》则从“点、线、面”讲起,引入三角形、圆形的计算,教大家用几何知识测量船身角度、计算炮弹出膛轨迹。
这些知识,在后世是基础中的基础,可在当时,却没人系统总结过。赵罗不指望一步到位,只希望能为工匠和学员们种下“理论”的种子——让他们知道,子弹口径的误差能用数学算出来,蒸汽机的功率能用物理讲明白,而不是全靠“手感”和“运气”。
几天后,海洋学院的课堂上,《格物初阶》成了最受欢迎的教材。范·德·贝尔赫拿着册子,惊讶得合不拢嘴——里面的“压力与体积的关系”,竟和西方刚兴起的“玻意耳定律”不谋而合;而“几何计算”,比他学过的基础几何还要通俗实用。“赵大人,这些……都是您自己写的?” 他难以置信地问。
赵罗笑着点头:“都是些基础道理,把咱们平时琢磨的东西,总结成条文罢了。你们教造船、教航海,我教这些‘底层道理’,相辅相成,才能走得远。”
军工工坊里,年轻工匠们开始带着册子学习。宋铁柱的徒弟小宋,照着《几何原理》里的“圆的直径计算”,改进了子弹模具,把口径误差控制到了“厘”级,子弹合格率一下子提升到了六成;李满囤的助手,则根据《格物初阶》里的“热胀冷缩”,调整了蒸汽机气缸的材质厚度,竟真的解决了“过热炸缸”的问题,虽然小型化还没完全成功,却迈出了关键一步。
进展依旧缓慢,瓶颈仍未完全突破,但工坊里的气氛变了——工匠们不再是盲目试错,而是带着“为什么”去琢磨;学员们不再是只学“怎么造”,而是开始问“为什么这么造”。技术的壁垒依旧高耸,却已透出了一丝曙光。
赵罗站在工坊外,看着工匠们拿着册子讨论的身影,心里清楚:基础科学的建设,比造一艘蒸汽舰、铸一门线膛炮难得多,它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但这是必经之路——只有筑牢理论的根基,技术才能真正自主,复国军的科技发展,才能摆脱“依赖输血”的困境,真正走向自主创新。
科技发展的积累期,虽缓慢,却扎实。就像埋下的种子,此刻虽不起眼,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长成支撑复国军崛起的参天大树。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