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总算卸了梅雨的黏腻,清晨的阳光像刚洗过的棉絮,软乎乎地铺在常青花园的工地上。
前几天被雨水泡软的黄土,在阳光下慢慢收了潮气,踩上去不再黏脚,只留下浅浅的脚印,风里裹着新翻泥土的腥气,混着远处麦田的麦香,倒比工地常见的水泥味多了几分活气。罗明一早扛着水准仪来的时候,管网班组的工人已经在沟槽边忙活了——铁锹挖起的黄土堆在旁边,像小山似的,钢管管道码得整整齐齐,泛着冷硬的金属光,却在阳光下镀了层暖边。
“罗总,您来得正好!刚挖的沟槽,您给测测标高?”管网班组组长老张老远就打招呼,手里还握着把沾土的铁锹,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点的小腿——老张是个老工人,干了二十年管网,手上的老茧比铁锹把还厚,却总说“管网是房子的‘血管’,得铺得比自家水管还细”,这点倒跟罗明的心思不谋而合。
罗明放下水准仪,蹲在沟槽边,先伸手摸了摸沟底的土——土已经被夯得实实的,指尖碰上去能感觉到细密的颗粒,没有松散的地方。“先测第一段,从绿化区到 38号楼的雨水井。”他打开水准仪,调整三脚架的高度,金属支架在阳光下泛着光,屏幕上很快跳出水平线,“老张,拿标尺来。”
老张赶紧让徒弟递过标尺,徒弟小李扛着标尺跳进沟槽,站在沟底的基准点上,标尺上的刻度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罗明盯着水准仪的屏幕,手指在屏幕上轻点,调整焦距:“标高 1.23米,比设计值低了 3厘米,得再挖深点。”
“差 3厘米?”老张凑过来看屏幕,眼里带着点惊讶,“我看着挺平的,您这水准仪比我家的老秤还准,这么点误差都能瞅见。”他说着就抄起铁锹,往沟底挖了一锹土,“行,听您的,再挖 3厘米,保准跟设计值丝毫不差。”
“不是我较真,是差 3厘米就可能积水。”罗明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工装裤膝盖处沾了圈黄印,却不在意,“前阵子梅雨,37号楼旁边的临时排水沟就因为标高差了 2厘米,积了半米深的水,工人扛材料都得绕路——这管网要是标高不够,下雨时雨水排不出去,倒灌进业主车库,麻烦就大了。”
他忽然想起去年家里宅基地整理小菜地的场景——当时张建军的工人想随便整个坡,他不放心,拿着家里的水平尺,蹲在菜地里测了半宿,硬是把排水坡调成了 1:50的坡度,母亲还笑他“种个菜比盖房还细”,可后来下大雨,邻居家的菜地都淹了,他家的黄瓜苗却好好的,母亲才说“还是明子想得周到”。“我家小菜地都得留够排水坡,不然菜会烂,工地的管网更得按规范来,几百户业主等着呢。”
老张听着,手里的铁锹挖得更起劲了:“您说得对!我老家去年就是因为排水管标高不够,下雨淹了粮仓,损失了几百斤麦子——这管网铺不好,就是给业主留隐患。”他指挥着工人往沟底填土、夯实,每夯一遍就喊一声号子,声音粗粝却有力,在工地上空荡着。
等沟槽重新挖好,罗明再测,标高刚好 1.26米,跟设计值分毫不差。“行了,能铺管道了。”他松了口气,从帆布包里掏出卷尺——是工地实验室用的钢卷尺,刻度精确到毫米,之前测家里轮椅通道坡度时,就是用的这把尺。
工人开始往沟槽里铺管道,pVc管道在阳光下泛着浅灰色的光,每根长 6米,需要用密封圈对接。小李蹲在沟底,正往管道接口处套密封圈,罗明赶紧跳下去:“密封圈得放正,别歪了,不然会漏水。”他伸手把密封圈调整到正中间,又用手指按了按:“得按到底,让密封圈跟接口贴紧,跟我家卫生间的下水管一样——上次我家卫生间下水管密封圈没放正,漏了一地水,我妈擦了半宿,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愧疚。”
老张也跳下来帮忙,手里拿着个小锤子,轻轻敲着接口:“您放心,我给业主铺的管道,比自家的还用心。我家厨房的下水管,就是我自己铺的,用了十年都没漏过。”他敲完接口,又用卷尺量了量管道的直线度:“没问题,跟尺子一样直,不会积水。”
罗明蹲在沟底,看着工人一段段铺管道,忽然想起母亲前阵子跟他说的话——“你小时候老家的排水管总堵,每次堵了都得你爸趴在地上掏,弄得满身泥,现在盖房子,可别让业主也遭这罪”。当时他就记在心里,所以这次选管道,特意选了直径 160毫米的,比规范要求的 110毫米粗了一圈,还在每 50米处留了检修口。“老张,这里留个检修口。”他指着离 38号楼不远的位置,“用带盖的检修井,以后管道堵了,业主不用砸地面,打开井盖就能疏通,省得麻烦。”
老张点点头,让工人在指定位置砌检修井,砖块用的是 mU10红砖,跟家里盖房用的一样,水泥用的是 c30,比规范要求的高一个标号。“检修井得砌得结实点,不然下雨会塌。”老张边砌边说,“我给我家后院的水井砌井台,用的就是这手艺,十几年都没坏。”
太阳慢慢升得高了,工地上的温度也上来了,罗明的工装后背已经湿了一片,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沟底的黄土上,很快就没了影。他掏出兜里的薄荷糖,剥了一颗含在嘴里,清清凉的味道总算压下了几分燥热——是母亲早上塞给他的,说“天热,含颗糖解暑”,现在糖纸已经被汗浸湿,却还带着母亲的温度。
中午歇工时,工人都坐在树荫下吃饭,罗明刚咬了一口馒头,兜里的手机就震了,屏幕上跳着“妈”的名字。他赶紧接起来,母亲的声音裹着点厨房的烟火气,还混着欣欣的笑闹声:“明子,家里小菜地的黄瓜熟了!我早上摘了十几根,都带着刺,脆得很,你晚上早点回来,我给你做黄瓜炒鸡蛋,再拌个黄瓜丝,你最爱吃的。”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