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首页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寒门天婿:穿越后我是女帝克星穿越之极限奇兵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天下枭雄大唐第一庄带着系统混大唐大明世祖入赘王婿我家阳台通三国盛明皇师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8章 刘良佐湖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节 武昌城的颓势与辽国公的湖广方略

江汉平原的暮春,湿气裹着长江的水汽,沉甸甸地压在武昌城上空。城北的粮库外围,几个饥肠辘辘的百姓蜷缩在墙角,眼巴巴望着紧闭的库门,而库内值守的士兵却斜靠在粮囤上,偷偷将袋中粮食倒给自己带来的家仆;城南的校场上,稀稀拉拉的士兵拿着生锈的长矛,有气无力地比划着,队列歪歪扭扭,甚至有人趁着操练间隙溜到一旁的树荫下打牌赌钱;长江码头边,几艘破旧的战船搁浅在滩涂,船底长满青苔,甲板上散落着腐烂的绳索——这是刘良佐抵达武昌的第三天,眼前的景象,比他在南京辽国公府领命时,王磊用红笔在《湖广舆图》上圈出的“军疲、粮缺、政乱”三个词,还要触目惊心。

刘良佐身着玄色织金武官袍,腰间悬着王磊亲授的“湖广总兵”鎏金令牌,令牌上雕刻的“镇楚安邦”四字,在灰蒙蒙的天光下仍透着威严。他年近四十,身形魁梧,脸上带着几分久经沙场的沧桑,右脸颊一道浅浅的疤痕,是早年在安徽与流寇作战时留下的印记。此刻,他站在武昌总兵府的露台前,目光扫过城中乱象,眉头紧紧蹙起——三天前,他刚到武昌时,不仅看到军队涣散、粮库空虚,还发现地方官与将领相互勾结,虚报兵额、克扣军饷,甚至有将领暗中与湖南的流寇残余往来,企图倒卖军械牟利。

三天前,南京辽国公府的书房里,檀香袅袅,王磊站在巨大的舆图前,手指落在湖广的版图上,沉声道:“明辅(刘良佐字),湖广是大明的‘腹心粮仓’,东连江西、安徽,西接四川、贵州,北邻河南,南抵广东,长江横贯其中,既是南北物资转运的枢纽,也是北伐军最重要的粮源地。如今湖广有三大症结,你需逐一破解。”

说着,王磊用三根手指依次点在舆图上的三个红点:“其一,军备废弛。原湖广卫所军队号称十万,实则能战之兵不足四万,且多为老弱病残,武器多为崇祯初年的旧制刀枪,燧发枪不足千支,战船更是年久失修,连长江航道的巡逻都难以维持。更严重的是,将领们各自为战,武昌的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与长沙的陈泰部互不统属,甚至为争夺粮饷多次发生摩擦,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其二,粮食短缺。去年江汉平原遭遇洪涝,大片稻田被淹,粮食减产近四成,而地方官与豪强勾结,囤积居奇,将粮价抬高三倍,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流民遍布武昌、长沙城郊,甚至有饥民铤而走险,加入流寇残余。其三,治理混乱。湖广下辖的荆州、襄阳、常德等地,土司与地方官矛盾尖锐,有的土司甚至截留朝廷赋税,私设关卡,阻碍物资流通,而地方官因忌惮土司势力,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乱象滋生。”

刘良佐当时单膝跪地,双手接过王磊递来的令牌,沉声道:“国公爷放心,末将定在三个月内整训出精锐之师,半年内稳定粮价、安置流民,一年内理顺湖广治理,让‘湖广熟,天下足’的名号重现,为北伐军提供充足粮饷!”

