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头时,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罗总,上次补种香樟,您教我测土壤含水率的法子,我现在每次种东西前都测,保证这次麦冬草成活率能到 98%以上。就是……补种的草苗,我已经跟苗圃订好了,明天一早就送过来,您要不要先看看样品?”
“不用看,你按标准把关就行。”罗明摆摆手,语气里满是信任,“要是苗圃送的苗不符合要求,直接退回去,我跟总部采购部打过招呼,他们会优先给咱们调货,别将就。”
最后一项,罗明看向老周:“业主反馈的 5户墙面小划痕,都在 15-18层,你安排人用修复剂处理。划痕不深,先用 400号砂纸轻轻打磨,别把乳胶漆磨透了,然后用同色的修补膏填平,干透后再用 800号砂纸抛光,最后刷一遍面漆——记得用上次剩下的‘立邦竹炭净味漆’,色号是‘米白 1010-4’,别弄错了。周六前必须上门处理完,处理完跟业主约时间复核,让业主在《整改确认单》上签字,确保人家满意。”
老周接过清单,手指在“墙面划痕”那行摸了摸,笑着说:“罗总,您这清单比咱们工地的施工图纸还细!放心,这 5户我亲自去盯,砂纸型号、漆的色号都错不了。之前 12层王阿姨家墙面空鼓,您陪着咱们一起拆了重贴,最后王阿姨还送了咱们一筐橘子,这事我到现在还记得呢。”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点不舍,“就是您这一去总部,以后工地上再遇到难事儿,比如上次幕墙渗漏那类的,还能给您打电话请教不?”
罗明心里一暖,掏出手机,解锁后找到“个人名片”页面,递到老周面前:“这是我总部的办公电话,还有分机号,工作日 9点到 5点都有人接;这是我私人微信,加个好友,平时有问题随时问——不管是材料选型,还是施工工艺,只要我能帮上的,肯定不含糊。”他又分别给老杨、老郑看了电话,“另外,我跟物资供应部的江部长打过招呼,后续你们要的材料,提前一周报计划,备注‘常青花园项目’,他们会优先安排配送,保证不耽误工期。”
老杨赶紧掏出手机,扫了罗明的微信二维码,嘴里念叨着:“罗总,那二期的苗木采购,您可得帮咱们把把关!上次那批香樟,虽然最后补种合格了,但耽误了不少时间,二期要是再遇到胸径不达标的,咱们可经不起折腾。”
“这事我早想到了。”罗明点头,语气肯定,“我已经跟采购部的小李说了,二期苗木招标的时候,会让他提前通知咱们,咱们派两个人去苗圃现场看样——到时候你们带着胸径尺、冠幅测量仪,每棵树都抽样测,胸径必须≥8cm,误差不能超过 5%,冠幅≥2.5m,土球直径得是胸径的 6倍,现场确认合格了再签合同。后续苗木进场,还是按‘三方联合验收’来,施工队、监理、项目部一起查,不合格的当场退,绝不让‘问题苗’进工地。”
老杨听了,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了“二期苗木:现场看样、三方验收”,还画了个五角星做标记。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刘志军走了进来——他穿着件藏蓝色的工装外套,手里捧着个棕色的相框,相框边缘是实木的,还带着淡淡的木纹。“你们聊得挺热闹啊。”他笑着走到罗明身边,把相框递过去,“刚从办公室找出来的,给你留个纪念。”
罗明双手接过相框,低头一看,眼眶瞬间热了——照片是常青花园一期竣工那天拍的:他穿着浅灰色工装,站在 38号楼正门前,胸前别着“项目执行总监”的工作牌,嘴角带着笑;身后是盛开的紫薇花,一簇簇玫红色的花朵爬满枝头,把 38号楼的浅灰外墙衬得格外温馨;刘志军站在他左边,手里拿着竣工证书,旁边还有老周、老杨、老郑,还有几个工人师傅,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成就感。
“这张照片拍得好,正好是紫薇花开得最旺的时候。”刘志军看着照片,语气里满是回忆,“还记得那天,你凌晨四点就去工地检查清洁,玻璃擦得逆光都没水印,开关面板用白手套擦了三遍,就怕业主不满意。现在业主们都搬进来了,看着他们的笑脸,就知道咱们的辛苦没白费。”
罗明摩挲着相框的边缘,木质的触感很温润,照片里的阳光仿佛能透过纸面洒出来。“刘书记,谢谢您。”他声音有点发哑,“常青花园是我带的第一个完整项目,从打第一根桩到现在业主入住,这 18个月,多亏了您和大家的帮衬。我虽然去了总部,但肯定会常回来看看,二期的进展我也会盯着,咱们一起把常青花园建成武汉民生工程的标杆。”
老周在旁边笑着说:“罗总,您下次回来,咱们请您吃工地食堂的红烧肉!上次您整改防水,连续熬了两晚,我还没来得及好好谢谢您呢!”
“行啊,到时候咱们一起吃!”罗明笑着点头,把相框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交接会结束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罗明抱着相框,和刘志军、老周他们一起走出会议室。小广场上,业主们还在忙着搬家,王阿姨看到罗明,远远地打招呼:“罗经理,谢谢您啊!我家窗户擦得亮堂堂的,雨天一点都不漏!”
罗明笑着回应:“王阿姨,您住着舒心就好!有任何问题,随时找物业,找咱们项目部都行!”
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罗明看着眼前的景象——搬新家的业主、盛开的紫薇花、忙碌却有序的工地,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常青花园一期的收尾,是他项目生涯的一个句号,但也是他去总部开启新工作的逗号——未来,他要把在一期积累的经验,变成公司的材料体系标准,让更多民生项目受益,让更多业主住上“放心房”。
抱着相框,罗明慢慢走向项目部的办公室——他要把这张照片好好收好,这不仅是他的回忆,更是他对“民生工程”这四个字的初心与承诺。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