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总这步棋,太急,也太险了。”罗明在心里重重地叹了口气。
他理解改革的艰难,也明白刘建国急需一场漂亮的胜仗来立威、来证明。
但这种近乎“劫贫济富”的倾斜策略,就像在看似稳固的大厦地基下,不动声色地抽走了几块承重的基石。
短期内,大厦依旧巍峨,进度报表光鲜亮丽。
可谁能保证,在后续更艰巨的工程压力下,在漫长的时间侵蚀中,这被悄然削弱的地基,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发出令人心悸的呻吟,甚至……崩塌?
远处,武阳承包的区域已是一片收尾景象,几栋楼的外墙在进行最后的修补,显出几分即将完工的从容;二建的工地则保持着一种稳定但略显保守的忙碌,缺乏一建这种近乎搏命的冲刺感。
罗明深吸了一口混杂着水泥粉尘和汗水气息的空气,缓缓收回目光,拳头在身侧悄然握紧。
无论如何,先把眼前这口气顶上去,把落后的进度追平甚至反超!这是当务之急,是背水一战。
至于那套让他寝食难安的奖励制度……他必须想办法。在执行的缝隙里,在规则的边缘,甚至在私下里,他得找到一些“补丁”,一些能悄悄弥合裂痕、留住人心的办法。
至少,不能让这些默默扛起最重担子的底层工人,在流尽汗水之后,再寒透了心。
——毕竟,常青花园这片寄托着无数人期望的土地上,每一栋拔地而起的楼宇,最终都要靠所有人,用肩膀和脊梁,一起扛起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四月底。
空气里已带上初夏的微燥,但工地的喧嚣却丝毫未减。
罗明坐在他那间略显拥挤的临时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财务刚刚送来的、还散发着油墨味的绩效奖金核算文件。
他一行行扫过那些熟悉的名字和后面跟着的、在底层工人看来堪称“天文数字”的金额,眉头越锁越紧。
果然不出所料。
能堂而皇之列在这份“光荣榜”上的,最低都是一些手握实权的班组长。
紧随其后的,是坐办公室的资料员、试验员、文员……甚至包括一些岗位职责模糊、但挂着“助理”、“专员”头衔的后勤人员。
名单很长,金额从几百到上千不等,在1995年的工地上,这绝对是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然而,翻遍整份名单,罗明找不到一个在烈日下绑扎钢筋、在脚手架上砌砖、在尘土里推车的普通力工的名字。
他们的汗水似乎只换来了定额的日薪,与这份象征着“改革红利”的奖金绝缘。
“呵,真是…搞笑得很。”罗明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冷笑,带着浓重的讽刺和无力感。
这份文件,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他之前所有担忧的核心——制度设计的严重倾斜。
他把文件“啪”地一声合上,声音不大,却让站在对面的财务助理元兰微微一颤。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脸上也带着一丝困惑和不安。
“罗总,这文件……”元兰小声询问。
“先放这儿。”罗明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去,把汪琦汪主管,还有费姿,都叫到我这儿来。马上。”
“好的,罗工。”元兰如蒙大赦,赶紧转身小跑着出去了。
罗明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汪琦是常青花园项目部的财务主管,手下有会计两人,出纳两人,加上六个财务助理,一个小团队就膨胀到了十人。
而费姿,是总公司财务处派下来的“钦差”,专门负责盯住这笔诱人的专项奖金发放,她手下还有一个会计兼出纳,外加两个助理。
光是围绕“钱”转悠的财务人员,就塞满了整整一间大办公室,还不算那些需要她们“服务”的、同样臃肿的安全部门(动辄七八个安全员)、材料部门(庞大的采购和仓库管理队伍)……整个项目部办公区人头攒动,行政、后勤、各类“员”加起来近百人,这效率,这成本!
罗明想起后世一个几亿的项目部,核心管理人员加财务可能也就十几二十人,简直天壤之别。
改革的刀,看来连自己脖子上的赘肉都没割干净。
不到十分钟,汪琦和费姿一前一后进来了。
汪琦是个四十岁左右、面相精明的男人,此刻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但眼神深处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费姿则年轻一些,约莫三十出头,穿着合体的职业套装,神情严肃,透着一股总公司下来的矜持和不容置疑。
“罗总,您找我们?”汪琦先开了口,语气恭敬。
“罗总。”费姿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目光落在罗明桌上那份合着的文件上。
“坐。”罗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等两人坐下,他直接把那份奖金核算文件推了过去,手指点在上面,“汪主管,费专员,这份名单,是最终确认的?没有遗漏?”
汪琦拿起文件飞快地扫了一眼,脸上笑容不变:“是的,罗总。这是严格按照刘总签批的《专项绩效奖金发放细则》和各部门上报的岗位贡献评定表核算出来的,程序合规,数据准确。”他把“程序合规”和“岗位贡献评定”几个字咬得很重,目光却下意识地瞟了费姿一眼。
费姿接过话头,声音清晰平稳:“罗工,这份名单是我和汪主管共同审核,并报总公司财务处备案过的。所有奖励对象的资格、金额,都严格对应《细则》条款。您是对具体哪个人或金额有疑问?”她的话滴水不漏,直接把“合规性”的盾牌竖了起来。
罗明看着他们,忽然笑了,只是这笑意丝毫未达眼底:“疑问?我对这份名单本身就有最大的疑问!汪主管,费专员,你们告诉我,这份名单上,有没有一个真正在工地上扛钢筋、搅水泥、爬脚手架的普通工人?”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汪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闪烁,一时语塞。费姿则微微蹙眉,似乎觉得罗明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罗工,《细则》明确规定了奖励对象是‘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及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有显着贡献者’。普通力工属于基础操作层,其绩效已体现在计件工资或日薪中,不在专项奖金激励范围。这是制度设计,并非核算遗漏。”
“制度设计?”罗明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好一个制度设计!设计的结果就是坐办公室的文员能拿奖金,在太阳底下晒脱皮的工人一分没有?设计的结果就是项目部养着快一百号人喝茶看报,真正卖力气的反而被排除在‘激励’之外?这叫哪门子的激励?”
他的质问像重锤,敲在汪琦和费姿心上。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