王磊扶起他,从案上拿起一个锦盒,递给刘良佐:“这里面有三样东西,是你镇抚湖广的根基。第一,五万石粮食、八千支燧发枪、两百门轻型火炮,还有配套的弹药与两千套农具,分三批从江南经漕运入长江,半月内陆续抵达武昌、长沙、荆州三地,用于赈济流民、整训军队;第二,《湖广治要策》,里面详细记载了军队整训的新式操典、江汉平原水利修复方案,以及与左梦庚部的协同防御计划,尤其提到左梦庚虽年轻气盛,但有勇有谋,你需以‘联而不合’的策略与其相处,既借助其部战力,又要通过划定防区、共享粮饷形成制衡,避免其独大;第三,调派三十名情报司暗探、二十名江南农师与十名水利工匠,暗探帮你查清地方官与将领的勾结情况,农师负责推广耐旱稻种与新式农具,水利工匠则指导修复江汉平原的堤坝与水渠。”

王磊顿了顿,又指着舆图上的江汉平原,补充道:“湖广的核心是‘粮’,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是产粮重地,必须优先修复受损的水利设施,尤其是荆江大堤与汉江下游的排水渠,这两处若再溃决,今年秋收恐难保障。另外,左梦庚部驻守武昌,你可将长沙、荆州划为自己的防区,重点整训当地军队,同时在武昌与长沙之间修建粮道驿站,确保粮食能快速转运,既满足本地需求,又能及时支援北伐前线。对流寇残余与不服从的土司,需‘剿抚并用’,对愿意归顺的,可给予安抚,对顽抗者,务必严惩,以儆效尤。”

此刻,刘良佐摩挲着怀里的《湖广治要策》,想起王磊的嘱托,眼神逐渐坚定。他转身走进总兵府,召集湖广的各级将领与地方官议事。议事厅内,气氛压抑,武昌知府赵文渊、长沙副将陈泰、左梦庚部的参军李修等人,要么低头摆弄着衣袖,要么偷偷用眼角余光打量刘良佐,显然对这位新上任的总兵心存戒备。

“诸位,”刘良佐坐在主位上,声音洪亮,“本官奉国公爷之命,镇守湖广,今日召集大家,是要解决眼下的三件大事:整军、稳粮、安境。”他目光扫过众人,“首先说整军,三日内,武昌、长沙、荆州三地的卫所士兵全部到各自校场集合,进行整编。凡年龄超过四十五岁、身体残疾者,一律退伍,发放安家银二十两;年轻力壮者,重新登记造册,编入‘湖广镇楚军’,分驻三地,由本官统一调度。凡虚报兵额、克扣军饷者,一经查实,军法处置!”

话音刚落,左梦庚部的参军李修站了起来,他身材瘦削,眼神狡黠,抱拳道:“李总兵,左将军(左梦庚)的部队驻守武昌,肩负长江防务,若是贸然整编,恐影响江防安全,不如先由左将军自行整训,再向总兵大人报备?”

刘良佐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情报司暗探送来的密报,扔在李修面前:“李参军,你还是先管好自己吧!情报司查得清清楚楚,左梦庚部虚报兵额五千人,克扣军饷三万两,这些银子,一部分流入左将军的私囊,一部分被你等参军瓜分,甚至有部分军械被你们偷偷卖给湖南的流寇残余,这就是你说的‘肩负江防安全’?”

密报上附着详细的账目与证人名单,甚至有李修与流寇往来的书信。李修脸色瞬间惨白,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总兵大人饶命!这都是左将军的主意,与属下无关啊!”

刘良佐没有理会他的辩解,朝亲兵挥了挥手:“把李修押入大牢,派人通知左梦庚,让他即刻来武昌总兵府议事,若敢推诿,以抗命论处!”

亲兵们上前,将李修拖了下去。议事厅内的将领与地方官们吓得大气不敢出,再也没人敢提出异议。刘良佐趁机宣布另外两条命令:“赵知府,你负责统计武昌、长沙、荆州三地的流民数量,开放各地粮库,向流民发放粮食,每人每日发粮一斤、杂粮二两,持续十日,同时在城郊搭建临时安置点,防止流民聚集生乱;陈副将,你返回长沙后,立刻查封当地粮商的粮仓,查清囤积粮食的数量,对恶意抬高粮价者,一律没收粮食,平价出售给百姓。”

赵文渊与陈泰连忙领命。散会后,刘良佐立刻派人前往左梦庚的军营。左梦庚得知李修被抓,又看到密报上的证据,知道无法抵赖,只得硬着头皮来到总兵府。见到刘良佐,他单膝跪地:“末将左梦庚,参见总兵大人,属下治军不严,让大人见笑了。”

刘良佐扶起他,语气缓和了几分:“左将军,你父亲左良玉将军曾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国公爷也知你有勇有谋,此次之事,若你能主动退回克扣的军饷,配合整训军队,本官可以不追究你的责任,还会向国公爷举荐你,让你继续驻守武昌,负责长江防务。”

左梦庚大喜过望,连忙道:“末将愿退回所有军饷,全力配合大人整训!今后,属下的部队任凭大人调度!”

