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着墙上悬挂的简易地图。刘江坐在主位,手指轻轻点着地图上标记的“清源城”位置,赵忠、孙承宗、张猎户、王铁山等人围坐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这是明军残兵入堡后,第一次关于清军动向的正式情报汇总,所有人都清楚,这份情报,将决定刘家堡接下来的生死存亡。
“张叔,先说说探马的回报。”刘江率先开口,目光落在负责侦查的张猎户身上。
张猎户站起身,手里拿着一张揉得有些皱的纸条,那是探马连夜传回的消息。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少爷,三天前我派了三个猎户,乔装成流民,往东边探查。昨天傍晚,他们在离清源城十里外的破庙里,抓了个掉队的清军跟役,审出了不少东西,加上他们远远观察到的情况,大致能确定清军的部署。”
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清源城的位置:“清源城已经成了废墟,现在被清军占了,当成临时据点。探马远远看到,城墙上插着镶白旗的旗子,城门口有二十个骑兵站岗,城里面能看到不少步甲在巡逻,粗略数了下,总人数大概有五百人。”
“镶白旗?五百人?”孙承宗猛地坐直了身体,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惕,“我在山海关外和镶白旗打过仗,他们的兵战斗力极强,尤其是骑兵,都是从小练出来的满洲马甲,冲击力比蒙古游骑强得多。五百人,不算多,但作为先锋,足够扫平周边的小堡子了。”
刘江点头,示意张猎户继续。
“那个被抓的跟役说,领兵的是个叫多隆的甲喇额真。”张猎户继续道,“他手下有一百个满洲马甲,都是骑兵,剩下的四百人里,有两百是步甲,装备着铁甲和长刀,还有两百是跟役,负责搬运物资、照看马匹,也能临时上阵。他们这次南下,是奉了上面的命令,扫荡沿途的溃兵,占领关键的堡子和要道,为后续的清军主力开路。”
“多隆……”孙承宗皱着眉,回忆着,“我好像听过这个名字,据说他是镶白旗里的悍将,打了不少硬仗,尤其擅长攻坚,之前有个明军的小堡,就是被他带着五百人攻下来的。他的战术很直接,先用骑兵扫荡外围,再用步甲结阵攻城,要是遇到难啃的骨头,还会用跟役堆填护城河,不惜代价也要拿下。”
刘江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心里快速盘算:一百骑兵,两百步甲,两百跟役,加上一个擅长攻坚的将领,这股清军的实力,比之前的巴特尔部强了不止一个档次。之前打退蒙古游骑,靠的是出其不意和震天雷的威慑,可面对装备精良、战术成熟的清军先锋,这些手段未必够用。
“探马还说,清军每天都会派二十个骑兵,往南边巡逻。”张猎户补充道,“昨天下午,那队巡逻骑兵已经到了离咱们堡子二十里的地方,只是没继续往前走,估计是在侦查周边的情况。”
“他们肯定已经知道刘家堡的存在了。”赵忠沉声道,“清源城到咱们这,也就五十里地,骑兵半天就能到。多隆既然是来扫荡要地的,咱们这刘家堡,就是他必经之路上的一颗钉子,他绝不会放过。”
孙承宗也点头附和:“没错。清军做事向来狠辣,沿途的堡子要么投降,要么被攻破洗劫,没有第三种选择。咱们打退了蒙古游骑,又收留了溃兵,消息说不定已经传到多隆耳朵里了,他更会把咱们当成重点目标——既能拔掉钉子,也能震慑其他堡子。”
刘江拿起桌上的纸条,上面写着探马和跟役交代的细节:清军的骑兵都骑着高头大马,装备着铁甲和马刀,有的还带着弓箭;步甲穿着棉甲,手持长刀和盾牌,队列整齐;跟役虽没什么像样的装备,却都带着铁锹和锄头,显然是准备用来攻城的。
他把纸条放在桌上,目光扫过众人:“现在情况很清楚了——多隆的镶白旗先锋,五百人,一百骑兵为核心,占据清源城,目标是扫荡开路。咱们刘家堡,就是他们接下来要拔除的目标。”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接下来,咱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备战。赵大哥,你负责整合队伍,把长枪阵和火器小队的配合练熟,尤其是应对骑兵冲锋的战术,按孙参将之前说的,在东边官道挖陷阱、埋拒马桩;王大哥,你带着工匠坊,抓紧赶制震天雷,修复那两尊佛郎机,再给墙头加筑些胸墙,增强防御;张叔,继续派探马盯着清源城,清军一旦有动静,立刻回报。”
“是!”众人齐声应和。
孙承宗看着刘江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心里的担忧少了几分,多了几分信心。他站起身,对着刘江抱拳道:“刘守备,我对镶白旗的战术比较熟悉,接下来的训练,我可以帮着指导弟兄们如何应对骑兵冲锋和步甲攻坚,说不定能派上些用场。”
“求之不得!”刘江立刻点头,“有孙参将帮忙,咱们的准备就能更充分。”
烛火跳动,映着地图上“刘家堡”和“清源城”之间的距离,不过短短五十里,却像是隔着一道生死线。清军的动向已经清晰,一场远比之前更残酷的战斗,正在悄然逼近。议事厅内的每个人都清楚,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必须拼尽全力,才能守住这道墙,守住四百多口人的家。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铁院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