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珠,”彭春指着沙盘,“罗刹匪首托尔布津盘踞雅克萨,屡屡南下骚扰。本将军奉皇上密旨,此次亲率一千五百精锐,沿江而上,一则勘察雅克萨虚实,二则……要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罗刹蛮子一个迎头痛击!”
林兴珠抱拳道:“大将军,末将的藤牌兵自到关外,日夜操练,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罗刹火枪虽利,但我福建的藤条浸水之后,坚胜牛皮,子弹难穿。只要能近他们的身,保管叫他们知道我大清片刀的厉害!”
彭春满意地点点头:“好!明日五更造饭,全军出发。你的藤牌兵,为前锋!”
次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江面。
上百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船队,在“彭”字帅旗下,浩浩荡荡,逆流而上。
八旗骁骑营的战马在江岸随行,马蹄踏起的尘土与江上水汽交织,宛如一条土黄色的巨龙,与水中的船队齐头并进。
船行三日,已近精奇里江汇入黑龙江的河口。
此地江面开阔,两岸林木愈发茂密,尽管已经叶黄枯落。
彭春下令船队靠岸休整,派出探马四处侦查。
“大将军!”一名探马飞马回报,神色紧张,“前方十里,发现一股罗刹兵,约有百人,正在焚烧我达斡尔部的村寨!”
彭春霍然起身,眼中杀气迸射:“这群豺狼!来得正好!”
他转向林兴珠:“兴珠,看你的了!记住,尽量抓活的,我要知道雅克萨城里的一切!”
“末将领命!”
精奇里江畔,一个宁静的达斡尔渔村此刻已是火光冲天,哭喊声、狂笑声混杂在一起。
几十名金发碧眼、衣衫不整的哥萨克正在村中烧杀抢掠。
他们的头目,正是从雅克萨溜出来“打草谷”的匪首托尔布津。
他身边,还站着一个神情阴鸷的清军叛将,跟特木尔。
此刻跟特木尔,正谄媚地为托尔布津指点着抢掠方向。
“督军大人,”跟特木尔笑道,“这些‘尼堪’和达斡尔人一样软弱,他们的财物和女人,都是您的!”
托尔布津得意地灌下一大口烈酒,火枪就随意地靠在身边。
在他看来,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除了雅克萨,再无任何力量能阻挡他们。
突然,密林中响起一阵奇异的“沙沙”声,仿佛潮水涌动。
托尔布津警觉地站起,厉声喝道:“什么声音?”
话音未落,只见林木边缘,数百名赤裸上身、仅着短裤的清兵猛虎般冲了出来!
他们左手持着一面硕大的圆形藤牌,右手紧握雪亮的片刀,身体压得极低,以一种诡异的姿态飞速“滚”来。
他们不成队列,却如一道道散开的浪花,迅猛地扑向惊慌失措的俄军。
“开火!开火!”托尔布津惊恐地大吼。
“砰!砰!砰!”俄军的火绳枪仓促地喷出火舌和铅弹。
然而,那看似脆弱的藤牌却发挥了不可思议的魔力。
铅弹“噗噗”地射在藤牌上,竟大多被坚韧的藤条和内衬的湿棉被挡住,即便有穿透的,也已是强弩之末,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俄军的噩梦开始了。
他们引以为傲的火枪在打完一轮后,需要漫长的时间重新装填。
而就在这电光石火的间隙,藤牌兵已经“滚”到了他们面前!
林兴珠一马当先,他手中的藤牌如游龙般格挡开一把刺来的长矛,身体顺势一矮,手中的片刀划出一道凄美的弧线。
一名高大的俄军士兵喉咙被瞬间切开,捂着脖子难以置信地倒下。
“杀!”五百福建子弟如同虎入羊群。
他们的身法灵活无比,时而翻滚,时而跃起,藤牌是他们的壁垒,片刀是他们的獠牙。
俄军士兵的火枪成了无用的烧火棍,他们试图用刀剑格斗,却发现对方的刀法远比自己精妙,而且那面藤牌总能鬼魅般地挡住致命攻击。
惨叫声此起彼伏。
刚才还在狂笑的哥萨克们,此刻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般倒下。
托尔布津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而高效的战法。
他身边的亲兵被一名藤牌兵用盾牌猛地一撞,身形踉跄,随即被一刀枭首。
“魔鬼!这是东方的魔鬼!”托尔布津魂飞魄散。
“督军,快走!”叛贼跟特木尔最是惜命,他一把拉住托尔布津,指着江边一艘预留的小船,“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托尔布津如梦初醒,连滚带爬地跟着跟特木尔冲向江边。
几名忠心的亲兵拼死断后,但很快就被汹涌而上的藤牌兵淹没。
彭春率领的八旗铁骑此时也从林中杀出,彻底截断了俄军的退路。
马蹄轰鸣,刀光如雪。
战斗在短短一炷香时间内就结束了。
战场上,俄军尸体横陈,足有三四十具。
剩下的六十六名侵略者被团团包围,他们扔掉了武器,脸上写满了惊恐与绝望。
彭春立马于阵前,看着狼藉的战场和幸存的村民,脸色铁青。
他看着远处江面,托尔布津和跟特木尔的小船已经变成了一个黑点。
“传令下去,”彭春冷冷道,“打扫战场,安抚村民。把这些俘虏,都给我看好了!”
六十六名罗刹俘虏被押至清军临时营地,他们围坐在一起,瑟瑟发抖。
死亡的恐惧和对未知的迷茫笼罩着他们。
在他们眼中,这些东方士兵,尤其是那些手持藤牌的“滚地龙”,比西伯利亚的棕熊还要可怕。
彭春看着这些俘虏,知道杀了他们容易,但从他们嘴里得到雅克萨的情报,让他们为大清所用,才是上策。
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
“去,把张诚叫来。”彭春对亲兵吩咐道。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相貌与普通旗人迥异的男子被带到帐前。
他也是金发,但眼珠是温和的蓝色,身上穿着一身标准的清军布面甲。
他就是张诚,一个被康熙皇帝亲自赐名的罗刹降人。
他几年前在一次冲突中被俘,因感念大清皇帝的不杀之恩和优待,自愿归化,并凭借他通晓两国语言的优势,在军中效力。
“张诚,参见大将军!”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