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首页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暴吏光荣使命1937大唐再起唐伯虎现代寻芳记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大唐万户侯大明:家妻上将军小生真不是书呆子带着农场混异界一等家丁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6章 周婉宁军饷改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节:按功定饷,激发士气

锦州帅府的冬日,寒风卷着碎雪拍打窗棂,议事厅内却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王磊身着厚重的玄色锦袍,指尖捏着一份来自辽东的军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军报是祖大寿亲笔所写,字迹潦草却透着焦虑——辽东驻军近期操练积极性锐减,甚至有士兵在营房内偷偷抱怨“拼死作战与混日子拿一样的饷银,不如躺平保命”,上月清剿女真叶赫部残余势力时,竟出现前排士兵畏缩不前、后排士兵观望的情况,若非祖大寿亲自提刀督战,斩杀三名逃兵震慑全军,险些让叛乱势力突破防线,劫掠周边村落。

“国公爷,不仅辽东,中原曹变蛟将军也传来类似军报。”负责财政的周婉宁捧着一叠厚重的军饷账目,轻声补充道,“咱们目前实行的军饷制度,还是沿用前明的‘按职级定饷’老规矩——百户月饷三两白银,千户五两,总兵十两,不管士兵是否上战场、是否立功、操练是否用心,只要职级不变,军饷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久而久之,军营里滋生了‘混资历’的风气,老油条们靠着年限熬到职级,天天混日子;新兵蛋子拼尽全力,却看不到出头的希望,士气自然一落千丈。”

王磊放下军报,接过账目仔细翻看,只见每页账目中,士兵姓名后都只标注着职级与固定军饷,如“辽东左营百户张某,月饷三两”“中原右营千户李某,月饷五两”,从头到尾找不到任何与“战功”“操练表现”“任务完成度”相关的记录。“按职级定饷,看似一碗水端平,实则是最大的不公。”王磊将账目重重拍在案上,目光扫过厅内的兵部官员与各防区将领代表,“军队的根基是士气,士兵上战场拼命,为的不仅是保家卫国,更是为了让家人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若让他们觉得‘立功无用、拼命吃亏’,打起仗来谁还会冲锋陷阵?军饷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快!”

周婉宁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长达二十页的《军饷制度调研表》,递到王磊面前:“国公爷,臣上月已悄悄派了十名亲信,分赴辽东、中原、西南三地驻军,明察暗访收集意见。士兵们普遍希望能‘多劳多得、有功必赏’,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将领们则担心‘按功定饷会引发内部攀比,难以管理’,尤其是一些老将领,怕新制度打破他们靠资历得来的‘优势’。”

王磊接过调研表,逐页仔细翻看,上面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辽东左营有个叫赵虎的普通士兵,在平定叶赫部骚扰时,孤身冲入敌阵斩杀三名敌人,还救回了两名受伤的战友,却因职级只是“普通士兵”,月饷仅二两白银,远不如混日子的百户;中原右营有个叫陈峰的百户,靠着钻营巴结上司,多年未上战场,却以“管理后勤”为由,每月多领一两“补贴”,比前线作战的千户军饷还高;西南孙传庭麾下有个叫王勇的斥候,多次深入土司领地侦查,带回关键军情,却因“未直接斩杀敌人”,从未得到额外奖励,心灰意冷之下险些退伍。

“问题的根结,就在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王磊合上调研表,语气斩钉截铁,“改革就要彻底打破这种僵化的制度,让每个士兵都能靠自己的本事拿到更多军饷,让立功者有实实在在的甜头,让混日子者再也混不下去!”

