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启动后的第五天,华夏屯像个被上紧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着。
建墙的地基已经挖好,深褐色的泥土里嵌着大块的石头,壮丁们光着膀子,喊着号子用木夯夯实。夯声“咚咚”作响,在屯子里回荡,像在给所有人的动作打节拍。李武的肩膀晒脱了皮,却只是往上面抹了些草药,又扛起了木夯。
开荒的地里,五十亩地已经翻过一遍,黑褐色的土壤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王虎带着人撒草木灰,白色的粉末像细雪落在地里,和泥土混在一起。季方每天都来测土,试纸的颜色一天比一天浅,他说:“照这进度,再有五天,头五十亩就能铺秸秆了。”
后勤组的壕沟也挖了大半,深五尺的沟沿着墙基蜿蜒,像条黑色的带子。张婶带着妇女们在编拒马,用粗壮的红荆条交叉捆绑,再削尖顶端,看着就透着股威慑力。“等拒马做好了,往 gate( gate)前一挡,啥野兽都别想进来。”张婶擦着汗说。
这天傍晚,天宇查完工回到棚屋,刚坐下喝了口水,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检测到‘首次领地建设’任务进度:居住点加固30%,耕地拓展50%,防御体系40%,整体进度良好。”
他心里一动,追问:“基础科技树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系统立刻调出了详细列表,一连串的技术名称在他脑海里展开:“农具改良类:曲辕犁图谱、龙骨水车图谱、水力碾磨图谱;建筑搭建类:榫卯结构图谱、砖石拱桥图谱、夯土城墙进阶图谱;防御工事类:箭楼设计图谱、护城河挖掘图谱、信号传递装置图谱……”
天宇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曲辕犁!他记得沈农说过,普通木犁得两个人拉,一天最多翻一亩地,而曲辕犁一个人就能操作,效率能提高一倍。还有龙骨水车,要是能造出来,灌溉就不用再靠人挑了,省下来的人力能多开垦多少荒地?
建筑类的榫卯结构更让他心动。现在搭棚屋用的是简单的捆绑,不结实还怕风雨,有了榫卯图谱,建出来的房子能抗住台风都说不定。防御类的箭楼和信号装置,更是能让华夏屯的安全系数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这些图谱……”天宇按捺住激动,“解锁后就能直接使用?”
“解锁后可生成实物图谱,需根据材料和工艺水平逐步实现。”系统的回答很客观,却没消减天宇的期待。就算不能立刻造出龙骨水车,有了图谱,至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不用再像瞎子摸象。
他走出棚屋,正好看到刘铁匠蹲在火堆旁,用一块废铁敲打。铁匠的熔炉太小,只能打些小刀、锄头,每次打造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天宇走过去,蹲在他旁边:“刘师傅,要是有法子能让熔炉温度更高,还能做出更精巧的铁器,您有信心吗?”
刘铁匠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诧异,随即燃起熊熊火光:“能有这法子?只要有图谱,哪怕让我琢磨半年,也肯定能做出来!”他手里的铁锤重重落下,火星溅起,映亮了他满是期待的脸。
天宇心里的念头更坚定了。他转身往晒谷场走,那里,季方和王磊正在核对图纸。“季师傅,王师傅,”天宇开门见山,“等任务完成,咱们就能有更先进的农具和建筑图谱了,比如一种叫曲辕犁的农具,比咱们现在的木犁效率高得多。”
季方眼睛一亮:“曲辕犁?我在古籍上见过记载,说是能省一半人力!要是真有图谱,我就能改良出适合咱们这儿土壤的样式!”
王磊也凑过来:“建筑图谱里有没有更结实的夯土法子?现在的城墙虽然扎实,但我总觉得还能再改进。”
“肯定有。”天宇笑着点头,“所以咱们得加把劲,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尽可能做好,说不定系统还会有额外奖励。”
消息很快传开,原本就干劲十足的众人,像是被加了薪的伙计,浑身的力气更用不完了。建墙的壮丁们主动要求加班,说要把进度再赶一赶;开荒的人发明了“接力翻地”法,一组人翻累了立刻换另一组,让土地片刻不停地被翻动;连孩子们都懂事了,不再到处打闹,而是帮着捡拾地里的石块。
夜里的工地上,火把比往常多了一倍。李武带着人借着灯光垒墙,夯声比白天更响;王虎让人在开荒的地里点起篝火,说能吓跑野兽,还能顺便烘烘潮湿的土壤。
天宇站在临时搭起的了望塔基座上,望着这片被火光点亮的土地,心里充满了力量。基础科技树就像挂在枝头的果实,看得见,够得着,只要再努努力,就能摘到手。
他知道,这股由科技树诱惑而起的动力,会推着华夏屯跑得更快、更稳。三十天的期限不再是压力,而是通往更好未来的倒计时。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都在让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离他们更近一步。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第一缕阳光照在刚垒起的墙基上,泛着温暖的金光。新的一天开始了,华夏屯的人们,又带着满满的干劲,投入到这场为了未来的奋斗中。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1858年的澳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