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杨嗣昌自尽的悲报余音未散,画面转向了残破的陕西。曾经在剿寇战场上屡立奇功的孙传庭,此刻面色凝重地站在校场上,望着台下那些操练不久、装备简陋的新兵。
“老铁们,杨嗣昌一死,崇祯皇帝环顾四周,猛然发现,他登基以来倚仗的能臣干将,竟然已经凋零殆尽!”朱及第的声音带着历史的沧桑感,“袁崇焕被千刀万剐,孙承宗满门殉国,卢象升战死巨鹿,洪承畴变节降清……放眼望去,偌大的大明,似乎只剩下在陕西苦苦支撑的孙传庭,这一根最后的柱石了。”
画面中浮现出这些能臣昔日的影像,最终定格在孙传庭坚毅却难掩疲惫的脸上。
“崇祯皇帝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将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最后的气运,都压在了孙传庭身上。一道道诏书,如同催命符般发往陕西,催促他尽快出关,与李自成决战,解中原之危!”
然而,孙传庭在陕西的处境,可谓内外交困。
“孙传庭心里清楚,他在陕西招募训练的这支新军,时间太短,缺乏实战经验,粮饷器械也远远不足,根本还没到能打硬仗的时候。”朱及第分析着孙传庭的困境,“他上书崇祯,请求宽限时日,让他继续练兵备战,稳固后方。”
“但崇祯等不了!朝廷等不了!”朱及第语气加重,“北京的皇帝被中原糜烂的局势吓得寝食难安,他只想要一个结果——立刻、马上把李自成干掉!”
与此同时,画面切换到陕西当地的乡绅豪强。
“网友【自私的乡绅】:这些地主老财才不管国家死活呢,他们就希望孙传庭赶紧带着军队走人,别在陕西待着消耗他们的钱粮!”
“网友【短视】:孙传庭练兵要钱要粮,还得清查土地,整顿卫所,动了他们的蛋糕了!他们巴不得孙传庭早点去中原跟流寇拼命,死活不管,只要别碍他们的事就行!”
朱及第总结道:“从北京的皇帝,到陕西的地头蛇,所有人都失去了耐心和理智。他们只想要孙传庭去解决问题,却谁也不愿意真正付出代价,承担过程。孙传庭就像被架在火上烤,进退两难。”
在皇帝连续不断的严厉催促和朝廷“视师逗留”的指责下,孙传庭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崇祯十六年八月,孙传庭被迫抱着必死的决心,率领他训练不足、粮饷不继的数万新军,开出潼关,踏上了与李自成、罗汝才联军的决战之路。”天幕上,明军队伍带着一股悲壮的气息向东行进。
“出征那天,大雨倾盆。”朱及第描述着那悲凉的一幕,“孙传庭回头望着潼关,对身边的人悲声说道:‘我知道此去必败无疑。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入狱求生(他曾被崇祯下狱),宁愿战死沙场!’”
“网友【风萧萧兮】:真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网友【时代的悲剧】:他什么都明白,但皇命难违,这就是忠臣的宿命吗?”
孙传庭的军队初时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很快就在李自成优势兵力的诱敌深入和包围打击下,于河南汝州地区陷入重围。
“关键时刻,明军内部矛盾爆发,大将白广恩等不听号令,率先溃逃。”画面上显示出明军阵线崩溃,士兵争相逃命的混乱场景,“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明军粮车无法跟进,士卒饥疲。李自成发动总攻,孙传庭苦心经营的秦军主力,一战崩溃!”
孙传庭在乱军中率亲兵奋力搏杀,试图挽回败局,但大势已去。
“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在混战中阵亡,尸骨无存。”朱及第的声音低沉而肃穆,“也有说法是他退守潼关,战败后自杀殉国。无论哪种,这位大明王朝最后一位有能力、有抱负的统帅,就此陨落。”
听到孙传庭的死讯,奉天殿前的朱元璋闭上了眼睛,脸上是彻底的绝望和灰败。他最后的希望,也随着孙传庭的败亡而彻底破灭了。
徐达仰天长叹:“孙传庭一死,闯贼入关中,取京师,再无抗手矣!大明……气数已尽!”