他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全军防区图》前,手指沿着辽东、中原、西南的防线缓缓滑动:“辽东要防备后金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中原要镇抚流寇余孽、保护百姓秋收,西南要监控土司动向、防止叛乱,每个防区的士兵都在流血流汗,若军饷不公,不仅会寒了他们的心,还会动摇咱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防线。周婉宁,你牵头,联合兵部、各防区将领,立刻制定一套‘按功定饷’的新制度,核心原则就是‘基础保障托底,战功激励提效’,既要让士兵无后顾之忧,又要让他们有奋斗的动力。”

周婉宁躬身应诺,却面露难色:“国公爷,‘按功定饷’的关键在于‘如何公平评定战功’,若标准模糊不清,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比如,冲锋陷阵斩杀敌人算功,那驻守后方保障粮草、救治伤员的士兵,他们的付出算不算功?操练时成绩优异,却没机会上战场的士兵,又该如何激励?”

王磊早有深入考量,当即给出明确方向:“战功评定必须覆盖全军,不能只看前线作战。咱们把战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作战功’,专门针对前线士兵,以斩杀敌人数量、缴获物资多少、攻克阵地大小、是否负伤为标准,由所在部队将领现场记录,战后汇总审核,比如斩杀一名普通敌人记1功分,斩杀一名将领记5功分,缴获一匹战马记2功分,负伤仍坚持作战加3功分;第二类是‘操练功’,针对全军所有士兵,每月组织体能(负重行军、射箭)、兵器(燧发枪射击、刀枪使用)、阵法(队列配合、攻防演练)三项考核,每项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优秀记2功分,良好记1功分,合格与不合格无分,连续三月优秀者额外奖励5功分;第三类是‘后勤功’,针对负责粮草运输、军械维护、伤员救治、驿站补给的士兵,按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比如粮草运输无损耗记2功分,军械维护及时保障作战记1功分,救治十名伤员记3功分。这三类战功均可兑换额外军饷,且与基础饷分开发放,让士兵们清楚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来的’。”

为了让制度更具操作性,王磊与周婉宁、兵部尚书张谦及曹变蛟、祖大寿的副将们展开了长达三日的细节推敲——

关于基础饷,考虑到不同防区的风险差异,制定“差异化基础饷”:辽东、西南等边境防区,普通士兵基础饷为三两白银\/月,军官按职级翻倍(百户六两、千户十两);中原防区因相对安稳,普通士兵基础饷为二两五白银\/月,军官职级翻倍;后勤部队(驿站、粮道、医馆)普通士兵基础饷为二两白银\/月,军官职级翻倍。基础饷按月发放,直接送到士兵家属手中(若士兵无家属,则由军营统一保管,待退伍时一并发放),确保士兵“家里有保障”。

关于战功饷,实行“功分兑换制”:1功分可兑换1两白银,或兑换2匹布、5石粮食(由士兵自主选择);每月底统计士兵功分,次月初与基础饷一同发放,同时为每个士兵建立“军功档案”,详细记录功分来源,作为日后晋升、奖励的依据。此外,设立“军功奖励库”,由周婉宁负责管理,在锦州、沈阳、开封、成都四地设立分库,存放绸缎、布匹、粮食、农具等物资,士兵可根据需求,将功分兑换为物资带回家乡,解决“偏远地区士兵白银难以流通”的问题。

关于争议最大的“战功评定监督”,王磊提出设立“军功审核委员会”,由三层人员组成:第一层是“部队初审组”,由所在部队的将领、士兵代表(每百人推选1名)组成,负责记录与初审本部队士兵的战功;第二层是“防区复审组”,由各防区总兵、兵部派驻官员、地方乡绅代表组成,负责审核本防区的战功记录;第三层是“帅府抽查组”,由王磊亲自挑选亲信、户部与兵部骨干组成,每月随机抽查各防区20%的战功记录,一旦发现虚报战功(如伪造斩杀敌人数量、篡改考核成绩、夸大后勤贡献),则对相关责任人严惩:士兵取消当月战功饷,降为“试用士兵”(基础饷减半);将领降职一级,扣发半年军饷;审核人员若失职,直接革职查办,永不录用。

