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台账上的空白处:“你今天下午把所有钢筋供应商的详细信息整理成《钢材供应商资源池表》,不仅要包含产能、实时库存、交货周期,还要标注‘运输半径’‘应急响应时间’‘质量追溯能力’,每个项目至少匹配 2-3家备用供应商,主力供应商和备用供应商的库存要实时同步到数字化供应系统,设置‘库存低于 3天用量’的预警线,一旦触发预警,系统自动推送提醒给采购部和项目物资员。”
老吴接过台账,看着上面清晰的标注,心里暗自佩服——罗部长刚到岗没多久,就把供应商资源梳理得这么细致,还提前做了应急预案,换作别人,遇到这种事早慌了。他连忙点头:“罗部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下午下班前我把表整理好,同步更新到系统里,再跟每个项目对接,确认他们的备用供应商名单,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双保险’。”
“不止双保险,还要有‘全链条管控’。”罗明补充道,“整理表格时,把每个供应商的质量承诺、违约责任也加上,比如‘紧急调货的价格上限’‘不合格产品的退换货时限’,后续签订采购合同时,要把这些条款明确进去,避免临时谈价时被动。另外,每周跟备用供应商同步一次项目需求,让他们提前备些常用规格的现货,这样真遇到紧急情况,能更快响应。”
老吴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笔尖飞快:“质量承诺、违约责任、每周同步需求……我都记下来了,下午整理完先发给您审核,没问题再往下推进。”
罗明点头,转身准备离开时,又想起一件事:“对了,把汉阳钢铁这次的应急响应情况也记录下来,后续纳入供应商评级——应急响应及时、质量有保障的,下次评级可以适当加分,优先考虑长期合作;反之,要是响应慢、提不合理条件的,就要降档。这样才能激励供应商重视我们的应急需求。”
回到自己办公室,罗明翻开笔记本,在“城东项目钢筋应急处理”一栏写下:“9月 16日,城东项目钢筋短缺,启用汉阳钢铁应急供应,50吨 hRb400Eφ25mm,8点前到货,价格溢价 5%,质量要求明确。后续措施:1.建立项目备用供应商机制(2-3家\/项目);2.数字化系统加预警;3.合同明确应急条款;4.供应商评级关联应急响应。”
写完,他打开数字化供应系统,看着屏幕上“城东项目钢筋需求已匹配应急供应商”的提示,心里没有丝毫松懈——材料供应是项目的“生命线”,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差池,只有把“应急预案”变成“常规机制”,把“临时应对”变成“提前防控”,才能真正守住质量和进度的底线。
窗外,总部大楼前的国旗在晨光中舒展,罗明看着屏幕上跳动的供应商库存数据,眼神坚定——从项目一线到总部管理,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民生工程无小事”的坚守,每一次精准调度、每一项机制建立,都是为了让业主能早日住上放心房。
..................................
午后的阳光把华建公司总部办公楼的红砖墙面晒得发烫。材料供应部办公室里,四台老式吊扇“嗡嗡”地转着,吹来的风都带着热气,林晓趴在木桌上,对着摊开的三本手工账本唉声叹气——最厚的那本《水泥库存台账》上,密密麻麻记着近三个月的入库、领用记录,红色圆珠笔标注的“9月 5日入库 50吨”旁边,被人用铅笔添了个模糊的“?”,页脚还有两处涂改的痕迹,一处是“领用 10吨”改成“领用 20吨”,另一处干脆划掉重写,墨迹晕开一片。
“小林,城东项目的水泥到底还剩多少?”罗明推门进来,手里攥着份皱巴巴的《紧急需求函》,函上“城东项目需紧急补充水泥 20吨,现场仅余 30吨”的字样被红笔圈得醒目。他刚从张波办公室回来,张波特意叮嘱:“城东是民生工程,下周要浇筑地基,水泥断不得,你得把库存算准了。”
小林赶紧站起来,手里的算盘“噼里啪啦”拨了半天,额头上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滴:“罗部长,账本上记着还有 100吨,但……但上周三城西项目来领了 20吨,我当时忙着整理卷材的验收单,没及时记;周六盘点时,仓库里有 10吨水泥受潮结块,按规定该报损,我也忘了标;还有……还有 9月 10日那批入库的 30吨,送货单上是‘p.o42.5水泥’,账本上写成了‘p.c32.5’,现在也分不清到底剩多少是能用的……”
“也就是说,实际库存可能只有 50吨?”罗明的眉头拧了起来,他走到墙角的铁皮柜前,打开柜门,里面堆着近半年的库存报表,最上面那份《8月库存汇总表》上,“木质模板库存 200块”的记录旁,贴着张黄色便签,写着“实际受潮 20块,无法使用”——这是上个月的失误,因为库存不准,城北项目领走 10块受潮模板,导致浇筑的梁体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返工花了 3万多,还被监理通报批评。
“不是可能,是肯定不到 50吨。”小林的声音越来越小,“人工记账太容易错了,每天下班前要盘点仓库,再对着送货单、领用单核账,有时候忙起来顾头不顾尾,要么漏记,要么记错规格,上个月的卷材库存也差了 5卷,还是您去仓库点出来的。”
罗明没说话,只是翻着手里的《紧急需求函》,指尖在“民生工程”四个字上反复摩挲——1996年的华建公司,正处在“扩大民生工程建设”的关键期,全年要完成 5个保障房项目,材料供应是重中之重。可人工记账的漏洞,已经接连出了三次问题:3月钢筋少记 15吨,导致城西项目停工两天;6月苗木数量错登,多订了 10棵香樟,浪费了 2万多;8月模板受潮未报损,造成返工——再这么下去,不仅影响工期,还会浪费国家资金,辜负政府和业主的信任。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