刘良佐点点头,与左梦庚商定了整训计划:左梦庚部保留三万兵力,编入“湖广镇楚军”,仍驻守武昌,负责长江航道巡逻与武昌城防;刘良佐则亲率五千亲兵,前往长沙,整训当地的两万军队,同时派副将前往荆州,整训一万军队,形成“武昌、长沙、荆州”三足鼎立的防务格局。

当天下午,王磊派来的首批物资抵达武昌,包括两万石粮食、三千支燧发枪与五十门火炮。刘良佐立刻下令,将粮食分发给武昌、长沙、荆州三地的流民,燧发枪与火炮则优先发放给左梦庚部与长沙的军队。百姓们领到粮食,纷纷对这位新上任的总兵赞不绝口,军队的士气也随之高涨。

三天后,各地军队整编正式开始。刘良佐亲自前往长沙校场,看着士兵们逐一登记造册,淘汰老弱,选拔精壮。对于那些因担心被淘汰而心存不满的士兵,他亲自上前安抚:“兄弟们,退伍不是抛弃你们,安家银足够你们回家置办薄田、养家糊口;留下的,只要好好训练,不仅能拿足额军饷,还能凭战功晋升,为家人争光!”

士兵们听了,情绪逐渐稳定。经过五天的整编,最终组建起八万“湖广镇楚军”,其中武昌三万(左梦庚部)、长沙三万(刘良佐亲率)、荆州两万(副将统领)。刘良佐按照《湖广治要策》中的新式操典,将军队分为步兵、骑兵与水师,每日操练四个时辰:步兵练习队列与燧发枪射击,骑兵练习马上劈刺与机动战术,水师则前往长江与洞庭湖,修复战船,练习水战。

期间,王磊派来的使者抵达武昌,带来了一封书信与一套《江汉水利图》。书信中写道:“明辅,闻你已处置李修,与左梦庚达成协同,整训军队初见成效,甚慰。湖广粮食增产的关键在水利,随信附上的《江汉水利图》,标注了荆江大堤的受损段落与汉江下游排水渠的修复方案,可优先组织流民与士兵修复这两处,既能解决水利问题,又能给流民提供生计。另外,已从江南调运耐旱稻种‘江南早’三万斤、新式曲辕犁两千具,派十名农师前来指导种植,这些稻种成熟期短、耐旱性强,适合江汉平原的土壤,可在水淹后的稻田里推广,确保今年秋收能有收成。左梦庚部虽已归顺,但需派监军入驻,防止其再次生乱,同时在武昌与长沙之间修建十座粮道驿站,每座驿站派驻百人,负责粮食转运与安全,确保粮道畅通。”

刘良佐看着图纸上详细的水利规划与稻种介绍,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立刻召集水利工匠与农师,商议水利修复与作物推广计划:“派五千士兵与两万流民,前往荆江大堤与汉江下游,分两段同时修复水利设施,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农师分赴武昌、长沙、荆州三地,指导百姓种植‘江南早’稻种,免费发放种子与曲辕犁,鼓励大家开垦荒地。”

工匠与农师领命而去。刘良佐则亲自前往荆江大堤查看,只见大堤多处出现裂缝,部分堤段甚至有坍塌的迹象,江水不时从裂缝中渗出。他立刻下令,让士兵与流民先用沙袋堵住裂缝,再用水泥与石块加固堤身——王磊特意从江南调运了一千吨水泥,专门用于水利修复。

在刘良佐的指挥下,士兵与流民们干劲十足,每天从清晨忙碌到傍晚。刘良佐也与大家同吃同住,亲自搬运沙袋、搅拌水泥,丝毫没有总兵的架子。流民们见总兵如此亲民,更是卖力,原本预计一个月的工程,二十五天就顺利完成。荆江大堤重新变得坚固,汉江下游的排水渠也畅通无阻,江汉平原的农田终于摆脱了洪涝的威胁。