经过反复打磨,《全军按功定饷制度细则》终于拟定完成,共包含“基础饷标准”“战功评定细则”“功分兑换规则”“监督审核流程”“违规处罚办法”五大部分,共计三十六条,内容详实、权责清晰。王磊亲自在细则首页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锦州帅府”的朱红大印,下令:“即刻在辽东、中原两地先行试点推行,为期三个月。周婉宁,你亲自前往辽东,监督试点执行,重点解决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曹变蛟副将李信,你返回中原,协助曹将军落实试点,务必让每个士兵都清楚制度、认可制度;每月底,两地需提交试点情况报告,三个月后根据试点效果,在全军(包括西南、沿海)全面推广。”

周婉宁带着《细则》,率领十名户部官员,快马加鞭赶往辽东。抵达祖大寿的军营时,士兵们正因“军饷改革”的传闻议论纷纷:老油条们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混日子”的好日子到头;新兵与前线士兵则充满期待,盼着新制度能“让付出有回报”。周婉宁没有急于推行,而是按照王磊的指示,先召开将领会议,逐字逐句讲解《细则》,解答将领们的疑问,统一思想;随后在军营广场召开“全军动员大会”,现场演示“战功计算与兑换”流程,还特意请来此前调研中提到的“赵虎”——那个斩杀三名敌人却未获额外奖励的士兵,当场为他补发了3功分(折合3两白银)的“作战功饷”。

“兄弟们,新制度的核心就是‘多劳多得、有功必赏’!”周婉宁站在高台上,声音透过寒风传遍广场,“你们在战场上多杀一个敌人,操练时多拿一个优秀,后勤时多尽一份力,就能多拿一份功分、多领一份军饷,还能兑换物资给家里人改善生活!国公爷说了,你们为朝廷流血流汗,朝廷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更不会让混日子的人占便宜!”

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赵虎捧着沉甸甸的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跪倒在地,对着锦州方向叩首:“谢国公爷!俺赵虎以后一定拼命打仗、认真操练,绝不辜负国公爷的信任!”

然而,改革推行半月后,周婉宁便传回了棘手的消息:部分老将领抵触情绪严重,尤其是辽东左营副总兵孙奎,仗着自己是“从龙之臣”(早年跟随王磊平定蒙古),竟暗中授意手下“少记新兵与前线士兵的战功,多给亲信与老部下加分”。比如,一名新兵在操练中射箭十中九,却被评为“良好”(仅1功分),而孙奎的亲信射箭十中五,却被评为“优秀”(2功分);前线士兵斩杀两名敌人,只记录1名,而孙奎的老部下斩杀1名敌人,却记录为2名。此事已在新兵与前线士兵中引发不满,若不及时解决,恐会动摇试点根基。

王磊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孙奎这是在拿军队的士气当儿戏!若纵容这种行为,改革只会沦为空谈!”他当即决定,亲自前往辽东,处理此事,杀一儆百。

抵达辽东军营的次日,王磊没有声张,而是换上普通士兵的铠甲,混入孙奎的左营,亲自观察操练与战功记录情况。他亲眼看到,在射箭考核中,孙奎的亲信张五射箭十中五,负责记录的文书却毫不犹豫地写下“优秀”;而新兵王二射箭十中九,文书却以“姿势不标准”为由,评为“良好”。当晚,王磊召集“军功审核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在军营大帐内召开“战功核查会”,当场拿出自己白天记录的考核成绩与孙奎上报的记录进行对比,证据确凿。

孙奎脸色煞白,却仍强词夺理:“国公爷,张五跟随我多年,在平定蒙古时立过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给点功分,也是为了稳定军心;王二是新兵,年轻人经得起打磨,晚点给奖励也不迟……”

“稳定军心靠的是公平公正,不是偏袒纵容!”王磊厉声打断他,声音震得帐内烛火摇曳,“你偏袒亲信,寒的是所有新兵的心,是前线拼命士兵的心!今天你能给张五虚报1功分,明天其他将领就能虚报10功分,长此以往,军饷改革会变成‘按关系定饷’,士兵们会觉得‘再努力也不如有个好靠山’,到时候谁还会为咱们打仗?这样的‘稳定’,只会让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弱,让咱们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线土崩瓦解!”

