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顿了顿,接着道:
“这些银子不仅要用于各地的赈灾救济,还要用来修建河堤等重要工事,以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全国的军队补给、官员的俸禄等,无一不需要从这有限的赋税中支出。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状况可谓是入不敷出啊!”
听到这里,施琅不禁惊讶地插嘴问道:“难道……难道朝廷将这几年的赋税,全都用于组建水师了吗?”
李光地点了点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正是如此啊!养一万骑兵所需的费用,足以养活十万陆兵;而养两万水师的开销,更是可以让全国百姓吃喝几年了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摊开双手,似乎对这种局面也感到颇为无奈。
此时,姚启圣和施琅二人的脸色都变得通红,他们当然清楚大清水师的花费有多大,也知道这些钱是如何花出去的。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如今的朝廷竟然如此困难,以至于连基本的财政收支都难以平衡。
三藩之乱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令人咋舌。
这场大乱使得江南等九个省份陷入一片混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朝廷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社会压力。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减免多地的赋税。
根据不同地区的受灾情况,有的地方减免二年赋税,有的则减免三五年。
这样一来,那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们终于有了重新回归田园、恢复生产的希望。
然而,这也意味着朝廷在一段时间内将面临财政紧张的局面。
毕竟,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三藩之乱的影响,朝廷至少要等到康熙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之后,才能开始正常征收赋税。
在此期间,朝廷的收入相较于康熙十年左右的时候,可谓是大幅减少。
李光地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他向两位大人解释道:
“二位大人,并非皇上逼迫你们进兵,实在是朝廷已经无力承担这两万水师的开销了。”
说罢,他注意到两人面露惭色。
李光地接着说道:
“如今朝中大臣们对此事多有微词,许多人建议再次实行禁海政策,并解散这两万水师。然而,皇上却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你们啊……”
施琅听后,深受感动,他点点头,双手向着北方作揖,郑重地说道:“我施琅,定当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姚启圣看到这种情况,立刻转身面向北方,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然后高声说道:
“姚启圣在此立誓,必定在两个月之内,率领大军成功登陆台湾!”
李光地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
“好!二位既然如此了解皇上的难处以及朝廷的困境,就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务必要在两个月内攻克台湾,给皇上一个满意的交代啊……”
姚启圣紧接着回应道:“好!既然如此,那本督现在就立刻着手筹备攻打台湾的相关事宜。”
然而,就在这时,施琅突然打断了姚启圣的话,说道:“慢着!”
二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施琅身上,只见他一脸严肃地继续说道:
“李先生,请你将我和姚启圣打赌之事如实禀报给皇上。即便朝廷再三催促,皇上面临再大的困难,我也绝对不会去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
姚启圣闻言,脸色一沉,心中暗骂施琅狡猾。
他刚刚明明已经表明了态度,愿意全力攻打台湾,可施琅却突然提起打赌的事情,显然是不想轻易放弃专征台湾的权力。
姚启圣愤愤不平地说道:“哼……光地,既然他如此坚持,那就随了他的心愿吧。我姚启圣可从来都不怕打赌!”
这九十月份进兵,可是姚启圣自己提出来的方案啊!
他对这个计划可谓是信心满满,胸有成竹,自然不会害怕和施琅打赌。
只见他微微一笑,说道:“好啊,既然二位都同意这个方案,那我马上就给朝廷上书。”
李光地见状,连忙作揖行礼,表示赞同。
随后,他转身回到营帐,迅速铺开纸张,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将自己的看法、施琅和姚启圣提出的要求,以及整个计划的细节都详细地写下来,呈递给康熙皇帝。
时光匆匆,数日过去,康熙终于收到了李光地的奏报。
他展开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看着看着,康熙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这两个六旬老汉,竟然为了争权而斗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哈哈哈……”
然而,康熙也注意到奏折中提到,施琅和姚启圣将会在九月初一率领战船出发,目标直指台湾。这不仅是为了试验航线,更是为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能够直接攻打台湾。
这些事儿,得到了康熙的认可。
因此康熙马上批复:“朕知道了,若能一举而定,你们便立下大功。”
“皇上,索相和明相来了……”太监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生怕惊扰了龙颜一般。
康熙微微颔首,示意太监传召二人觐见。
不多时,只听得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传来,索相和明相二人快步走进乾清宫,一见到康熙,便赶忙弯腰作揖,齐声说道:“参见皇上。”
康熙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们一眼,随口说道:“赐座。”
“谢皇上隆恩。”二人谢恩后,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
康熙的目光在二人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
“三藩之乱已平,朕已前往先帝的陵寝祭拜,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先帝。只是,远在盛京的太祖、太宗爷尚未知晓此事,朕决定后天启程前往盛京,祭拜祖陵。”
说罢,康熙的目光落在了索额图和明珠身上,似乎在观察他们的反应。
索额图和明珠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康熙的决定。
明珠率先开口道:“上一次皇上去盛京,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