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英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从衣袖里掏出降表和那封给施琅的书信,然后毕恭毕敬地用双手将它们呈递上去。
施琅接过降表后,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的大致内容是:郑氏愿意向清朝称臣纳贡,请求能够继续居住在台湾,以祭祀祖先、照看产业。
“哼……”施琅看到这里,不禁冷哼一声,面露不满之色,“如今台湾已经是穷途末路,郑氏居然还想着要去居住台湾。”
郑平英见状,急忙谄媚地笑了笑,说道:“施琅将军,和谈之事并非一家之言,大家都可以好好商量嘛。”
施琅却不为所动,他板着脸说道:“本将奉命专门征讨台湾,只适宜采取剿灭的策略,并不适合商议安抚之事。”
然而,施琅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不过,如果郑氏真心投降,那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必须要刘国轩和冯锡范亲自到我的军前投降,并且将台湾的人民和土地全部纳入清朝的版图。此外,他们的伪官兵必须要遵守朝廷的制度,削发易服,然后迁移到内地,听从朝廷的安排和安置。”
“呃……施琅将军,虽说和谈需要双方共同协商,但这件事情理应先禀报大清朝廷啊。”郑平英有些迟疑地说道。
“不必!”施琅猛地站起身来,直直地盯着郑平英,毫不退让地说道:“除非郑氏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只有刀兵相见这一条路!”
郑平英被施琅的气势所慑,一时间竟然有些语塞。
然而,他的脑子却在飞速转动,突然灵光一闪——或许可以先去见见姚启圣。
这姚启圣自从施琅获得专征大权之后,就一直与台湾方面商议和谈之事。
说不定,姚启圣能够找到一些转机呢?
“施琅将军,我等还是先见一见姚总督吧。”郑平英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施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呵呵……”他的笑声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按我说的办,书信由我送往福建,你就留在澎湖,然后立刻派人回台湾传达我的话。只有当郑氏按照我的意见,带着十足的诚意前来归顺时,我们再谈其他。否则,就别怪我施琅无情,与他们刀兵相见!”
郑平英闻听此言,心中一紧,他深知施琅的性格,知道再多说也是无益。
于是,他连忙应道:“好,那我这就写下书信,即刻送往台湾。”
待众人离去后,房间里只剩下施琅和李光地二人。
李光地看着施琅,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提督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何不让郑平英去福建见姚启圣呢?”
施琅呵呵一笑:“本将用兵,自有道理。”
李光地想不出所以然,摇着头说道:“要么速战速决、要么就加速和谈,你这.......我李光地愚钝,确实看不懂。”
施琅笑着说道:“那好吧,本将就给你说说看。”
“愿闻其详!”
施琅开口说道:
“我这么做的目的,有四条。其一:让台湾郑氏知道,我军随时可以进取台湾;其二:台湾郑氏的大权在刘国轩和冯锡范的手上,只有这两个人真心投降,才能稳定台湾的局势;其三:这件事情涉及的人越少越好,而且越快越好;其四.....其四此事事关重大,我也要请示朝廷的意见。”
见李光地仍然不解,施琅继续说道:“实话跟你说吧,我军虽然伤亡并不多,但战船损耗巨大,需要多日的修复,虽然三个时辰便可以抵达台湾岛,但去了之后,恐怕将郑氏逼上绝路。兵法云,无退路之兵不可攻!”
“您是说......”
“不错,若此时攻上台湾,我军必伤亡惨重啊......”
“嗯!我明白了!”李光地郑重的点了点头。
施琅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最好的兵法权谋。
施琅对台湾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们若不答应施琅提出的条件,就对台湾用兵。
若答应了,无论军民百姓、还是朝廷皇上,皆大欢喜。
当日施琅写下奏折,汇报给姚启圣和朝廷。
京城。
“臣因船只被炮击坏,故暂在整茸,未得胜捣剿,若船只修备,风信稍利,残孽若不从臣之议,即都师进发,净尽根株,以慰宸衷”。
康熙一边念着施琅的奏折,一边思考。
“施琅变了啊。”康熙感慨地说道,他的目光落在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高士奇站在一旁,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他轻声附和道:“皇上,施琅表面上是婉拒姚启圣督促出兵,但实际上,他已经将台湾郑氏放在火架子上烤了。”
康熙转头看向高士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笑容:“你说的没错!施琅如此对待台湾的使臣,就是要证明,台湾已经是我手中的肉了,他们不想吐,也得吐出来。”
高士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啊!对待冯锡范和刘国轩这样的人,确实得用些手腕才行。”
“手腕?”康熙的兴趣被挑起,他转头看向高士奇,追问道:“你是说……施琅对他们用了手腕?”
高士奇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康熙的问题,而是卖了个关子,笑而不语。
康熙见状,心中更加好奇,他突然呵呵笑道:“真有他的!和谈之事,剃发、登陆、称臣、入京面圣,一样都不准少!”
澎湖娘妈宫。
“刘志明,你是刘国轩的堂侄?”施琅满脸好奇地问道。
“回禀提督大人,正是如此,刘国轩乃是我的堂叔。”刘志明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施琅微微一笑,随即大手一挥,高声喊道:“来人呐,给刘公子看座!”
话音未落,只见几名官兵迅速搬来一把椅子,放在了刘志明身后。
“多谢提督大人!”刘志明连忙道谢,然后小心翼翼地坐在了椅子上。
施琅看着刘志明,若有所思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刘志明啊……其实我与你堂叔刘国轩之间并无深仇大恨。想当年,我也曾是郑成功帐下的一员猛将,与他的关系可谓是相当要好。”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