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心难测,赏忌交加
四皇子萧焕“断尾求生”,虽保住了亲王爵位与性命,却被削俸禁足,羽翼折损大半。九皇子萧煜首告有功,证据确凿,朝野瞩目。这场震动朝野的国库贪腐案,看似尘埃落定,然而,真正的余波——那来自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审视与制衡,才刚刚开始荡漾开来。
夜深,御书房内只余皇帝萧谨与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无庸。烛火摇曳,映照皇帝晦暗不明的面容。
“高无庸,你说,朕这几个儿子,是不是都太‘能干’了些?”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案,上面摆放着关于萧煜查案全过程的密报,以及萧焕“请罪”的折子。
高无庸躬身,声音毫无波澜:“老奴愚钝,只知诸位殿下皆是龙子凤孙,天资聪颖。九殿下明察秋毫,为君分忧;四殿下……虽御下不严,然悔过之心恳切。”
皇帝冷哼一声:“明察秋毫?悔过之心?老九这次,手段之老辣,心思之缜密,哪里像个十几岁的少年?还有老四,弃车保帅,断腕求生,这份狠辣果决,朕以前倒是小瞧了他。” 他顿了顿,语气渐沉,“老九此番立功甚伟,不赏,不足以服众,亦寒了实干之心。但赏得太重……他如今声望已炽,若再掌实权,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他目光深邃:“至于老四……敲打是必要的,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没了他在一旁牵制,老大和老二斗起来,怕是更无顾忌。”
翌日,明发谕旨,公告天下。
对九皇子萧煜的嘉奖,可谓隆厚:“贝勒爷萧煜,忠勤体国,明察秋毫,于国库亏空一案中,殚精竭虑,功勋卓着。着,晋封为多罗贝勒,赏黄金五千两,皇庄两座,准其入兵部观政学习。”
多罗贝勒,爵位再升,赏赐翻倍,更获得了进入核心部门兵部“观政”的资格!表面看来,圣眷优渥,恩宠无比。
然而,细品之下,却暗藏玄机。“观政学习”,而非实授官职,意味着有参与议论之权,无决策执行之柄。皇帝将萧煜放在了眼皮子底下,既是培养,也是观察,更是制约。
对四皇子萧焕的处置,则显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四皇子萧焕,御下不严,昏聩失察,着严加申饬,罚俸三年,于府中静思己过。然,念其平日尚算恭谨,悔过之心亦诚,特旨,其母妃静妃,晋为静贵妃。”
惩罚依旧,却晋封其母妃!这无疑是对四皇子一系巨大的安抚,明确传递了“此事到此为止”的信号,保住了萧焕最核心的政治资本和希望。
这道旨意,在各方势力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解读。
萧煜 接旨谢恩,面色平静。回到书房,他对心腹道:“晋爵赐金,是赏功;入兵部观政,是试探,亦是牢笼。父皇这是既要用我,又要防我。至于晋封静妃……是在提醒我,也提醒四哥,适可而止。”
四皇子萧焕府中: 听闻母妃晋封,他紧绷的心弦稍稍一松,但脸上毫无喜色,只有更深的阴鸷。“父皇……还是念旧情的。但萧煜……必须死!” 他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但与萧煜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太子萧灿 & 二皇子萧炯: 两人几乎是同时松了口气。老四被削弱却未倒,老九被抬举却未掌实权,局面似乎又回到了某种危险的平衡,他们依旧是最有力的储位竞争者。双方都将警惕的目光投向了在兵部“观政”的萧煜。
七皇子萧炎: 他看得更为透彻,对萧煜叹道:“九弟,如今你已是树大招风。兵部乃二哥经营之地,你此去,步步荆棘,需万分小心。”
数日后,萧煜入宫谢恩。御前,他姿态恭谨,言语谦卑,将破案之功多归于“父皇天威”、“七哥相助”及“王砚等干吏用心”,对自己只是“恪尽本分,偶有所得”。
皇帝审视着他,看似随意地问道:“煜儿,如今你亦在兵部观政,对北疆军务,可有看法?”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试探!北疆涉及二皇子,更是刚刚结案的贪腐案源头。
萧煜心中警铃大作,神色愈发恭顺:“回父皇,儿臣年少学浅,于军国大事不敢妄言。此番观政,只愿多听、多看、多学,熟悉部务,以备父皇垂询。北疆之事,自有父皇与兵部诸位大人运筹帷幄,儿臣不敢置喙。”
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谨慎、知进退的皇子角色,将锋芒彻底收敛。
皇帝凝视他片刻,方才缓缓道:“嗯,懂得藏拙,亦是智慧。去吧,好生学着。”
退出御书房,萧煜背心已微湿。他清晰地感受到,那道来自龙椅的目光,比以前更加深沉,更加复杂,充满了欣赏、利用、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皇权的平衡木上,他因能力而获得位置,也因能力而面临更大的风险。赏赐是糖衣,忌惮是内核。未来的路,如何在帝王的猜忌与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中走下去,考验的将不仅仅是智慧,更是耐力与心性。
他知道,自己这只原本在边缘试探的鱼,已被皇帝的权术之手,一把捞起了这权力漩涡的最中心。
喜欢谋断天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谋断天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