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准备向刘建国汇报的重点,除了现场观察到的管理混乱和安全质量隐患(这些是表象和抓手),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1.核心矛盾:国企僵化薪酬体系与市场劳动力价值的严重脱节,导致核心生产力(技术工人)普遍“双轨制”生存,精力外溢,引发安全、质量、效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是项目失控的底层逻辑。
2.管理困境:现有体制下(编制束缚、低薪),项目部管理层对工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管理权威丧失,导致政令不通,积弊难返。
3.改革必要性:若不触及薪酬激励这个核心,仅靠高压管理和抓几个典型(如处理安全违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项目部的颓势,更无法实现刘总要求的“快速提升进度”。强行推进,只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反弹。
同时,他也要提出初步的行动思路(需要刘建国支持):
短期(常青花园试点):在现有框架内,争取特殊政策,设立“项目进度专项绩效奖金池”。
奖金来源可从集团提前支付的节点奖励或公司专项拨款中解决。奖金发放必须与可量化、可考核的安全、质量、进度目标直接挂钩,打破大锅饭,重奖重罚。
尤其要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中级工、高级工)和表现突出的班组倾斜,让真正干活、干好活的人,收入显着高于混日子的人,甚至接近或部分达到市场水平。
这需要刘建国顶住压力,协调财务(窦清瑶)和人事(周康),打破常规审批流程。
长期(公司层面):建议公司层面痛下决心,启动薪酬体系改革调研,探索更灵活的用工和分配机制(如关键岗位协议工资、项目承包制试点等),逐步解决体制性矛盾。但这非一日之功,非他罗明权限能及。
罗明很清楚,动薪酬,触动的是最根本的利益格局,阻力会空前巨大。肖荣一伙必然会以此煽动情绪,攻击他“破坏稳定”、“克扣工人”。
沈琛等人也肯定会借题发挥,指责他“瞎折腾”、“不懂国企实际”。甚至,刘建国本人也可能因触动面太大而犹豫。
但是,不动这里,就无法真正激活生产力,就无法打破项目部死气沉沉的局面,就无法完成刘建国交付的任务!安全和质量是红线,但薪酬和士气,是根基!根基不稳,再好的管理也是空中楼阁。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重重地写下:“症结:薪酬倒挂,人心涣散。破局点:绩效激励,激活骨干。风险:触动根本,阻力空前。需刘总鼎力支持!”
他决定,找个时间去找刘建国当面汇报。
市一建总公司,刘建国办公室。
窗外的天色有些阴沉,正如此刻室内的气氛。
财务处长窦清瑶坐在沙发上,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物资设备处长庞英宇则靠在对面的椅子上,脸上带着一丝惯常的、看戏般的玩味笑容。
刘建国坐在大班台后,神色平静,但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刘总,”窦清瑶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财务人员特有的精准和一丝焦虑,“罗明到常青花园,今天整一周了。除了报到那天您送过去,后面就……没动静了?这十天,项目部的进度周报我看了,还是老样子,甚至有几个关键节点比上周还滞后了点!集团那边的催办函,可又来了。”
她顿了顿,看着刘建国:“您当时力排众议让他去,是看重他的‘闯劲’和‘效率’。可现在……他天天在工地上转悠,笔记本倒是记得勤快,可一点实质性的动作都没有!下面都开始有议论了,说他是不是被项目部那帮老油条给唬住了?或者……根本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窦清瑶的担忧很实际。
她顶着压力优先保障常青花园的资金,是期待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好堵住集团和公司内部质疑的嘴。罗明的“按兵不动”,让她感觉投入的风险在增加,回报却遥遥无期。
庞英宇轻笑一声,接过话茬,语气带着几分揶揄:“窦处长别急嘛。罗经理新官上任,总得先熟悉熟悉情况,拜拜码头不是?常青花园那地方,水浑得很,肖荣盘踞多年,那几个工长更不是善茬。贸然动手,搞不好把自己折进去。”
他看向刘建国,“刘总,我倒是觉得,罗明这‘按兵不动’,未必是怕了,说不定是憋着坏呢。他一个‘野路子’出身的,最懂怎么在工地上看门道。他这一周,怕是把肖荣那几根‘台柱子’的底裤都看穿了吧?”
庞英宇的话,半是分析半是试探。他乐见罗明和肖荣斗法,但也好奇刘建国对罗明这种“反常”沉默的态度。
刘建国端起保温杯,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他没有立刻回应两人的话,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份最新的、依旧难看的进度周报上。
“清瑶的担忧,我能理解。集团的压力,是实打实的。”刘建国放下杯子,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庞处长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常青花园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罗明这一周,确实很‘安静’。但据我了解,他可不是在办公室喝茶看报。他每天天不亮就去工地,一身泥一身汗,跑遍了每一个角落。笔记本记满了一本。技术员、安全员、库管员、甚至普通工人,他都接触过。他在看,在听,在摸情况。”
刘建国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这种‘沉得住气’,在眼下这种浮躁的环境里,反而是种本事。说明他不是个莽夫,知道谋定而后动。他清楚,他面对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还有一帮被低薪和混乱磨平了棱角、心思各异的工人。贸然烧火,只会引火烧身,或者打草惊蛇。”
.求五星好评,求发电。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