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要说的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经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我认为,上述‘三低一高’的表象,其深层次根源在于一个核心的结构性矛盾:**公司现行的薪酬体系与市场劳动力价值严重脱节,导致核心生产力(技术工人)普遍丧失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管理权威丧失,进而引发系统性效率低下和安全质量失控。”
他翻到数据对比表的最后一页,也是最关键的一页:
“请看这份对比:公司内部,中级工(主力技术骨干)月收入(含少量奖金)约300-500元。而外部建筑市场,同等技术工人日薪30-40元,月薪750-1000元起步,差距高达50%-100%以上!”
“初级工在公司200-350元,外面当小工也有300+,当个大工更是翻几倍,高级工在公司拼尽全力才勉强持平外面普通大工。”
“巨大的收入落差,导致两个致命后果:”
“其一,‘双轨制’生存普遍化:大量技术骨干(中级工)白天在项目部‘混编制’、养精蓄锐,晚上外出接私活赚钱养家。这直接导致白天工作时精力不济、反应迟钝——这是安全事故的最大诱因!也是效率低下、质量滑坡的根源!我记录的三起未遂事故,当事人均存在严重疲劳作业情况。”
“其二,管理彻底失控:微薄的工资和奖金对工人毫无激励作用,罚款扣奖不痛不痒。工长威信扫地,管不住也懒得管。质检、安全部门形同虚设。整个项目部士气低迷,混日子、捞外快(虚报、吃拿卡要)成为主流风气。肖荣等人正是利用这种混乱,维持其利益小团体。”
罗明的剖析尖锐而直接,将项目部溃烂的根源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直指国企僵化体制的痛点。
窦清瑶倒吸一口凉气,她没想到罗明敢如此直白地触碰这个最敏感的问题!她担忧地看向刘建国。
刘建国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眼神变得异常锐利,紧紧盯着罗明:“所以,你认为,不动薪酬,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无法提升进度?”
第三部分:工作思路与请求支持(提出解决方案)
“是!”罗明回答得斩钉截铁,“不动薪酬激励这个核心,仅靠高压管理和抓个别安全质量典型,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法激活生产力,无法打破恶性循环,更无法实现集团要求的进度快速提升!强行推进,只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范围、更隐蔽的对抗和反弹,最终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因此,我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以安全质量为抓手破局,以绩效激励为核心激活骨干,双管齐下,扭转局面。具体需要公司领导支持的有两点:”
他再次指向汇报提纲:
“1.设立‘常青花园项目进度攻坚专项绩效奖金池’(核心诉求):”
“来源:恳请公司协调,从集团可能提前支付的后续节点奖励中预支一部分,或由公司设立专项资金拨款。额度需有吸引力,初步建议不低于项目月度人工成本总额的15-20%。”罗明报出了一个让窦清瑶眼皮一跳的数字。
“用途:专项用于奖励在确保安全、质量达标前提下,超额完成关键进度节点任务的班组和个人。尤其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中级工、高级工)和表现突出的一线管理者**倾斜。”
“机制:建立清晰、量化、透明的考核目标(如安全零事故、质量合格率达标、关键节点完成量\/提前量)。奖金发放必须及时、直接、差异化,让干得好、干得快的骨干,**月度总收入显着提升(目标:接近或部分达到市场合理水平),让混日子的无所遁形、无利可图!打破大锅饭!”
“关键:需要刘总亲自协调,打破常规审批流程,授权项目部(生产队)在明确规则下拥有较大的奖金分配建议权,并确保财务处(窦处长)能快速审核拨付。同时,需要人事处配合,简化相关审批手续。”
罗明说完,目光灼灼地看向刘建国和窦清瑶。他知道这个要求极其大胆,几乎是在挑战现有的分配制度和财务流程。
“2.授权生产队强化现场管理权限(保障措施):”
“在专项绩效激励的同时,请求公司明确授权生产队,对现场人员(特别是班组长一级)拥有:临时调度权、严重违纪(如睡岗、脱岗、严重违章)的停岗建议权、绩效评定的主导建议权。对于屡教不改、严重不服管理、影响整体进度的班组长,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可提请人事部门予以调离或清退。”
“此授权需形成公司层面的正式文件,作为管理依据。”
罗明最后总结:“刘总,窦处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常青花园的问题,根子在体制,表象在管理。不动薪酬激励,无法激活人心;不强化管理抓手,无法保障改革落地。设立专项绩效奖金池是破局的关键一招,虽然触动利益深,阻力大,但这是唯一能快速见效、从根本上扭转颓势的途径!否则,仅靠常规手段,恕我直言,按时完成集团节点任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愿立下军令状,若得此支持,三个月内,必让常青花园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关键进度迎头赶上!若不成,甘受任何处分!”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空调送风的微弱声音。罗明的话如同重锤,敲在刘建国和窦清瑶的心上。
窦清瑶脸色变幻,作为财务负责人,她深知罗明要求的资金额度和打破常规的风险。但罗明展示的触目惊心的浪费(每月3%产值!)和效率损失,以及他提出的绩效挂钩思路,又让她看到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可能性。她需要快速计算得失。
刘建国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地看着罗明,手指又开始轻轻敲击桌面。罗明的汇报,超出了他的预期。不仅问题看得准、挖得深,而且敢于直指核心矛盾,提出的方案虽然激进,却切中要害,逻辑清晰。那份用数据说话的冷静和敢于立军令状的魄力,正是他需要的“鲶鱼”特质!
风险?当然巨大!触动薪酬,就是触动最敏感的神经,肖荣、沈琛甚至王书记那边,必然会有强烈的反弹和阻挠。资金压力、政策风险都是实打实的。
但是,收益呢?如果能激活这支死气沉沉的队伍,大幅提升效率,按时甚至提前完成节点,不仅能堵住集团的嘴,更能树立一个改革的样板,为他下一步整顿公司积累资本!罗明用数据和逻辑,清晰地描绘了这种可能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刘建国终于停止了敲击,坐直身体,目光如炬地看向罗明,又看了看还在快速心算的窦清瑶,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决断的力量:
“罗明,你的问题,看得很透。你的方案……很大胆!”
.求五星好评,求发电。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