与此同时,农师们在各地推广“江南早”稻种与曲辕犁,百姓们很快掌握了种植技巧。看着田地里冒出的嫩绿稻苗,农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刘良佐知道,只要后续风调雨顺,今年湖广的粮食产量定能大幅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王磊的运筹帷幄与朝廷的支持。

第二节 两湖粮仓的复兴与湖广的防务新局

洞庭湖平原的初夏,阳光透过稻苗的缝隙,在田埂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刘良佐站在一片稻田旁,看着农民们用新式曲辕犁耕地,动作比用旧式犁具快了一倍,田里的“江南早”稻苗已长到半尺高,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农师老张走到他身边,笑着说:“总兵大人,这‘江南早’果然名不虚传,耐旱又早熟,按这长势,今年秋收时,每亩能比往年多收两石粮!”

刘良佐点点头,心里十分欣慰。这是他抵达湖广的第四个月,经过四个月的治理,湖广的局面已焕然一新:军队整编完成,八万“湖广镇楚军”战力初显;荆江大堤与汉江排水渠修复完毕,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农田得到有效灌溉;“江南早”稻种推广顺利,各地荒地被大量开垦,粮价逐渐回落,流民基本得到安置;武昌与长沙之间的十座粮道驿站也已建成,粮食转运效率大幅提升。

“老张,还要辛苦你,多教农民们一些田间管理的技巧,确保稻苗能顺利成熟。”刘良佐拍了拍老张的肩膀,“另外,让农师们去荆州一趟,那边的土壤更适合种棉花,教百姓们种些棉花,既能自己织布做衣,多余的还能卖钱,增加收入。”

老张领命而去。刘良佐则骑马前往长沙城内的粮道驿站,查看粮食转运情况。驿站内,数十辆马车装满粮食,正准备运往武昌,再通过长江漕运送往北伐前线。驿站驿丞见到刘良佐,连忙上前汇报:“总兵大人,目前长沙、荆州两地的粮库已储粮三十万石,每日向武昌转运两万石,预计一个月后,可向北方输送五十万石粮食,完全能满足北伐军的需求!”

刘良佐满意地点点头:“好!继续保持这个速度,同时要确保粮食运输安全,派士兵护送每一支粮队,防止流寇或土匪劫掠。”

就在这时,亲兵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报:“大人,情报司探得消息,湖南西部的辰州土司杨应龙,勾结贵州的流寇残余,聚众一万,占据辰州城外的天门山,劫掠过往粮队,甚至扬言要攻打辰州城!”

刘良佐脸色一沉,想起王磊在《湖广治要策》中提到的“对顽抗土司,务必严惩”。他立刻召集将领们议事,决定亲率五千士兵,前往辰州平定叛乱。临行前,他派人通知左梦庚:“左将军,辰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我率部前往平叛,武昌的防务与粮食转运,就交给你了,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左梦庚接到消息后,立刻回信表示会全力配合,同时派五千水师沿长江而上,支援辰州平叛。

刘良佐率领大军抵达辰州后,并没有立刻进攻天门山。他先派人前往辰州城内,了解杨应龙的情况。当地百姓告诉刘良佐,杨应龙原本只是个小土司,因不满地方官征税过重,才聚众叛乱,但其手下的流寇残余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对其又怕又恨。

刘良佐心里有了主意。他派使者前往天门山,面见杨应龙,说:“总兵大人知道你是因赋税过重才叛乱,若你能交出流寇残余,解散部众,朝廷可免你叛乱之罪,还会减免辰州三年赋税,派农师教你部民种植水稻与棉花,改善生活。”

杨应龙得知后,犹豫不决。他手下的流寇首领却怕被交出处死,极力劝说杨应龙抵抗:“土司大人,刘良佐只是想骗你投降,一旦你解散部众,他定会翻脸不认人!咱们占据天门山天险,他奈何不了咱们!”

