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熊赐履也站了出来。
他先是向康熙行了一礼,然后接着索额图的话头说道:
“皇上,臣以为索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完全可以以三年为期,每隔三年撤掉一位藩王。
这样做既能给予藩王们充足的时间来安排搬迁等事务,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过于仓促而生出乱子,同时也能给朝廷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调配资源、整顿军备,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年?熊大人啊,这三年时光可不短呐!您想想看,那些个藩王们可不会闲着呀,他们定会趁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到时候,他们的羽翼丰满、翅膀变硬,那可就不好对付啦!”高士奇一脸忧虑地说道。
康熙听着高士奇所言,不禁回想起之前查如龙所禀报之事。
若是真如查如龙所说那般,再给吴三桂三年的时间,以他现有的十几万大军为根基,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能扩张成几十万大军了。
想到此处,康熙心中暗惊,越发觉得不能再拖延下去。
于是,康熙当机立断,朗声道:
“不错,朕主意已定,三藩必须同时裁撤!此次撤藩行动,由明珠担任撤番总管,索额图出任撤番副总管。自即日起,你们二人便着手处理三藩裁撤相关事宜!其余各位官员都需全力配合明珠与索额图的工作,不得有误!”
说罢,康熙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
“臣明珠领旨谢恩!”明珠赶忙跪地叩头,恭敬应道。
“微臣陈廷敬遵旨!”索额图亦随之跪地接下康熙的口谕。
其余众大臣见状,心知此事已成定局,再无转圜余地,遂纷纷屈膝跪下,齐声高呼:“微臣等谨遵皇上旨意!”
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肃穆,人人皆四目相对。
正所谓年少轻狂。
正所谓满腔热血。
正所谓大展宏图。
正所谓一意孤行。
自今日起,康熙注定是错误一天。
自今日起,康熙的史册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最黑的一点。
自今日起,康熙再也不是年少轻狂的康熙,因为他要为他的决定,付出沉重的代价。
自今日起,康熙瞬间成熟,再也不是年少轻狂的皇帝了。
菜市口。
这本是杀头的地方,不过今日从皇宫中押过来的查如龙,被送到了这里。
围观的群众们,里三层外三层,纷纷看向查如龙。
查如龙哈哈大笑:“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吴三桂,若你不起兵,康熙会把你给生吃活剥了的.......哈哈哈哈哈哈......”
话尚未说完,只听得一阵嘈杂之声响起,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兵迅速冲上前去,将查如龙牢牢地抓住。
他们毫不留情地用绳索紧紧捆绑住他的身体,令其丝毫无法动弹。
紧接着,两名面目狰狞、手持利刃的刽子手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查如龙面前,准备对他施以残酷至极的凌迟之刑。
此时,周围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
当他们听闻查如龙的英勇事迹后,纷纷交头接耳,对这位义士赞不绝口。
有人感叹道:“这查如龙真是条好汉啊!面对如此绝境,依然毫无惧色。”
也有人惋惜道:“可惜这样的英雄人物,最终却落得这般下场。”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查如龙那坚毅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人群。
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只见那人正对着他频频点头,似乎在传递某种信息。
查如龙瞬间心领神会,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紧接着,他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已了然于胸。
然后,他缓缓地合上双眼,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与此同时,北京城突然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康熙帝决定裁撤三藩!
此讯一出,整个京城犹如炸开了锅一般,街头巷尾皆被人们的惊呼声所淹没。
而那个曾与查如龙眼神交汇之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更是畅快无比。
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之情,转身匆匆忙忙地赶回自己的住处,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尽快告知他人。
康熙已然下定决心要对三藩进行裁撤,这一决策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摆在众人面前的关键议题便是该如何具体实施裁撤行动,以及究竟应该裁撤多少人。
当日早朝结束后,康熙面色凝重地单独留下了议政王、六部尚书和内阁的核心成员们。
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个个神情严肃。
由于时间紧迫且事情重大,中午时分,众官员只能在朝堂之上匆匆用些简单的饭食果腹,便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午关于裁撤三藩事宜的深入讨论之中。
在这场激烈的争论中,意见明显分为两派。
以安亲王、康亲王、索额图为首的多数官员坚决主张仅迁移藩王及其家眷即可,他们认为这样既能削弱三藩势力,又不至于引发太大的动荡;
然而,明珠、高士奇、陈廷敬、莫洛、米思汗等人则力挺将三藩所属全体官兵一并迁移。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之上顿时充满了紧张而激烈的辩论声。
索额图等人据理力争道:
“自从吴三桂奉旨镇守云南以来,西南一带可谓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倘若此时贸然将其迁离,势必要重新选派满洲的总兵前往接替镇守之职。
但新官上任,能否迅速熟悉当地情况并有效治理尚属未知,稍有不慎恐会导致局势不稳啊!”
这番言论一出,引得不少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这来来往往的兵丁们忙碌地穿梭着,再加上吴三桂那大规模的举家迁移行动,毫无疑问,这一路上的各地军民都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要知道,云南可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而且这些民族大多都已向吴三桂表示了臣服之意。
如果此时贸然裁撤吴三桂所率领的大军,那么满洲的那些总兵将领,恐怕很难在短期内有效地,掌控住整个云贵地区的局势。
然而,明珠等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坚信,吴三桂在云南苦心经营多年,其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极为复杂。
若是仅仅将吴三桂一家进行迁移,那么极有可能会再次催生出第二个“吴三桂”来兴风作浪。
所以,唯有彻底铲除吴三桂及其相关势力的根基,才能够真正地消除掉藩镇割据这个隐患。
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直持续到天色完全黑透下来,依旧未能达成任何共识,也没能商讨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