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罗刹国人性格倔强,若谈判破裂,恐会长期骚扰边境,不得安宁。臣以为,最佳之策,是恩威并施:以强大兵力为后盾,迫使其接受我方条件;再以通商、传教等利益为诱饵,使其心甘情愿退兵。如此,方可永保北疆太平。
康熙点头:此言甚合朕意。你即刻着手,绘制一份详细的东北边疆地图,将雅克萨、尼布楚、楚库柏兴等地,以及各河流、山脉,一一标注清楚。谈判之时,地图便是最好的证据。
臣遵旨。南怀仁退下。
康熙帝独自站在乾清宫的御案前,看着那幅巨大的《坤舆全图》,目光久久停留在黑龙江流域。
他想起了三年前,纳兰性德随他东巡,曾写过一首《临江仙·永平道中》: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
椷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
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那时的纳兰性德,虽在病中,仍关心着东陲风景。
如今,卢龙塞外的河流依旧流淌,而填词之人却已不在。
康熙帝轻抚地图,喃喃自语:容若,你若还在,朕便可命你随军北上,以你之才,定能写下不朽篇章。可惜……
他转身,目光变得坚定:但朕会替你完成心愿。这大好河山,朕一寸也不会让给罗刹人。你的词,会流传千古;朕的功业,也会与这江山同在!
殿外,夕阳如血,将紫禁城染成一片金红。
太监前来点灯,康熙帝摆摆手:不必,朕想独自静一静。
他走出乾清宫,站在汉白玉台阶上,眺望北方。
天际尽头,仿佛已可见黑龙江的波涛,已闻雅克萨的号角。
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登基二十五周年之际,正迎来他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章。
而这一章的序曲,竟是在悼念一位词人的哀婉诗句中奏响的。
这便是康熙二十五年,一个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的年份。
纳兰性德的死,标志着一个文化巨星陨落;而罗刹使团的到来,则预示着另一场更大的辉煌即将开启。
在康熙帝手中,哀思与豪情、文化与武备、悼念与开拓,竟如此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谱写出盛世的最强音。
当晚,康熙帝在养心殿批阅奏折至深夜。
苏麻喇姑奉太皇太后之命,送来一碗参汤。
康熙帝接过,问道:皇祖母可安歇了?
太皇太后已安歇,临睡时吩咐奴婢,要万岁爷保重龙体,不要太过操劳。苏麻喇姑道,太皇太后还说,罗刹国之事,万岁爷处置得极好。该软时软,该硬时硬,这才是大国君主的气度。
康熙帝微笑:还是皇祖母最懂朕。
他喝了口参汤,忽然问:姑姑,容若,死的太可惜了!
苏麻喇姑微微一怔,随即低头道:纳兰是个好孩子,可惜……
是啊,可惜了。康熙帝放下碗,望向窗外,他若在,朕此刻便可命他拟一道檄文,必能写得比高士奇那份更动人。
苏麻喇姑轻声道:玄烨,人死不能复生。但纳兰的词,已在京城里传唱开了。太皇太后也说,听了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连她都落了泪。这或许就是文人的不朽吧。
康熙帝默然良久,才道:你回去告诉皇祖母,朕明白了。朕会好好保重,为了大清的江山,也为了那些不能陪朕走到最后的人。
苏麻喇姑退下后,康熙帝铺开宣纸,亲手抄写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写罢,他将笔搁下,轻声吟咏。
殿内烛火摇曳,仿佛那个温润如玉的词人,正站在烛光里,微笑着向他行礼。
康熙帝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
他铺开另一张纸,开始书写给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密旨:
着即整顿军备,修葺城堡,操练士卒,准备红衣大炮。待罗刹使团离京后,若谈判破裂,尔为主帅。尔需于五月之前,完成一切准备。钦此。
写罢,他命太监立即用黄绫包裹,以六百里加急发往东北。
夜深了,太和殿方向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
康熙却毫无睡意。
他站在殿前,任由寒风吹拂龙袍。
北方的星空,格外璀璨。
那颗最亮的北极星,正高悬天际,指引着方向。
两年之内,朕必让罗刹国退出黑龙江流域。
康熙帝对着星空,自言自语,二十五年太短,朕要的是千秋万代的基业。容若,你在天上看着吧,看朕如何将这诗篇,写在大清广阔的疆土上!
远处,更鼓又响,四更天了。
但在这个不平凡的夜晚,整个北京城,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忙碌着。
兵部的灯火通明,户部的算盘声不绝于耳,理藩院的官员们还在争论谈判细则,翰林院的学者们还在翻阅典籍。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场在太和殿上,由一首诗引发的战争决策。
这便是康熙的手腕——将文学、情感、政治、军事,完美地编织在一起。
悼念一个词人,成为激励群臣的契机;一场元旦宴会,成为战前动员的舞台;几首应景诗歌,成为展示国力的名片。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正是他能在位二十五年为帝的做派。
五日后,高士奇起草的诏书由内阁颁布天下。
洋洋洒洒数千言,传遍十三省、十八行省。
街头巷尾,士农工商,无不在议论罗刹国之罪行与康熙之决心。
而在京的文人雅士,则纷纷传抄康熙帝悼纳兰的诗、高士奇的长歌、李光地等人的唱和,一时纸贵洛阳。
七日后,索额图的三千铁骑在德胜门外列阵。
康熙帝亲自检阅,见兵强马壮,盔甲鲜明,龙颜大悦,当场赏赐银两,命大军休整,待命出征。
九日后,罗刹使团前锋抵达通州。
《康熙正史》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康熙正史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