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塔底层的指挥所里,烛火比往日亮了些,是用最后几截松脂膏续上的,光影落在与会者身上,映出一道道伤痕,赵忠刚能下床,胸口的绷带还没拆,坐得笔直却忍不住偶尔咳嗽;刘远的左臂吊在胸前,夹板外裹着厚厚的布条,手里攥着一块暖手的炭饼;新任命的骨干里,有原蓟州卫的老兵,有流民中选出的悍勇,还有懂些算术的账房,此刻都围在那张补了又补的防务图旁,神色凝重。
刘江站在图前,指尖按在东墙缺口的标记上,那里还留着暗红色的墨痕,是之前记录炮击点位时画的。他没有先谈重建的进度,也没提朝廷的匾额,开口就是一句沉甸甸的话:“咱们守住了刘家堡,可代价是什么?三百一十七条人命埋在东墙外,一百多个弟兄断了胳膊腿,堡子毁了一半,粮水只够撑一个月,这是用血肉换的‘胜利’。”
没人接话,指挥所里静得能听见烛火的噼啪声。赵忠咳嗽了两声,打破沉默:“堡主说得对,这次能守住,一半是弟兄们拼命,一半是运气,若不是那支明军突然出现,博洛再冲一轮,咱们早撑不住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后怕,胸口的伤还在隐隐作痛,那天在缺口处倒下的画面,至今还在梦里浮现。
刘江点头,手指在图上划过清军的进攻路线:“可下次呢?下次再来一个博洛,带更多的红衣大炮,带两倍的满洲马甲,还会有明军来牵制吗?咱们还能靠运气、靠‘别人的援手’守住吗?”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新骨干里的账房忍不住开口:“可咱们现在能打的只剩一百多人,连城墙都守不全,哪还有力气想‘下次’?先把粮种下去,把房子修好,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活下去?”刘江转头看他,眼神锐利却不严厉,“若只想着活下去,下次清军再来,咱们连埋人的力气都没有。”他俯身指着防务图上的空白处,那里是刘家堡之外的区域,“你们看,咱们就像困在这圈残墙里的兔子,清军是狼,这次没扑进来,是因为有别的动静分了心,可狼不会一直等
咱们得从‘等着被围’,变成‘能跟狼周旋’。”
刘远放下炭饼,声音比往日沉了些,少了地主老爷的从容,多了几分亲历战火的清醒:“江儿的意思是,不能再被动防了?可咱们缺人、缺炮、缺粮,怎么‘周旋’?”
“缺,就补;没有,就造。”刘江的语气斩钉截铁,抬手在图上画了三个圈,“我想了三天,咱们要走三条路,缺一不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连咳嗽的赵忠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建一支能主动出击的机动力量。”刘江的指尖落在第一个圈上,那里是刘家堡西侧的山林,“咱们之前总是被动挨打,清军在外面轰,咱们在里面扛,跟靶子一样。以后要挑五十个精锐,就从能打的弟兄里选,要会骑马、懂夜路、能打游击,平时守堡,清军再来时,不跟他们在城墙下死拼,绕到他们侧后,烧粮草、袭炮队、断补给,像钉子一样扎在他们身后,让他们不敢专心攻城。”
赵忠眼睛一亮,忘了胸口的疼:“这个法子好!我在蓟州卫时,跟后金打过游击,就靠这个法子拖垮过他们的小股部队!只要有马、有短刀、有震天雷,五十人足够搅得他们鸡犬不宁!”
“第二,造更强的火器。”刘江的指尖移到第二个圈,那里是工匠区的位置,“红衣大炮的教训,咱们不能忘,他们一炮能轰垮咱们的墙,咱们的土炮连他们的帐篷都炸不破。王顺和李师傅说了,只要有铁料、有硝磺,他们能试着铸更大的炮,就算赶不上红衣大炮,至少能在清军靠近前,轰散他们的冲锋阵型。另外,鸟铳也要造,多造,弓箭射不穿铁甲,鸟铳的铅弹能。”
“可铁料和硝磺去哪找?”新骨干里的老兵问,他之前用过明军的鸟铳,知道这东西威力大,却也耗材料。
“去跟周边的矿场换,用粮食换,用咱们能拿得出的东西换。”刘江语气坚定,“朝廷靠不住,咱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就算扒了堡里的旧铁锅,也要把炮铸出来。”
“第三,建更稳固的后方。”刘江的指尖落在第三个圈上,那里是堡外的几处村落和荒地,“一个孤堡,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咱们要把堡外的荒地开垦出来,组织百姓种粮,跟周边还没被清军占领的村落结盟,他们给咱们提供粮食、草药,咱们帮他们抵御流寇、清军,互相扶持。还要在山林里建秘密的粮窖和火药库,就算堡子被围,咱们也有退路,有补给。”
刘远听得连连点头,他这辈子管过田庄、算过账目,最懂“后方”的重要性:“这个我来办!堡外的荒地,之前流民开垦过一部分,我让人重新丈量,把种子分下去,保证春耕前都种上庄稼;周边的村落,我派家仆去联络,咱们守堡的名声在外,他们应该愿意跟咱们结盟。”
指挥所里的气氛渐渐变了,不再是之前的沉重和迷茫,多了几分清醒的坚定。新骨干里的账房拿出算盘,开始盘算:“开垦荒地需要农具,咱们能修的修,不能修的就打;铸炮需要铁料,咱们可以先去二十里外的铁矿场问问,之前听说那里还有些存货……”
刘江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些想法还只是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可能还要流血。但至少,从今天起,刘家堡不再是只想着“守住”的孤堡,而是有了“走出去”的方向,不再靠运气,不再靠别人的牵制,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
烛火摇曳,映着防务图上的三个圈,也映着与会者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赵忠开始琢磨机动队的训练方案,刘远开始盘算开垦荒地的人手,新骨干们开始讨论如何寻找铁料和硝磺。没人再提“活下去”的艰难,而是开始聊“如何活得更好”“如何打回去”。
刘江走到窗边,望着堡外正在开垦的荒地,百姓们弯着腰,手里拿着简陋的农具,却走得坚定。他知道,思想的种子已经埋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从依赖他人到依靠自己,从守护孤堡到建设后方,这条路或许难走,但只要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泥土的气息,那是春耕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刘江握紧了腰间的长刀,刀身虽已卷刃,却依旧锋利,就像这座残破却坚韧的刘家堡,就像这群历经战火却不曾屈服的人们。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铁院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