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那刘昆,这一整天都郁郁寡欢,心中对朱国治充满怨恨。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朱国治办事不力,才导致事情进展如此缓慢;而那位钦差大人折尔肯更是胆小如鼠,遇到问题只知退缩逃避,丝毫不敢承担责任。
想到这些,刘昆越发生气,索性打开酒罐子,自斟自饮起来。
起初,他还想着叫上好友毕大同一同畅饮,但转念一想,若是自己喝醉之后口无遮拦,不小心将此事透露给了毕大同,那可如何是好?
到时候毕大同若心生不满,记恨于自己,万一他再去向吴三桂告发,自己岂不就成了不忠不义之徒?
思及此处,刘昆打消了这个念头,独自一人闷头喝酒。
不一会儿功夫,他已经灌下整整两坛烈酒,最终醉得不省人事。
下人们见状,赶忙上前将他搀扶至床上休息。
即便到了半夜,当下人前来呼唤时,刘昆依然沉醉梦乡之中,毫无反应。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屋内,折尔肯和傅达礼早早起身。
他们洗漱完毕后,各自坐上轿子,缓缓朝着巡抚衙门行去。
一路上,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好奇地猜测着这两位朝廷大员此行的目的。
这朱国治依然是起晚了,甚至还让两位钦差,等了自己半个时辰。
不过折尔肯和傅达礼也没有多说话,三人一同去了平西王府。
一路上,这三个人都心怀鬼胎,各自有着自己的盘算和小心思。
特别是朱国治,他一路上都在心里默默念叨着:等到了平西王府,我只要紧闭嘴巴,一言不发,应该就不会惹恼吴三桂这尊大佛。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脚下的步伐也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没过多久,平西王府那宏伟壮观的大门就出现在了眼前。
门口的下人们见有人前来,赶忙进去通传。
不多时,三人便被一路引领着来到了吴三桂的议政殿门前。
要知道,以往他们与吴三桂会面交谈,通常都是在吴三桂的书房里,这议政殿可是很少涉足之地。
今天不知为何,吴三桂竟会选择在此处召见他们,着实让三人心中暗自揣测起来。
进入议政殿后,只见正上方端坐着平西王吴三桂。
他身穿华服,气宇轩昂,不怒自威。
见到三人进来,吴三桂脸上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抬手示意道:“嗯……三位大人呐,赶紧座……赶紧座呀……”
听到这话,折尔肯、傅达礼和朱国治连忙躬身行礼,齐声说道:
“下官折尔肯,参见平西王……”
“下官傅达礼,参见平西王……”
“下官朱国治,参见平西王……”
行完礼后,三人这才小心翼翼地在座位上落座。
吴三桂见状,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转头对一旁的侍从吩咐道:“快给三位大人上茶!”
侍从得令后,迅速退下准备茶水去了。
一时间,议政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和杯盏相碰的声音偶尔响起。
“三位大人,今日大驾光临平西王府,不知有何贵干呢?”吴三桂面带微笑,拱手作揖地问道。
只见那折尔肯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阵呵呵轻笑:“王爷啊,此前您可是亲口应允过,说是会在十一月底的时候,便动身搬迁……只是不知道现如今进展如何了呀?”
话音未落,吴三桂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紧接着他却又仰头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钦差大人难道还信不过本王之言语不成?”
听到这话,折尔肯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说道:
“王爷言重了,下官怎敢对平西王有所猜疑呢!实在是朝廷那边催得太紧啦,这不,昨日下官刚刚收到来自朝廷的圣旨,上头明令催促平西王尽快启程上路啊。”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抬眼观察着吴三桂的反应。
吴三桂皱起眉头,轻叹一声道:
“唉!钦差大人您也是清楚的,我这云南之地需要搬迁的人员名单,早就已经呈报给朝廷知晓了。足足有十七万五千余人之多啊!光是用来搬运行李和家当所需的牛马车,目前都还差着五六万辆呢……您瞧瞧这情形,叫本王如何能快得了哟?”
说着,吴三桂伸出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满脸都是无可奈何的神情。
折尔肯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笑道:
“王爷所言极是……此次朝廷可是下足了功夫啊,特地给王爷送来了整整三万辆牛马车呢!不仅如此,那四川、湖南、湖北以及贵州等地的民间牛马,也都尽数被朝廷征用,一路马不停蹄地送往云南了呀……不知平西王对此有何打算?”
吴三桂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缓缓地伸出双手,向着天空恭敬地作揖行礼,朗声道:
“皇上对本王之隆恩浩荡,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吴三桂此生此世没齿难忘呐!”
言罢,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刘玄初,和声吩咐道:“玄初啊,你来与三位大人详细讲讲,咱们应当如何妥善安排这次的搬迁事宜。”
只见刘玄初赶忙起身,对着众人拱手一礼,应声道:“谨遵王爷之命!”
就在这时,只见刘玄初不慌不忙地把手伸进怀中,摸索片刻后,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本账册。
紧接着,刘玄初清了清嗓子,开始逐字逐句地念起上面记载的内容来:
“平西王所属旧部,以及将要北上迁徙的人口总数共计一十七万五千六百二十六人。其中士兵五万四千名,平民则有十二万一千六百二十六人之多。
按照预定的计划安排,士兵将于十一月底率先启程向北搬迁。
待到他们所乘坐的牛马车成功渡过长江之后,便会换乘由朝廷新调配而来的牛马车继续前行。
而原来用于运载士兵的那些牛马车,则需原路返回云南,装载民众们出行所需的行礼和辎重物品,再次踏上向北迁移的征程。至于具体的迁移批次划分,士兵作为第一批先行出发;而平民则分为三个批次依次北迁……”
就这样,刘玄初一字不差地足足朗读了一刻钟之久,才终于把账册上的所有内容,完整无误地传达给在场的另外三人。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