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张海峰,眼神锐利如刀,“取得那么一点点所谓的成绩,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你眼里还有谁?罗明才是常青花园名正言顺的项目经理!一把手!你呢?你只是个副手!就算你一时得势,架空了人家几分,该给的尊重和体面,一点都不能少!这是规矩!更别说你所谓的成绩,不过是双方交换妥协的产物,还真当是自己开疆拓土了?”
林国栋越说越气,手指用力点着桌面:“你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天天挑衅罗明的权威,到处揽权,恨不得把项目部都改成你张家的!最后呢?被人抓到了致命的把柄!你瞧瞧你那点下三滥的手段,还指使人去栽赃陷害?丢人现眼!”
“那……那都是下面人自作主张!时旭和小陈他们……”张海峰抓住机会,赶紧撇清自己。
“放屁!”林国栋毫不留情地打断他的狡辩,“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没有你的授意和默许,他们敢?!就算不是你亲口指使,你驭下无方,放纵下属胡作非为,这责任你跑得了?!”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语气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疲惫,“你说你,除了会惹祸,还能干点什么?上会之前,为什么不提前跟我通个气?为什么不跟罗明哪怕做做表面功夫沟通一下?但凡你提前透个底,局面何至于崩坏到这种地步?”
“我……我那不是急了吗?罗明把停工单都签了,直接捅到总部了,我……”张海峰嗫嚅着辩解。
“急了?顾不上了?”林国栋冷笑,“我看你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你以为你捏着那几个班组就能逼宫了?我告诉你,那些跟许金平、李志文他们干的班组,虽然跟罗明有亲戚关系,但根子上是通达公司带过来的人!通达公司持有华建30%的股份!是华建的重要股东!人家那是真金白银砸进来,有话语权的!没点真材实料和过硬的关系,就凭你,也敢去点通达的炮?谁给你的胆子?!”
提到通达的股份,林国栋的脸色更加阴沉:“现在可倒好,你这一通瞎折腾,没扳倒罗明,没压住张波,反倒让马志国这老狐狸逮着机会,见缝插针地坐稳了党委书记的位置!我和张波斗了半天,结果让姓马的摘了最大的桃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以后公司的大事,就不是我林国栋一个人说了算了!头上多了个紧箍咒!”
张海峰被林国栋话语里透出的巨大失落和怨愤惊住了,他之前只想到自己倒霉,没想到表叔的损失更大。他下意识地问:“那……那不也是两败俱伤吗?张波不也没占着便宜?”
“两败俱伤?”林国栋像是看白痴一样看着他,“你懂个屁!张波顶多是没占到预期的便宜,但他分管的技术和质量这块,因为罗明的坚持和39号楼的问题暴露,反而在高层层面得到了重视,他手下的人(罗明)还立住了!我呢?我损失的可是实打实的、说一不二的权威!本来上面看华建这几年还算稳定,是倾向于不单设书记、由我这个总经理党政一肩挑的!现在可好,全泡汤了!马志国成了书记,这就是在我头上悬了一把剑!这是威望的彻底丧失!”
林国栋越说越觉得心口堵得慌,看着眼前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侄子,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涌上心头。他疲惫地挥了挥手,像驱赶一只恼人的苍蝇:
“滚滚滚!赶紧给我滚出去!看见你就烦!去人事部办手续,先去办公室报到!给我夹紧尾巴,再敢惹是生非,我第一个收拾你!”
张海峰如蒙大赦,又带着满腹的委屈和不甘,连忙站起身,点头哈腰地应着:“是,是,表叔,我这就去,我保证老老实实的……”他几乎是倒退着,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总经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那扇沉重的红木门。
门关上的瞬间,林国栋脸上强撑的怒意瞬间垮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忧虑。
他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窗外,城市的天际线在冬日灰蒙蒙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压抑。马志国兼任书记已成定局,华建的权力格局已然重塑。常青花园的烂摊子还在发酵,全公司的专项大检查即将铺开……前路,布满了荆棘。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小陈(秘书),通知一下,下午三点,召集物资部、审计部、纪检办负责人开个短会,研究一下配合公司联合调查组和即将开始的专项检查工作。另外……让办公室,给张海峰安排个清闲点的位置,离核心业务远点。”
放下电话,林国栋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关于设立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的红头文件上,眼神晦暗不明。
....
而此时华建公司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紧闭着,厚重的实木门隔绝了走廊的脚步声,室内只闻茶香袅袅。
新挂上的“党委书记”铜牌在顶灯折射下泛着沉稳光泽,紫砂壶里的龙井舒展沉浮,茶汤澄黄透亮。
马志国坐在主位沙发上,手指轻叩扶手,姿态放松却自带威严。
对面坐着两位核心助手: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援朝,以及纪委书记周正刚。三人面前的红木茶几上,摊着两份文件——《关于常青花园 39号楼水泥质量问题的处理决定》和《联合调查组初步情况简报》,纸张边缘已被反复翻阅得微卷。
“老周,调查组那边,具体进展如何?”马志国端起品茗杯,浅啜一口,目光落在周正刚身上。这位以铁面着称的纪委书记,是他执掌新公司纪律检查工作的关键抓手。
周正刚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旧:“马书记,进展比预想的更触目惊心。恒信水泥的准入评审材料水分极大——所谓的‘评审专家’,三个里有两个是临时拉来的退休工人,连建材基本标准都不懂;评审意见更是抄来的,几段话在不同报告里反复出现,明显是走过场。最严重的是,张海峰签字同意准入的那份报告里,附带的两家‘权威机构推荐函’,我们找原单位核实过,人家不认。”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