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目睹众人纷纷扔下饷银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他被这些士兵们的大义所感动。
姚启圣也同样深受触动,他对这些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深感敬佩。
李光地更是激动得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对蓝理等人心生佩服,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他更对所有的军卒们有了敬意,大清国就需要这样的军卒。
“好!兄弟们,如果你们有幸能够活着回来,姚总督一定会给大家赏赐的!”施琅转身冲着身边的姚启圣指了指,眼中充满了期待。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感谢,齐声说道:“多谢姚总督!”
姚启圣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连忙摆手道:“这都是皇上的赏赐,都是朝廷的意思,我不过是代为转达罢了。”
就在这出发之际,突然间,一阵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如惊雷般炸响:“等等我,等等我啊……”
这突如其来的喊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紧张的氛围,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正一路狂奔而来。
他脚步踉跄,却又异常急切,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施琅。
眨眼间,那大汉便气喘吁吁地冲到了施琅的面前。
“提督大人,我朱天贵深受皇恩浩荡,今日特来请命,愿充当先锋,为大人冲锋陷阵!”那大汉一脸恳切地说道。
原来,此人正是当年投降姚启圣的朱天贵。
然而,由于施琅与姚启圣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朱天贵也受到了牵连,被施琅撤职,取而代之的是施琅的亲信。
此后,朱天贵虽奉命驻守陆兵,但施琅对他始终心存芥蒂,甚至还曾想让康熙将他调离。
不过,康熙却并未应允施琅的请求,反而回复说朱天贵可作为施琅的后援部队,随时听从施琅的调遣。
然而,施琅的水师队伍中,根本就没有朱天贵这一支。
施琅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说道:“朱大人,你来迟了一步,蓝理已经被任命为先锋了。”
朱天贵闻言,不禁一怔,满脸遗憾地看了看蓝理,然后说道:“呃……蓝理做了先锋?”
他顿了一下,接着又恳切地对施琅说:
“提督大人,我朱天贵在澎湖和台湾一带非常熟悉,而且我还认识那里的许多人。如果您能带上我一同出征,一旦我遇到熟悉的敌方将领,说不定就能说服他们投降呢!这样一来,我不也能为大清立下一份功劳吗?”
施琅听后,心中暗自思量。
朱天贵确实是个人才,他原本在台湾掌控着三万多兵马,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将领。
而且,施琅对朱天贵也颇为了解,知道他的能力和背景。
正当施琅思考着是否要带上朱天贵时,朱天贵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连忙继续说道:
“提督大人,我还有一个优势!我的亲家丘辉和林应和都是澎湖水师中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果我在战场上遇到他们,一定能够说服他们投降,放弃抵抗。这样一来,我们不就可以少费一些力气,更快地攻下澎湖和台湾了吗?”
闻听此言,施琅略作思考后,觉得对方所言确实有些道理,于是点头应道:
“也罢,既然如此,那你就与同安总兵吴英一同,负责指挥陆兵吧。”
朱天贵闻言,心中略有不甘,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再次问道:
“呃,提督大人,我能否与蓝理一同,担任先锋之职呢?”
蓝理一听,顿时冷哼一声,面露不满之色,说道:“怎么,朱兄莫非是想抢我这头功不成?”
施琅见状,微微一笑,插话道:“是啊,朱天贵,你还是跟着吴英吧。”
朱天贵面露难色,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但看到施琅和蓝理的态度都如此坚决,他也不好再继续坚持,只得无奈地应道:“呃……可是我……”
话未说完,一旁的吴英突然站了出来,他看着朱天贵,似笑非笑地说道:“怎么,朱兄莫非是嫌弃吴某我不成?”
朱天贵见状,心中一惊,连忙摆手道:“不敢不敢,吴某岂敢有此想法,我遵命便是。”
说罢,他拱手作揖,向吴英表示歉意。
施琅突然一拍脑袋,心中暗叫不好,他竟然把朱天贵的几千兵马给忘了!这些兵马可还在海边驻守着呢!
“姚总督,朱天贵的兵马就拜托您了。”施琅一脸严肃地对姚启圣说道,“您一定要记得随时接应我们,每两天给我们送一次粮食和淡水补给。”
姚启圣听了施琅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康熙授予了施琅专征之权,他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施琅见姚启圣点头答应,便不再多说什么。
他一挥手臂,身边的执旗官立刻挥动令旗,发出了出发的信号。
众人见状,纷纷转身,登上各自的船只。
一时间,沙滩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然而,当所有人都上船之后,沙滩上却留下了一堆白花花的碎银子,还有二百多个二十两的银元宝,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大船缓缓驶离了海岸,姚启圣站在沙滩上,望着远去的船帆,心中一阵酸楚。
他浑身颤抖着,一屁股坐在了沙滩上,双眼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李光地看到姚启圣如此伤心,连忙上前安慰道:“姚总督,您别太难过了。施琅这么做,一来是担心您的安全,二来水师虽然走了,但我们还得接应他们啊。”
姚启圣听了李光地的话,无奈地叹了口气:“哎,也只能这样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抹去眼角的泪水,可心中的郁闷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如此大功,哎.......”姚启圣摇摇头:“我并非贪功之人,然而我实在是不甘心呐!我忙前忙后,到头来成了一个看客了.......”
李光地见姚启圣失落的样子,心中也是非常的同情。
于是李光地在给康熙的奏折中写道:“施琅拔船去了澎湖,姚启圣犹如死尸一般,丢失了三魂七魄。”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