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女子却生性高傲,对来访者颇为挑剔。
她只接见达官显贵,若是品级低于五品的官员,她根本不屑一顾。
据传闻,要见这女子一面,就得花费二百两白银,而若是想在她的房间里稍作停留,半天的时间就要五百两白银。
至于想要在她的房间过夜,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想都不敢想。
就在这一天的下午,怡红院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价,众人都想知道究竟谁能够竞拍成功,获得晚上与这位女子独处的珍贵时光。
“我出一千两!”突然,一个身着锦袍的男子高声喊道。
众人一瞧,这人的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显然是来自官宦之家,财大气粗。
“我出一千二百两!”说话之人,乃是一个粗大的汉子,一脸的胡须看出来就是一员武将。
“我出一千五百两!”
“我出两千两!”
就在此时,原本喧闹的大厅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老鸨子见状,心中不禁狂喜,她原本每晚仅能依靠这位女子赚取一千两银子,但今晚的竞价却出人意料地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两白银!
这简直就是天价啊!
老鸨子难掩兴奋之情,高声喊道:“两千两!还有没有人出价高于两千两的?”
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厅里回荡,然而,回应她的只有一片沉默。
其实,老鸨子自己也并未抱太大期望。
毕竟,两千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有多少人会如此慷慨,只为与一名女子共度一宿呢?
即使是怡红院昔日的头牌,价格也不过区区五十两银子一晚而已。
然而,这位女子却与众不同。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像她这样的女子实在是凤毛麟角。
不仅如此,凡是与这女子共度良宵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称赞她的身体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身材曼妙多姿,更重要的是,她的睡眠技巧堪称一绝。
如此一来,这女子的名声愈发响亮,引得众多达官显贵们趋之若鹜,纷纷排队等候,只为一睹芳容。
一传十,十传百,短短的一个月,就已经轰动了京城。
这么大的事儿,早就传到了康熙的耳中。
“黄头发,蓝眼睛?”康熙不禁暗自思忖道,“嗯……这听起来有些特别啊。难道说,这女子和汤若望是同一类人?他们来自西方的比利时?”想到这里,康熙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一旁的高士奇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回答道:“陛下圣明,臣想应该就是如此。”
康熙听后,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微笑,他似乎对这个猜测颇为满意。
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迈步朝着钦天监走去,显然是想要亲自去一探究竟。
到了钦天监,康熙见到了南怀仁。
一番寒暄之后,康熙便直截了当地向南怀仁询问起关于黄头发、蓝眼睛的人的事情。
南怀仁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便笑着解释道:“陛下,在微臣的故乡,这样的人可谓是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在我们周边的数十个国家,这种外貌特征也是相当普遍的。”
康熙听后,心中的疑惑顿时消散了大半。
毕竟,他之前也见过汤若望、南怀仁以及其他一些洋人,他们的外貌都与常人有所不同。
所以,对于这种黄头发、蓝眼睛的人,康熙已经不再感到那么惊奇了。
然而,尽管如此,康熙对于这样的女子还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在京城中,关于这女子的传闻早已是沸沸扬扬,这让康熙的心里越发痒痒起来。
终于,康熙下定决心,要去亲眼见见这位传说中的女子。
于是,他带着侍卫徐圆梦,乔装打扮一番后,悄悄地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他的微服私访之旅。
他们的目的地,正是那传闻中的怡红院。
进入怡红院后,康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一群达官显贵的公子哥们,正像饿狼一样盯着台上的女子的房间窗边露出的影子,他们不断地喊价竞拍,似乎都想得到这个女子的一夜春宵。
康熙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暗暗怒骂这些人无耻。
但他不敢表露出来,生怕被人认出自己的身份,只能强压怒火,找了个昏暗的角落坐下来。
他一边默默地喝着茶,一边冷眼旁观这场竞价。
当听到有人喊出“两千两白银”的高价时,众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一样,齐刷刷地投向了那个站起来的人。
只见此人面带微笑,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还挑衅地问:“怎么,还有没有更高的?没有的话,今晚这女子就归老夫了!”
众人定睛一看,妈呀!
这不是那位权倾朝野的皇亲国戚吗?
别说两千两白银了,就算他一分钱不出,也绝对没有人敢跟他叫价啊!
此时的康熙,气得差点把手中的茶杯捏碎,他的胡子都翘了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
这个大官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让康熙如此恼怒呢?
就在这时,老鸨子眼见着无人再出价,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她嘿嘿一笑,说道:“既然没有出更高价格的了,那今晚莹莹就侍候这位爷了。”
话音刚落,只见那人喜出望外,连忙拱手作揖,对着周围的人说道:“诸位,得罪了,得罪了!”
说罢,他也顾不得众人的目光,噔噔噔地快步走上楼去,径直进入了那女人的房间。
这时候,康熙正坐在一旁,悠闲地喝着茶,嗑着瓜子。
然而,当他听到旁边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悦。
只听有人惊讶地说道:“哎呦,这不是领侍卫内大臣新裕吗?”
另一个人附和道:“新裕?这人莫非就是当今索相的弟弟新裕?”
紧接着,又有人补充道:“就是他,他父亲可是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啊。”
还有人感叹道:“是啊,当今太子的五姥爷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入了康熙的耳中。
康熙越听越是烦闷,他一边继续喝着茶,一边暗自生着闷气。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