王磊当即下令,免去孙奎副总兵之职,降为普通士兵,发配到最艰苦的辽东边境堡垒戍边;负责记录的文书因“弄虚作假”,直接革职,杖责三十后驱逐出军营;为新兵王二补发1功分,并公开道歉;同时将处理结果在全军公示,附上孙奎虚报战功的证据,让所有士兵与将领都明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搞特殊”。

这一雷厉风行的处置,彻底震慑了所有抵触改革的将领。此后,辽东、中原的试点推行愈发顺利,士兵们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操练场上,士兵们主动加练,争当“优秀”;战场上,士兵们奋勇冲锋,争抢战功;后勤部队的士兵们也一丝不苟,全力保障,生怕自己的“后勤功”比别人少。

三个月试点结束后,祖大寿与曹变蛟分别递交了《试点成效报告》:辽东防区,士兵操练考核优秀率从试点前的30%提升至70%,作战时士兵冲锋率提升50%,上月清剿后金残余势力时,仅用一日便攻克敌营,缴获物资比以往多三成;中原防区,士兵逃亡率下降80%,主动请缨参与“清剿流寇余孽”任务的士兵增加两倍,粮道运输损耗率从10%降至3%。

王磊看着两份报告,对周婉宁笑道:“这就是公平的力量。军饷改革看似是‘发银子’的小事,实则是‘聚人心’的大事。只要让士兵们看到‘付出就有回报’,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咱们卖命,为守护这片土地拼命。”他当即下令,在全军范围内全面推广《按功定饷制度细则》,同时要求周婉宁每季度提交“制度执行情况报告”,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确保制度长期有效。

第二节:核查军费,削减冗余

按功定饷制度在全军全面推广后,士兵士气高涨,军队战斗力显着提升,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周婉宁捧着最新的军费账目,忧心忡忡地走进王磊的书房:“国公爷,按功定饷虽激发了士气,但军费开支也随之大幅增加,上月全军军费支出比改革前多了十五万两白银(其中战功饷占十二万两)。照这个趋势,年底国库恐难支撑,尤其是西南孙传庭将军还需增购一批火炮,徐元明工坊也在扩大军械生产,处处都需要钱。”

王磊接过账目,仔细翻看了近一个时辰,发现除了按功定饷带来的“战功饷”额外支出,账目中还隐藏着大量“可疑”的开支:某部上报“马匹损耗”五十匹,却未附损耗原因(是战死、病死还是丢失),也没有相关凭证;某将领申请“后勤补贴”三万两白银,用途标注为“采购军营物资”,却没有采购清单与收据;还有不少“空额士兵”的军饷——名册上有名字,却查无此人,军饷照发不误(初步估算,全军空额士兵约三千人,每月空耗军饷近六万两白银);更离谱的是,某防区竟以“慰问士兵”为名,报销了“酒肉开支”五千两白银,实则是将领们私下聚餐的花费。

“这些冗余开支,才是军费紧张的真正根源。”王磊将账目重重拍在案上,语气中带着怒火,“按功定饷是‘开源’,让士兵们靠本事多拿钱;而核查军费、削减冗余就是‘节流’,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用在刀刃上。只有‘开源’与‘节流’结合,才能让军费既够用,又不浪费,真正支撑起咱们的军队与防线。”

他当即召集周婉宁、兵部尚书张谦、各防区财务官及徐元明(负责军械采购审核),召开“全军军费核查专项会议”。“从今日起,全军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军费核查,重点查三项内容:一是‘空额士兵’,彻底清查名册与实际士兵是否相符,揪出‘吃空饷’的蛀虫;二是‘虚报损耗’,核查马匹、军械、粮食等物资的损耗记录,查明是否存在‘虚报损耗、中饱私囊’的情况;三是‘不必要开支’,审查各类补贴、报销是否合理,砍掉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的开支。”王磊语气严肃,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周婉宁,你任核查总负责人,带领户部官员,联合各防区总兵、士兵代表,逐一核查每支部队的名册、物资、开支,务必做到‘人账相符、物账相符、钱账相符’,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纵容任何一个蛀虫!”

