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嬷嬷还是第一次见常氏对一话本这样如珍似宝,当即就将那《玉钗记》借过来看看。
她白日里要伺候常氏,只能夜里挑灯夜读。
这日夜里。
万籁俱静时。
她点上一盏油灯,就看起《玉钗记》来。
她一翻开书,就被那朴实动人的文字打动,想着自己与书中的妹妹身世是一样凄惨,当年她继母进门后,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她看到动情处,更是潸然泪下,想着自己若有这样一个书生丈夫就好了,纵然这人不着调,但定会护她衣食无忧,断然不会叫她一把年纪还跟在喜怒无情的常氏身边伺候。
翌日一早。
她更是顶着两个黑眼圈,已是深陷《玉钗记》不可自拔。
……
虽说‘闻香斋’的糕点卖的很贵,但京城向来不缺有钱人,三日里卖出去了8盒糕点。
每人都是一边看《玉钗记》一边吃糕点,看到那书中的姐姐最爱的就是莲蓉酸枣糕,连带着对莲蓉酸枣糕都另眼相看起来。
不过十来日时间。
《玉钗记》就和‘闻香斋’名扬整个京城。
与它们一起名扬京城的,还有太白先生。
没错。
太白先生正是宋明远的笔名。
托宋明远和《玉钗记》的福,‘闻香斋’的订单又翻了三倍,已至一糕难求的地步。
皮子修是高兴不已。
他娘也是喜不能自禁。
知子莫若父,他爹倒是知道他是什么德行,知道背后有人出谋划策。
可不管皮父怎么问,皮子修就是三个字——
不知道!
皮父深知这事儿与太白先生有关系,便开始偷偷摸摸打听起这人来。
就连私下时常与王嬷嬷谈论起《玉钗记》的常氏,也对太白先生是赞不绝口。
“最是无情读书人。”
“偏偏那些话本子都是由读书人所写。”
“在他们笔下,他们读书人清贵,不要脸的是女子。”
“但太白先生笔下这读书人,虽脚踏两只船,却不算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人!”
王嬷嬷自也是连连附和。
她们主仆若知道宋明远就是她们钦佩的太白先生,只怕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了。
……
此时此刻的宋明远正在书房勤学苦读。
他与二叔商量一二后,决定明年参加县试。
当日这消息一出,不少人都惊讶连连。
宋光直说叫他历练一二,积累经验。
但宋光心里清楚,他定能高中。
宋明远心中亦清楚。
但他要的从来不仅仅是'秀才'身份,还想要冲击‘小三元’的名头,为三姐姐宋绣香谋一门好亲事。
他正看书看的正认真呢,吉祥进来道:“二爷。皮公子过来了!”
“快请他进来吧!”宋明远道。
皮子修虽是初次登门定西侯府,但他也是时常出入高门之人,见多识广,很快就来了苜园。
两人寒暄几句后。
宋明远就开门见山道:“你今日过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吗?”
“你果然聪明,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我今日过来,的确是有一件事情要与你说上一说!”皮子修微微叹了口气,低声道,“那就是京城各大书商已经开始是印刻《玉钗记》,这几日,我们铺子的生意也及不上前几日……”
宋明远微微一愣。
他虽早就料到《玉钗记》走红后会有仿刻,只是没成想来得这样快。
“他们印的版本,与咱们原版可有什么不同?”
皮子修掏出准备好的仿刻本递给他,道:“你看看,有的错漏百出,把‘莲蓉酸枣糕’写成‘莲蓉酸子糕’,有的更过分,硬加了段书生与姐姐在一起的戏码,说是‘增补全本’,简直不要脸……”
宋明远翻开仿刻本,看了看,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眼中并无半分慌乱。
“不要紧的。”
“如今‘闻香斋’不仅做的是寻常百姓的生意,那些价贵的糕点,卖的都是些富贵人!”
“何为富贵人?”
“那就是处处讲究精细妥帖,自诩高人一等之人,他们自是不屑看仿刻本的。”
说着,他又笑道:“跟风一事,自古以来是层出不穷,咱们吃肉,也得叫那些书商喝喝汤。”
“更何况,寻常百姓读到《玉钗记》,不会念及那些书商有本事,反倒会想起‘闻香斋’和太白先生,一来二去的,‘闻香斋’的生意并不会受到影响。”
甚至‘闻香斋’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
皮子修只觉这话很有道理, 但还是苦着脸道:“但那些价贵的糕点,已卖的不如之前呢……”
“这也很正常,毕竟不少人已看完了《玉钗记》第一册。“宋明远笑道。
这世上,‘死忠粉’还是很难得的。
皮子修是欲言又止。
他很想催催《玉钗记》第二册。
但他也知道宋明远不久就要参加童试,话到了嘴边,到底还是没有开口。
宋明远却笑道:“《玉钗记》第二册我昨夜刚好写完,也该面世了。”
“你们这些日子多多研究‘茉莉一口酥’,书中妹妹可是最爱这道糕点的。”
皮子修顿时是心领神会。
等他从苜园离开时,脑海中已有了主意。
他会《玉钗记》第二册和独家糕点稳住贵人客群,让那些粗制滥造的仿刻本流传于老百姓之间。
他甚至还想着去找找那些书商,开门见山说要那些书商在仿刻本的首页替‘闻香斋’宣传一番,这样,他就出面请太白先生早日写出《玉钗记》第二册。
他相信应该没有书商会拒绝的。
这样,就实现了双赢。
果然。
没几日。
宋明远不仅听说了《玉钗记》第二册风靡京城的消息,甚至连侯府的丫鬟婆子都议论起那花心书生来。
有婆子道:“我觉得书生和姐姐在一起好,本就是门当户对,那可是天作之合。”
有丫鬟道:“我倒是觉得书生应该与妹妹在一起,若他真喜欢姐姐,为何后来会对妹妹一见倾心?”
但民以食为天,更多的人却琢磨起茉莉一口酥的做法来。
就连这日宋明远去了西跨院,就见着秦姨娘拿出一碟糕点来。
“二爷,您尝尝看。”
“这是从‘闻香斋’买回来的糕点,叫茉莉一口酥。”
“酥酥脆脆,一口下去,还带着茉莉的清香,三姑娘爱吃的很。”
桌上的白瓷碟里放着三块糕点。
宋明远是知道‘闻香斋’的贵价糕点一般都是六块一盒,秦姨娘这是给他留下了一半。
但更叫他惊讶的是,节俭如秦姨娘,竟舍得买6两银子一盒的糕点?
喜欢科举!笑我庶子无能?我连中六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科举!笑我庶子无能?我连中六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