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还只是保守估计,如果再把台湾的税收算进去,恐怕与朝廷一年的税收不相上下。”
康熙默默地凝视着那一堆财富,心中暗自感叹:“朕竟然没有料到,郑氏一族竟然如此富有!”然而,他的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题。
姚启圣见状,立刻明白了康熙的心思,他紧接着问道:“可是,陛下,您是否想过,他们如此庞大的军队,所需的军粮又是从何处得来呢?”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姚启圣的疑问。
确实,如此巨额的财富固然令人震惊,但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军粮的供应才是至关重要的。
姚启圣微微一笑,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他缓缓说道:“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这一点陛下想必是知晓的。在他临终之前,他成功地打通了与日本的关系,每年都能从日本购买到大量的军粮。”
康熙微微颔首,对这个解释表示理解。
但姚启圣的话并未说完,他继续说道:“不仅如此,郑氏还开辟了与东南诸国的航线,通过贸易往来购买东南地区的军粮。而在台湾本土,他们也实行了军垦制度,虽然无法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但至少能够保证三分之一的军粮供应。”
“怪不得啊!”康熙不禁感叹,这些事情他竟然一无所知。
他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朕一直以为台湾的军粮还需要依赖大陆,却不想如今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皇上,正因如此,朝廷实在没有必要再继续实行海禁政策了。”姚启圣赶忙说道,“如今应当开放海禁,允许百姓们返回他们原本居住的村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什么?开放海禁?”明珠闻言,脸色骤变,失声惊呼道,“这怎么可以!海禁政策乃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岂能轻易废除?”
然而,李光地却站出来表示支持姚启圣的观点:“姚总督所言甚是,臣也认为开放海禁势在必行。此举不仅有利于民生,更能增强我朝的海防力量。”
得到了李光地的支持,姚启圣信心倍增,继续说道:“此外,臣还有一建议。可在福建招募乡勇,组建水手和水师。同时,命令全国的造船工匠都前往福建,全力打造战船。如此一来,我朝的水师实力必将大增。”
他稍作停顿,接着又道:“还有,应当将满洲八旗调离福建。毕竟,收复台湾这样的大事,还是要依靠我汉人水师才行啊!”
姚启圣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令在场众人都惊愕不已。
尤其是明珠,他瞪大了眼睛,怒不可遏地反驳道:“姚启圣,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满洲八旗乃是我朝的精锐之师,岂能调离福建?”
“明相……只有朝廷有足够战斗力的水师,才会不惧怕台湾……”姚启圣言辞恳切地反驳道。
康熙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姚启圣,依你所言,朝廷莫非只能依靠征剿之法,方能收复台湾不成?”
姚启圣连忙躬身施礼,朗声道:“非也!陛下圣明,征剿固然为上策,但若无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台湾岂会畏惧朝廷?然而,安抚之法亦不可忽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先以征剿立威,待局势有利之后,方可实施安抚之策。”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以当前之形势而论,朝廷遭受如此重创,若此时派遣钦差前往台湾议和,郑经岂会轻易应允?”
康熙闻听此言,不禁眉头微皱,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来,朗声道:“好!姚启圣,朕今日便任命你为福建总督,全权负责招募兵马、召集工匠等事宜,并着手组建我大清的汉人水师,督造战船。朕……朕限你五年之内,务必收复台湾!”
“臣领旨!”姚启圣跪下接旨,不过他刚刚抬起头就说道:“皇上,臣做福建总督毫无压力,什么督造战船、组建水师等等.......然而.......然而......”
“然而什么?”
“然而臣做统帅毫无压力,但到了茫茫海上,臣的能力不足以攻打台湾.......”
“你……”康熙一脸惊讶地指着姚启圣,似乎对他的要求感到十分意外,“你是跟朕要统兵水师的战将?”
姚启圣见状,嘿嘿一笑,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回应道:“皇上英明,自然知道姚启圣的心思啊。”
康熙见状,冷笑一声,显然对姚启圣的态度并不满意。他接着说道:“阿桑可是平定三藩的大将,你都嘲笑他不会带兵。那么,大清国的战将众多,随你挑选,无论是陕西提督王勇,还是其他什么人……”
然而,还未等康熙把话说完,姚启圣便打断了他,拱手说道:“回皇上,臣只要一人!”
康熙眉头一皱,追问道:“谁?”
姚启圣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施琅!”
他的话音刚落,乾清宫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皆惊。
施琅,这个名字对于在场的许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此刻却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看过咱们小说的书友们,估计对施琅还有一些印象。
在第二卷《郑成功死因之谜》中,详细地讲述了施琅与郑成功之间的恩怨情仇。
就在这时,明珠站出来说道:“姚启圣,你可知道,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的部下?”
“施琅是谁?”康熙惊呼。
不等姚启圣说话,李光地站出来说道:“回皇上,施琅乃是福建人,以前是郑成功属下,后来郑成功怀疑施琅,将施琅全家抓获。施琅逃跑,郑成功将施琅全家五十多口人杀了。因此施琅与郑成功有不共戴天之仇!”
康熙这才想起来:“朕知道了,当年范文程老先生,使用反间计让郑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朝廷才攻克厦门,大败郑成功。”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