为了确保核查工作公正、彻底,王磊亲自制定了严格的核查流程与标准:

第一步,“名册核查——人账核对”。要求各部队在指定时间内,将所有士兵集中到军营广场,逐一核对名册与实际士兵:士兵需出示“身份令牌”(由帅府统一制作,刻有士兵姓名、编号、所属部队,令牌内藏有防伪标记),并当场报出自己的籍贯、入伍时间、家属信息;核查人员需对照“军籍档案”(由兵部统一管理,记录士兵详细信息),逐一核实,对不上号或无法出示令牌的,一律视为“空额士兵”,当场记录在案,并追查军饷去向。

第二步,“物资核查——物账核对”。要求各部队盘点所有物资(马匹、军械、粮食、药材等),与账目上的“库存记录”“损耗记录”进行对比:对于马匹,需核对耳标(每匹马都有唯一耳标)与“马匹档案”(记录马匹购入时间、健康状况、使用情况);对于军械,需核对编号与“军械登记册”;对于粮食、药材,需核对入库单、出库单与“消耗记录”。若物资实际数量与账目不符,或损耗记录无合理原因(如军械“损耗”却无损坏痕迹、粮食“损耗”却无霉变记录),则要求相关责任人说明情况,无法说明的视为“虚报损耗”。

第三步,“开支核查——钱账核对”。要求各部队提供所有军费开支的凭证(采购清单、收据、签收单、报销申请等),由核查人员逐一审查:对于“基础饷”“战功饷”,需核对发放记录与士兵签收单;对于“补贴”“报销”,需审查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如“后勤补贴”需有采购物资的明细与用途,“慰问开支”需有士兵签名确认);对于金额超过千两白银的开支,需由部队将领当面说明用途,并提供第三方证明(如采购商家、受益士兵的证言)。无凭证、凭证模糊或用途不合理的开支,一律视为“不必要开支”。

核查工作刚启动,便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中原防区某部将领刘达,为了掩盖自己“吃空饷”的行为(其部队名册上有三百人,实际只有两百五十人,五十人的军饷被他私吞),竟暗中销毁了部分“军籍档案”,还威胁士兵“不许说实话,否则就发配到边境苦役”。周婉宁派去的核查人员察觉异常,立刻向王磊汇报。

王磊得知后,怒不可遏:“刘达竟敢如此嚣张,公然对抗核查,必须严惩!”他当即决定,亲自带队前往该部,彻底查清此事。

抵达该部军营后,王磊没有直接找刘达,而是先以“视察军营”为名,深入士兵营房,与士兵们谈心。在一间破旧的营房里,几名士兵见王磊态度诚恳,终于吐露实情:“国公爷,刘将军的部队名义上有三百人,实际上只有两百五十人,那五十人的名字都是编的,军饷每个月都被刘将军拿走了。我们之前有人偷偷抱怨,结果被刘将军发配到了最苦的粮道当苦力,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王磊心中怒火中烧,却不动声色。他以“检阅部队战力”为名,让刘达集合全体士兵。刘达慌慌张张,临时从其他部队借了二十人充数,才勉强凑齐两百七十人,且多是老弱病残,与名册上“三百精锐”的描述严重不符。“刘将军,你的部队名册上有三百人,怎么只来了这么点?还有,这些士兵的精神面貌,怎么看也不像‘精锐’?”王磊厉声问道,目光如刀,直逼刘达。

刘达脸色惨白,支支吾吾地辩解:“国公爷,近日……近日有不少士兵生病请假,还有些在外出差执行任务,所以人不齐……这些士兵是因为刚完成任务,比较疲惫,不是不精锐……”

