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城外,复国军的大营连绵数里,旗帜飘扬,鼓声震天。李锐站在大营中央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宿州城,嘴角露出自信的笑容。归德城的攻克,不仅打破了清军的“归德-宿州”堡垒群防线,更极大地鼓舞了复国军的士气。如今,宿州城已成孤城,拿下它只是时间问题。
“报告将军,水师的蒸汽舰已抵达宿州城外的浍河岸边,随时可以提供火力支援。”一名传令兵跑来报告。李锐点了点头:“好!传令下去,陆军做好攻城准备,水师负责炮击宿州城的西门和南门,掩护陆军进攻。”
随着李锐一声令下,复国军的攻势正式展开。水师的蒸汽舰率先发起进攻,线膛炮对准宿州城的西门和南门猛烈炮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砖石飞溅,烟尘滚滚。清军士兵躲在城墙后面,吓得瑟瑟发抖,根本不敢露头。
陆军则分成三路,分别对宿州城的东门、北门和西门发起进攻。东路军由副将王奎率领,手持“复兴二式”步枪,依托云梯,向城墙发起冲锋;北路军由参将张勇率领,携带迫击炮,对城墙上的清军火力点进行压制;西路军则在水师的火力掩护下,试图从西门突破。
宿州城守将孙可望站在城头上,看着复国军的猛烈攻势,心中叫苦不迭。归德城破后,他就知道宿州城难以坚守,可朝廷的援军迟迟不到,他只能硬着头皮抵抗。“传令下去,加强西门和南门的防御,绝不能让复国军突破进来!”孙可望声嘶力竭地喊道。
可清军士兵早已士气低落,面对复国军的猛攻,根本无心抵抗。不少士兵甚至偷偷放下武器,从城墙上跳下去,向复国军投降。孙可望见状,拔出佩剑,斩杀了几名投降的士兵,试图震慑军心,可依旧无济于事。
复国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西路军在水师的火力掩护下,终于突破了宿州城的西门。士兵们蜂拥而入,与清军展开巷战。清军士兵节节败退,很快就退到了城中的总督府。
孙可望知道,大势已去,他召集残余士兵,准备突围。可就在这时,复国军的士兵已经包围了总督府。孙可望走投无路,只能选择投降。至此,宿州城及周边堡垒全部被复国军攻克,清军的“归德-宿州”堡垒群防线彻底崩溃。
拿下宿州城后,李锐立刻下令整顿军纪,安抚百姓。同时,派人向赵罗汇报:“宿州已破,清军的第一道防线全线崩溃。目前我军士气高昂,请求乘胜追击,向山东、河南方向进军。”
赵罗接到消息后,十分高兴,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传令李锐,暂缓进军。”赵罗对身旁的参谋说,“归德、宿州刚破,需要时间巩固防御,安抚百姓。而且清军在山东、河南还有不少兵力,咱们不能贸然进军,以免陷入被动。”
随后,赵罗亲自给李锐回信:“此次多路并进,开局顺利,实属不易。但切记‘忍耐、纪律与牺牲’,不可贪功冒进。当务之急是巩固归德、宿州的防御,打通粮草运输通道,为后续的北伐做好准备。待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上,一举收复中原。”
李锐接到赵罗的回信后,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急于求成,于是立刻调整部署,停止追击,开始巩固归德、宿州的防御。同时,组织士兵帮助百姓恢复生产,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支持。
复国军内河舰队也没有闲着,他们沿黄河继续向上游推进,控制了更多的水道,进一步切断了清军的粮草运输和兵力调动通道。清军在山东、河南的兵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士气更加低落。
此时,北京的鳌拜得知“归德-宿州”堡垒群防线崩溃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没想到,复国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竟然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清军的第一道防线。“废物!一群废物!”鳌拜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传我命令,调八旗精锐南下,务必将复国军赶回江淮!”
可此时的清廷,内部矛盾重重,八旗精锐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且荷兰人承诺的武器和军事顾问迟迟未到,清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调兵南下的命令虽然下达,可军队的集结和粮草的筹备却进展缓慢。
复国军则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巩固防线,扩充兵力,改进武器装备。海洋学院的学员们也加入了水师,为蒸汽舰的操作和维护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军工工坊则开足马力,生产步枪、火炮和弹药,为后续的战斗做好准备。
赵罗站在淮安行辕的地图前,望着归德、宿州的位置,心中充满了信心。多路并进的开局顺利,不仅打破了清军的防御,更让复国军在江淮地区站稳了脚跟。他知道,只要继续保持“忍耐、纪律与牺牲”的精神,稳步推进,收复中原、驱逐鞑虏的目标,终将实现。
淮河-黄河水道上,复国军的蒸汽舰依旧在巡逻,它们像一道道钢铁屏障,守护着复国军的后方。归德、宿州城内,百姓们安居乐业,复国军的士兵们则在加紧训练,等待着下一次出征的命令。一场更大规模的北伐战争,正在悄然酝酿,而复国军,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