杨应龙被说动,拒绝了刘良佐的招降,还杀了使者。刘良佐大怒,下令进攻天门山。天门山地势险要,山路崎岖,杨应龙的部众凭借险要地形,多次打退明军的进攻。刘良佐见状,改变战术,派两千士兵从正面佯攻,吸引杨应龙的注意力,自己则率领三千士兵,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从一条隐蔽的小路绕到天门山后方,突袭杨应龙的大营。

战斗打响后,正面的明军与杨应龙的部众展开激烈厮杀。杨应龙亲自坐镇大营,指挥作战,却没想到明军会从后方突袭。当刘良佐率领士兵冲进大营时,杨应龙的部众顿时乱作一团,流寇残余更是争相逃跑。杨应龙见大势已去,想要自刎,却被明军士兵拦下。

平定叛乱后,刘良佐下令,将流寇残余全部斩首示众,杨应龙则被押往武昌,交由朝廷处置。随后,他兑现承诺,减免辰州三年赋税,派农师前往辰州,教当地百姓种植“江南早”稻种与棉花,还在辰州修建了一座粮仓,用于储存当地的粮食。

辰州平叛的消息传回武昌与长沙,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对刘良佐的敬畏又多了几分。左梦庚也对刘良佐更加佩服,主动派人前往长沙,表示愿意加强与长沙、荆州两地军队的协同训练,共同守护湖广防务。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良佐全力推动湖广的农业生产与防务建设。在农业方面,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江南早”稻种获得丰收,每亩产量比往年增加两石,湖广各地的粮库很快被装满,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还能向北方输送粮食。刘良佐按照王磊的指示,开始组织粮食转运,通过长江漕运与粮道驿站,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伐前线,仅半年时间,就输送粮食二百万石,超额完成了王磊下达的任务。

在防务方面,刘良佐与左梦庚定期举行联合军演,武昌的水师与长沙、荆州的陆军协同作战,演练水陆军配合、粮道保卫等战术,军队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同时,他还派人前往湖广各地的土司驻地,宣谕朝廷新政,对愿意归顺的土司给予安抚,对不服从的则进行威慑,很快就理顺了土司与地方官的关系,湖广的治理逐渐走上正轨。

期间,王磊派来的使者再次抵达武昌,带来了朝廷的嘉奖令:“刘良佐镇守湖广,整训军队八万精锐,平定辰州土司叛乱,修复水利设施,推广新式作物,年输粮二百万石支援北伐,功勋卓着,特封为‘楚侯’,赏白银万两,绸缎千匹!”

刘良佐接过嘉奖令,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王磊的运筹帷幄与朝廷的支持,也离不开左梦庚部的配合与湖广百姓的努力。他站在武昌的长江码头上,望着往来穿梭的粮船与训练有素的水师战船,心里暗暗发誓:“国公爷,朝廷,百姓,我刘良佐定当继续努力,守护好这片‘湖广熟,天下足’的沃土,为北伐的胜利、为大明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此时的湖广,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军疲、粮缺、政乱的地方。长江航道上,水师战船巡逻有序;田地里,稻浪翻滚,棉花遍野;城镇里,市集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军营中,士兵们训练刻苦,士气高昂。这片大明的腹心粮仓,在刘良佐的治理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北伐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粮饷支持,成为大明复兴路上最坚实的“粮袋子”。

而在武昌与长沙之间的粮道驿站,每天都有大量的粮食被装上马车与漕船,朝着北方疾驰而去。这些粮食,不仅承载着湖广百姓的希望,更承载着大明复兴的梦想,一路向北,为前线的将士们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刘良佐知道,只要湖广的粮食不断,北伐的胜利就多一分希望,而他,会用自己的一生,守护好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

《回到明末做皇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到明末做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无限武道求索颜语新书神道丹尊灵气复苏,从承包山头开始二少爷的宠妻日常午后香茶新书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异世大陆:DNF全职圣骑士龙游天下之龙珊情缘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斗战魔帝追你没商量错爱首席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别笑哥抓鬼呢女配是重生的末世:极度崩坏爹地你老婆又拉仇恨了重生之我要冲浪老子是条龙
经典收藏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男卑女尊修仙界逍遥小地主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我在大明得长生汉末大混子大乾:帝国独裁者阿尤布王妃明末求生记明贼我妻上将军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重生明末,我是反贼张献忠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风水卜卦这个三国太可怕了!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扬帆明海
最近更新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明朝的名义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大楚武信君带着漫威回北宋大乾风云起苍穹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回到明末做皇帝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汉疆喋血风云录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英烈传奇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