李善长也黯然道:“陛下,非孙传庭不忠不勇,实乃天时、地利、人和,尽皆不在我大明。君臣相疑,内外交迫,虽有良将,亦难挽狂澜于既倒。”
天幕上,孙传庭兵败身死、尸骨无存的消息如同丧钟,再次敲响在北京城头。然而,与之前洪承畴兵败时的反应相比,崇祯皇帝的表现却显得异常冰冷。
“老铁们,这里有一个非常讽刺的对比。”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当年松锦大战后,崇祯和朝廷以为洪承畴壮烈殉国了,那叫一个痛心疾首!崇祯皇帝亲自下令,设下九坛,以最高的礼仪祭奠这位‘忠烈之臣’,哭得那是情深意切,感天动地。”
画面中浮现出当初北京城为“殉国”的洪承畴举行盛大祭奠的场面,崇祯甚至亲自致祭,场面隆重。
“然而,当孙传庭确凿无疑地战死沙场、为大明朝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消息传来时,”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冰冷,“崇祯皇帝,沉默了。朝廷,也沉默了。没有追封,没有抚恤,甚至连一句公开的褒奖都没有!”
“网友【双标狗】:我靠!这也太tm真实了!洪承畴后来活了还降了,你祭奠得跟亲爹似的;孙传庭真死了,你屁都不放一个?”
“网友【心理分析】:我猜崇祯是怕了!他之前为洪承畴哭错坟,脸都丢尽了。这次孙传庭死不见尸,他生怕万一哪天孙传庭也‘活过来’,那他这皇帝的脸往哪搁?面子比忠臣的命重要!”
“网友【心寒】:给崇祯卖命,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死都死得不痛快,还得被皇帝猜忌!”
朱及第总结道:“对崇祯而言,孙传庭的死活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能没死’会给自己的‘圣明’带来的风险。这种极致的猜忌和凉薄,彻底寒了天下忠臣良将的心。”
孙传庭这根最后的支柱倒塌,意味着通往关中乃至北京的大门,已向李自成彻底敞开。
“解决了孙传庭的秦军,李自成面前再无像样的阻碍!”天幕地图上,代表李自成的红色箭头,以不可阻挡之势,从河南西部迅速指向潼关,而后贯穿整个陕西,直抵西安!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大军攻破潼关,占领西安!”朱及第的声音高亢起来,“这座西北重镇、昔日的秦汉隋唐古都,落入了‘闯王’手中。李自成在这里正式定国号‘大顺’,虽然还没称帝,但已经是一个帝王的架构了!”
画面中,西安城内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李自成头戴冠冕,接受文武朝拜,意气风发。
然而,就在李自成席卷陕西的过程中,天幕镜头给到了陕北的一些士绅地主。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多少恐慌,反而带着一丝不切实际的期待。
“网友【老乡见老乡】:这些陕北的乡绅是不是在想:闯王是咱们陕北自己人,如今发达了回来了,总得照顾照顾老乡吧?”
“网友【梦该醒了】:还想搞地主乡绅特权那一套?李自成能起来靠的就是‘均田免粮’,不收拾你们收拾谁?”
“网友【历史的耳光】:他们很快就会明白,什么叫‘闯王来了不纳粮’——那是对穷人说的!对他们这些富户,闯王来了,是要命也要钱!”
朱及第点破了这残酷的现实:“这些陕北的乡绅们显然还沉浸在旧日的思维里,以为凭借着同乡之谊,能在新朝继续维持他们的地位和财富。他们完全低估了李自成起义的阶级本质和破坏性。李自成确实是从陕北出去的,但他代表的,正是那些被这些乡绅、被这个旧秩序压迫得活不下去的贫苦大众!‘回家’的李自成,带来的不是衣锦还乡的温情,而是一场旨在彻底颠覆旧有秩序的革命风暴!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着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脸色铁青。虽然他早已预见到这一步,但亲眼看到另一个“皇帝”在他大明疆土上建立政权,心中的怒火和屈辱依旧难以抑制。
而当听到陕北乡绅那可笑的期待时,他更是气得冷哼出声:“蠢货!都到了这个时候,还做着春秋大梦!那李自成若是念旧情、讲乡谊的性子,他当初就不会反!他既然反了,坐到了那个位置上,第一把火就必定要烧掉你们这些昔日骑在百姓头上的人!”
徐达叹道:“陛下圣明。新旧交替,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这些乡绅看不清大势,还妄想与新朝共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夜空下,天幕中的李自成已然黄袍加身,而北京的崇祯皇帝却在为“面子”而沉默。大明王朝的落日,正急速坠向地平线之下。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