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机器没停,冷凝水也不少,说明确实在工作。”他用手指了指水箱上的刻度线,“等水箱满了,记得及时倒,别溢出来弄湿地面。”又转头对旁边的仓库管理员老王说,“梅雨季节湿度一天能变好几次,中午温度高的时候,记得多来看两眼温湿度计,要是湿度超过 58%,就把除湿机的档位调高,别等湿度超标了再补救。”
老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常年守在水泥仓库,身上总带着一股水泥味。他连连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翻开给罗明看:“罗部长您放心,我每天都记着呢,昨天最高湿度才 54%,没超标的。”本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每一行都记着“日期、时间、温度、湿度、除湿机状态”,最后还签着自己的名字。
罗明的目光重新落回仓库中央的水泥堆——仓库有两百多平米,中间整齐地堆着六堆水泥,每堆都码成 10层的长方体,像六个巨大的灰色方块。水泥袋是双层的,外层是加厚的编织袋,印着“武昌水泥厂 p?o 32.5”的蓝色字样,内层是塑料内膜,能有效隔绝潮气。每堆水泥之间留着 1米宽的通道,通道上没有散落的水泥粉,显然每天都有人打扫。
他走到离门口最近的一堆水泥前,抬头看了看最上面的水泥袋——袋口用细麻绳扎得很紧,没有松动的迹象,编织袋表面也没有破损,只有边缘沾着一点细小的水泥粉。“小李,把最底层的袋子抽一袋出来。”罗明说着,伸手扶住水泥堆的侧面,怕抽袋子时上面的水泥袋塌下来。小李赶紧走过去,双手抓住最底层一个水泥袋的两侧,用力往外抽——水泥袋沉甸甸的,提在手里没有“哗啦”的结块声,只有水泥粉自然流动的细微声响。
“生产日期是多少?”罗明接过水泥袋,手指在编织袋侧面摸索——喷码印在袋子正面偏下的位置,是黑色的油墨,在灰色的编织袋上很显眼。小李凑过来,眯着眼睛念道:“1997年 5月 20日,武昌水泥厂的 p?o 32.5水泥,距现在正好 26天,没超 3个月的保质期。”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批水泥是 6月 8日进场的,共 50吨,卸车的时候特意避开了雨天,直接从货车上用叉车运进来的,没沾过雨水。”
“拆开看看,有没有结块。”罗明把水泥袋放在通道的水泥垫层上,动作很轻,怕摔碎里面可能存在的结块。小林立刻从帆布工具包里掏出一把美工刀——刀身是银色的,刀柄缠着黑色的胶带,是他自己缠的,怕打滑。小林蹲下身,刀刃轻轻贴着编织袋的缝线,小心翼翼地划开——他特意避开内层的塑料内膜,只划破外层的编织袋,动作慢得像在拆一件易碎品。“内膜不能破,不然潮气进去,水泥很快就结块了。”小林边划边说,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滴,落在水泥袋上,瞬间就被吸干了。
编织袋被划开一道十厘米长的口子,露出里面透明的塑料内膜。罗明伸手进去,指尖立刻触到细腻的水泥粉——冰凉、干燥,没有一点颗粒感。他抓了一把出来,摊在掌心,对着仓库顶部的灯泡看了看——水泥粉呈淡灰色,均匀细腻,没有结块的小颗粒。他轻轻吹了口气,掌心的水泥粉立刻散开,像一层薄雾,落在地面上没有留下团状的痕迹。“不错,细度够,没受潮。”罗明把剩下的水泥粉倒回袋里,又仔细检查了内膜:“内膜没破,完好无损,以后卸车的时候,让叉车师傅注意点,别用叉子勾到袋子,内膜一破,哪怕只漏一点气,用不了几天水泥就会吸潮结块。”
“罗部长,要不要测下稠度?昨天我取了点样,想着今天您可能要查,就放在工具包里了。”小林突然想起早上出门时,特意从值班室拿的水泥样——装在一个密封的塑料瓶里,标签上写着“6月 14日武昌水泥厂 p?o 32.5”。罗明眼睛一亮:“测,必须测,外观看着好没用,稠度达标才算真的合格。”
小李立刻转身往仓库值班室跑,没一会儿就搬来了一台稠度仪——这是一台金属制的仪器,底座是正方形的钢板,中间立着一根金属杆,杆上套着一个可以自由下落的圆锥体,圆锥体下面是一个圆形的金属试模。仪器表面有点氧化,呈淡褐色,但刻度线用红漆描过,清晰可见。“这是去年从上海买的,每次用之前都校准,误差不超过 1mm。”小李边说边把稠度仪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水平仪调平。
小林打开塑料瓶,把水泥样倒进试模里——水泥粉刚好装满试模,他用一把金属刮刀沿着试模边缘,轻轻刮了三下,把表面刮平,没有一点凸起。然后按照规范,往试模里加了水,水灰比严格控制在 0.5——他用一个小量杯量的水,不多不少,正好是水泥样重量的一半。加完水后,小林用刮刀轻轻搅拌,把水泥和水拌成均匀的水泥浆,没有气泡,也没有干灰。
“开始吧。”罗明站在旁边,目光紧紧盯着稠度仪。小林松开圆锥体的固定螺栓,圆锥体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往下落,尖端先是接触到水泥浆表面,然后缓缓扎进去,直到圆锥体的重量和水泥浆的阻力达到平衡,才停下来。整个过程很安静,只有圆锥体下落时金属杆轻微的“咔嗒”声。
小林蹲下身,眼睛和刻度线保持水平,仔细读着数值:“28mm!罗部长,刚好在合格范围里!规范里说 p?o 32.5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对应的稠度就是 25-30mm,咱们这刚好 28mm,一点都不差!”他的声音里带着点兴奋,像是自己考了满分似的。
罗明也走过去,弯腰看了看刻度线——红色的圆锥体底部正好对齐 28mm的刻度,分毫不差。他又用手指轻轻按了按水泥浆的表面,表面坚实,没有塌陷,也没有粘手的感觉。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