“是吗?”王磊冷笑一声,当即下令核查人员拿出“军籍档案”(幸好兵部存有备份),让士兵们逐一出示“身份令牌”并核对信息。结果只有两百五十人能拿出令牌并准确报出个人信息,其余二十人(刘达临时借来的)根本没有该部的“身份令牌”,信息也与档案不符。王磊当场下令,将刘达拿下,派亲卫搜查其营帐与家中,搜出白银五万两(折合五十名士兵一年的军饷)及大量绸缎、玉器(均为用空额军饷购买)。

“军费是士兵的救命钱,是军队的根基,是保家卫国的资本,你竟敢私吞!”王磊在全军面前宣布,将刘达斩首示众,没收的财产全部充入“军功奖励库”,用于奖励立功士兵;被他发配的士兵全部调回原部队,并补发拖欠的军饷;同时将刘达的罪行通报全军,警示所有将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这一严厉处置,彻底打破了将领们的侥幸心理,核查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经过两个月的全面核查,全军共查出空额士兵三千二百人,每月空耗军饷六万四千两白银;虚报损耗物资(马匹、军械、粮食等)折合白银二十一万两;不必要开支(假公济私的补贴、报销、聚餐等)十五万三千两。三项冗余开支加起来,每月可节省军饷六万四千两,累计可追回白银三十六万三千两,相当于全军四个月的军费开支!

周婉宁将核查结果汇总,向王磊汇报:“国公爷,这些冗余开支节省下来后,不仅能完全覆盖按功定饷带来的额外支出(每月十二万两战功饷),还能结余近四万两白银,足以支撑孙传庭将军增购火炮与徐元明工坊扩大生产的需求!”

王磊看着核查报告,却并未完全放松:“削减冗余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日后再出现‘吃空饷’‘虚报损耗’‘假公济私’的情况。否则,这次查完了,过不了多久又会死灰复燃。”他与周婉宁、张谦等人商议后,制定了三项“军费管控长效制度”:

第一项,“士兵身份动态备案制”。由兵部负责,为每个士兵制作“电子身份令牌”(徐元明工坊研发,令牌内嵌入刻有士兵信息的铜片,可通过专用工具读取),同时建立“全军军籍信息系统”,记录士兵的入伍、调动、退役、奖惩等信息,实现“一人一证、一人一档”;士兵调动或退役时,需在系统中及时更新信息,由接收部队或地方官府确认,防止“死籍”“空籍”;每月底,各部队需将士兵名册与系统信息核对,差异超过5%的,需向帅府说明原因。

第二项,“物资损耗全流程追溯制”。要求各部队对马匹、军械、粮食等重要物资,实行“从入库到损耗”的全流程记录:入库时,记录物资数量、质量、来源、负责人;使用时,记录使用者、使用时间、使用用途;损耗时,记录损耗原因、损耗程度、处理方式,并附上照片(徐元明工坊为各部队配备简易相机)与见证人签名;所有记录需录入“全军物资管理系统”,兵部与户部可随时抽查;损耗率超过10%的部队,需提交专项报告,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项,“军费开支阳光公示制”。每月初,各部队需将上月的军费开支明细(包括基础饷、战功饷、物资采购、补贴报销等),在军营公告栏与“全军军费公示平台”(供士兵家属查询)同时公示,公示期为7天;士兵及家属可对可疑开支提出异议,核查属实的,给予异议人50-500两白银的奖励;公示信息需经部队将领、士兵代表、财务官三方签字确认,确保真实准确。

同时,王磊将核查追回的三十六万三千两白银与每月节省的六万四千两军饷,按“三三一”原则分配:30%投入军械生产(支持徐元明工坊扩大燧发枪、火炮、弹药的产量,提升军队装备水平);30%用于改善士兵福利;30%补充国库储备;10%用于“军功奖励库”的物资采购。

