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嘲讽。
“梃击案一发生,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那些支持太子朱常洛的官员,尤其是以‘清流’自居的东林党人,第一个反应,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将矛头指向了后宫那位——郑贵妃!”
“理由似乎很充分:太子若是出事,谁最得利?自然是备受皇帝宠爱、儿子又曾被考虑立为太子的郑贵妃!只要太子一死,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就有机会上位。这套逻辑简单直接,而且完美符合大众对‘后宫干政’、‘宠妃祸国’的想象。”
“但是,”朱及第话锋一转,“只要我们稍微冷静下来,用点脑子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问题大了去了。”
“首先,这作案手段,也太糙了!派一个看起来就不太正常的人,拿着一根枣木棍,光天化日之下硬闯守卫森严(理论上)的东宫?这能成功刺杀太子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事实上,张差连太子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拿下了。”
“其次,郑贵妃得宠多年,在宫中经营已久,如果她真想对太子不利,有必要用这种漏洞百出、极易追查到自己头上的愚蠢方式吗?她有的是更隐蔽、更不容易引人怀疑的手段。用这种方式,简直就是摆明了告诉全天下:‘快来查我,这事就是我干的!’ 郑贵妃能得万历皇帝专宠几十年,她会是个这么没脑子的蠢人?”
朱及第摇了摇头:“显然不是。所以,单从作案手法和逻辑上来看,直接认定是郑贵妃主使,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为什么东林党的官员们还要死死咬住郑贵妃不放,拼命将案子往‘谋害储君’的谋逆大案上引呢?” 朱及第揭示了其中的政治玄机。
“因为对于东林党而言,真相或许并不重要,至少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当务之急有两个:第一,借此机会进一步稳固太子朱常洛那本就摇摇欲坠的地位,向天下、也向皇帝表明,太子是‘民心所向’,不容动摇;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彻底扳倒郑贵妃这个他们眼中的‘祸水’!”
“只要坐实了郑贵妃(哪怕只是嫌疑)是梃击案的幕后主使,那么不仅郑贵妃本人要倒大霉,连带着她那已经就藩洛阳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也要受到牵连。这就能一劳永逸地消除福王对太子地位的潜在威胁,彻底断绝郑贵妃集团‘死灰复燃’的可能。”
“于是,一场原本可以定性为‘皇宫安保疏漏’、‘疯子闯宫’的治安事件,在东林党人义正词严的奏疏、慷慨激昂的辩论和不断引导的舆论下,被无限地上纲上线,硬生生炒成了一桩震动朝野的‘谋逆大案’。”
朱及第总结道:“梃击案本身或许是个偶然,是个闹剧,但它落入明末那党争激烈、互相倾轧的政治漩涡中后,就被赋予了远超其本身的政治意义。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案件,而是成了各方政治力量角力的战场,成了攻击政敌的绝佳武器。案件的真相,在政治的需要面前,反而变得模糊不清了。”
天幕下,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听懂了,完全听懂了。这不是简单的后宫争宠,这是赤裸裸的党争!是臣子为了自身派系的利益,不惜利用甚至歪曲案件,裹挟舆论,搅动朝局!
“党争……误国!”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他平生最恨结党营私,看到后世子孙的朝堂竟然被党争操控到如此地步,连太子遇袭这种事都能被拿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他心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这大明江山,内部早已被这些蛀虫啃噬得千疮百孔了!
梃击案的发生,如同在压抑已久的朝堂上点燃了一个火药桶。以东林党为首的支持太子一派的官员,群情激愤,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内阁,飞入宫中。
他们的目标明确,言辞激烈:此案绝非偶然,必是有人主使,意图谋害国本!矛头虽未明指,但字里行间无一不将嫌疑引向承乾宫的郑贵妃。他们强烈要求皇帝下旨,责令锦衣卫、三法司彻查,务必揪出幕后元凶,严惩不贷!
压力迅速传导到负责审讯的刑部和大理寺。但凡审讯方向稍有偏离“郑贵妃主使”这条预设的轨道,立刻便会遭到猛烈抨击,被扣上“徇私”、“包庇”、“意图掩盖真相”的大帽子。案件的审理,在无形中被套上了沉重的政治枷锁。
面对如此汹汹舆情,深居宫内多年的万历皇帝终于无法再保持沉默。他深知,若再不有所表示,不仅郑贵妃、福王朱常洵会受到更猛烈的冲击,连他本人都将被卷入无法脱身的政治漩涡。
然而,这位几十年不上朝、被后世诟病为“怠政”的皇帝,绝非毫无手段的庸主。他身上流淌着祖父嘉靖皇帝那般精于权谋、善于操控局面的血液。
在沉默了数日后,万历做出了一个让所有朝臣都感到意外的举动。他传旨,将召见群臣,并且特意命太子朱常洛,以及太子的三个儿子(即后来的泰昌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等)一同入殿。
当万历皇帝的身影时隔十余年再次出现在庄严的皇极殿时,所有官员都屏住了呼吸。皇帝的面容带着久居深宫的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依旧锐利,扫过殿下群臣时,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
更引人注目的是,太子朱常洛带着三个年幼的皇孙,就站在御座之侧。这一幕“祖孙四代同堂”的景象,用意再明显不过——皇帝亲自向天下昭示,他对太子绝无二心,大明的国本坚如磐石,甚至已经延续到了下一代!
万历用这种最直观的方式,试图瓦解朝臣们关于“皇帝欲废长立幼”的猜疑,从根本上抽掉他们借题发挥的基石。
就在一些官员心中稍定,以为皇帝这是要妥协,准备安抚群臣时,万历开口了。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却带着久居人上的冰冷和不容置疑……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