在士兵福利改善方面,王磊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在各部队修建“标准化士兵宿舍”,配备床铺、被褥、桌椅、取暖设备(北方防区配备火炕,南方防区配备炭盆),确保士兵“住得暖、睡得香”;开设“士兵食堂”,提升伙食标准(普通士兵每日两荤一素,作战士兵每日三荤两素,节日加菜),由士兵代表组成“伙食监督组”,负责监督食材采购与烹饪卫生;设立“士兵探亲假”,普通士兵每年可回家探亲一次(15天),军官每两年探亲一次(30天),探亲路费与途中伙食费由军队承担;在军营内开设“士兵学堂”,聘请识字的军官或文人任教,教授士兵读书写字、算术记账,让士兵“退伍后有一技之长”。

在辽东军营,士兵们搬进崭新的宿舍,盖着厚实的被褥,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之前因战功饷拿到额外奖励的赵虎,用功分兑换了10石粮食,托人送回河北老家,不久后收到家书,信中说“粮食已收到,母亲的病有钱医治了,家里人都盼着你好好当兵,平安回来”。赵虎拿着家书,激动地对战友说:“国公爷不仅让咱们能多拿钱,还让咱们能安心打仗,这样的军队,咱们就算拼命也值了!”

军费改革推行半年后,周婉宁向王磊递交了《全军军费改革成效总报告》:

1. 军费收支:改革后半年,全军军费总支出比改革前减少12万两白银(主要来自冗余开支削减),同时因战功饷激励,士兵战斗力提升,物资损耗率下降15%,间接节省军费8万两白银;

2. 士兵状态:士兵满意度从改革前的60%提升至95%,逃亡率从10%下降至1.5%,主动请缨参与作战、训练、后勤任务的士兵增加3倍;

3. 军队战力:在近期清剿后金残余与流寇余孽的作战中,军队平均作战时间从5天缩短至2天,胜率从80%提升至98%,缴获物资增加40%;

4. 装备水平:徐元明工坊每月生产的燧发枪从500支提升至1000支,火炮从50门提升至100门,全军燧发枪配备比例从50%提升至75%,火炮配备比例从30%提升至55%。

王磊看着报告,心中感慨万千:“军饷改革看似是‘钱的问题’,实则是‘人心的问题’。士兵们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图的不过是‘公平’与‘安稳’——公平地获得回报,安稳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只要咱们守住这两点,军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战斗力,就能守住这片土地,护住天下百姓。”

此时,亲卫传来紧急消息:崇祯派使者秘密前往西北,试图拉拢尚未归附的小股明军旧部(约五千人),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在陕南边境骚扰孙传庭的防区,扰乱咱们的粮道。王磊放下报告,目光投向舆图上的西北方向,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经过军饷改革,咱们的军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人心凝聚,早已不是崇祯能随意撼动的。他对周婉宁说:“立刻传信给孙传庭将军,让他加强陕南布防,若崇祯拉拢的旧部敢来挑衅,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跟着崇祯混,不如跟着咱们干’!另外,从节省的军费中调拨五万两白银,给孙传庭将军增购二十门火炮,确保万无一失。”

周婉宁躬身应诺,心中充满敬佩。她知道,王磊的军饷改革,不仅解决了军费紧张的问题,更凝聚了全军的人心,为日后平定天下、终结乱世,打下了最坚实的军事根基。而这,只是王磊“安天下”大业中的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只要坚守“以士兵为本、以公平为纲”的理念,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四海升平、百姓安乐”的愿景。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到明末做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战龙归来林北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波矮子的开挂人生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赘婿出山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这个明星只想学习神医御兽后我的竹马是男配让你选召唤兽,你却在选老婆?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别笑哥抓鬼呢扉页空间食妖奇谭足坛幸运星无上炼体闪婚之谈少的甜妻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
经典收藏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风水卜卦抗战:龙国无敌军团墓园崛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大乾:帝国独裁者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逍遥小地主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来自深海的他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汉末大混子北明不南渡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穿越之边疆崛起
最近更新谋天录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穿越到古代当农民?财倾山海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宫闱明君路三国:一代谋圣陈渡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撰鼎记大明金算盘侯府杂役秒变大佬梦主:从拾荒开始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