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山东民变,火速出兵
赤峰互市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王磊刚在乌兰其其格递上的《互市后续优化方案》上签下“依议推行”的朱批,锦州帅府的亲卫便捧着一封火漆印鉴格外醒目的急报,踉跄着闯入议事厅。彼时,王磊正对着舆图,规划着下一处蒙汉互市的选址——经赤峰互市三个月的成功运转,蒙古部落归附之心愈发坚定,他计划在蒙晋交界的大同附近再设一座互市,彻底打通北方贸易通道。
“国公爷!山东急报,济南府、青州府爆发大规模民变,乱民已攻占三座县城,地方官府无力镇压,请求火速驰援!”亲卫单膝跪地,声音因急促奔跑而带着喘息,急报上“民变”“攻城”等字眼在日光下刺得人眼生疼。
王磊心中一沉,放下手中的朱笔,快步上前接过急报。展开信纸,山东巡抚杨文岳的笔迹潦草而慌乱,详细叙述了民变的起因与现状:自入春以来,山东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济南、青州、兖州三府连续两个月无有效降雨,地里的冬小麦尽数枯死,河床干裂见底,百姓颗粒无收。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地贪官污吏不仅不向上申报灾情、请求救济,反而借着“抗旱”的名义,加倍征收赋税,甚至勾结粮商囤积居奇,将粮食价格抬高十倍,百姓们“易子而食”的惨剧已在偏远村落上演。
半个月前,青州府安丘县的百姓因不堪忍受县丞张茂才的搜刮,在铁匠李全的带领下,砸开县衙粮仓,分发粮食,随后聚集数千人,打着“反贪赈灾”的旗号,向青州府城进发。沿途百姓纷纷响应,队伍很快膨胀到三万余人,先后攻占安丘、诸城、高密三座县城,斩杀了作恶多端的张茂才等几名贪官。如今,乱民主力已兵临青州府城下,杨文岳虽调集了地方驻军抵抗,却因士兵多是“吃空饷”的老弱残兵,战斗力低下,连吃败仗,只能固守府城,派人星夜向锦州求援。
“荒唐!百姓都快饿死了,这些贪官还在中饱私囊,简直是自毁根基!”王磊看完急报,怒不可遏地将信纸拍在案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深知,山东地处中原与江南的交通要冲,既是漕运的重要节点,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一旦民变蔓延,不仅会阻断南北物资运输,还可能被崇祯趁机利用,煽动乱民对抗自己的势力,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召集曹变蛟、周婉宁、洪承畴议事!”王磊对着门外高声下令,目光重新落回舆图上的山东区域,手指沿着济南、青州的路线快速滑动,大脑飞速运转——当前最紧迫的,是先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瓦解乱民的群众基础,再精准打击为首的组织者,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同时,必须彻查山东的贪官污吏,给百姓一个交代,才能从根本上平息民怨。
片刻后,曹变蛟、周婉宁、洪承畴陆续赶到议事厅。曹变蛟一身戎装,刚从训练场赶来,身上还带着尘土;周婉宁手持账本,显然是在核算各地粮库储备;洪承畴则拿着一份文书,神色凝重。
“诸位,山东民变之事,想必你们已经知晓。”王磊开门见山,将急报递给三人传阅,“杨文岳无能,贪官作祟,百姓被逼无奈才起兵反抗。此次驰援,咱们不能只靠武力镇压,必须‘剿抚并用’,先安民心,再平乱局。”
曹变蛟看完急报,当即抱拳请战:“国公爷,末将愿率五千新戚家军,即刻驰援山东!保证十日之内抵达青州,平定乱民!”
“五千兵力足够,但打法不能急。”王磊摆摆手,语气严肃,“乱民多是被逼无奈的百姓,若一味强攻,只会激化矛盾,让更多人加入乱民队伍。你此次出兵,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带足粮食,沿途开仓放粮,安抚百姓,让他们知道朝廷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镇压他们的;第二步,摸清乱民首领的行踪,集中兵力‘擒贼擒王’,对为首的组织者,若能劝降则劝降,若冥顽不灵再行镇压,对被胁迫的百姓,一律赦免,让他们回家务农。”
周婉宁接过话头,翻开手中的账本:“国公爷,目前辽东粮库储备有三十万石粮食,中原开封总粮仓有五十万石,可紧急调拨十万石粮食,通过漕运与陆路结合的方式,运往山东,预计五日之内可抵达济南府,供曹将军沿途放粮使用。”
“很好,粮食之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确保粮食按时送达,不得出现任何差错。”王磊对周婉宁叮嘱道,又转向洪承畴,“洪先生,你负责联络山东的地方乡绅与未被乱民攻占的州县官员,让他们配合曹将军的行动,提供乱民的动向情报,同时安抚当地士绅,稳定后方秩序,防止崇祯派人造谣生事,搅乱局势。”
洪承畴躬身应道:“国公爷放心,臣已安排在山东的暗线,即刻收集乱民情报,同时传信给山东各地乡绅,晓以利害,让他们明白‘民变平息,地方才能安稳’,定会全力配合。”
王磊点点头,又对曹变蛟详细部署细节:“你率军从锦州出发,沿永平、沧州、德州一线进军,这条路线沿途多是已稳定的区域,便于补给;抵达德州后,先与当地官员汇合,了解最新的民变动向,再向青州推进;沿途每到一处村落或县城,都要亲自坐镇放粮,当着百姓的面,将粮食分发给最困难的家庭,同时张贴告示,宣布‘凡参与民变的百姓,只要放下武器回家,一律免除罪责,还可领取一个月的口粮’;对于地方官,若有贪污受贿、欺压百姓者,无需请示,可当场拿下,交由后续赶来的监察官员处置。”
“末将明白!”曹变蛟郑重应诺,又问道,“国公爷,若遇到杨文岳的地方驻军,该如何协调?毕竟他是山东巡抚,名义上掌管地方军政。”
“杨文岳虽为巡抚,却治下无方,导致民变爆发,本就难辞其咎。”王磊眼神锐利,“你可对他‘尊而不重’,表面上与其保持礼节,实则掌握军事指挥权,若他敢从中作梗,或阻挠放粮、查贪,可直接上书弹劾,由我来处置。”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磊还亲自拟定了《驰援山东处置细则》,明确规定了放粮标准(每户困难家庭每日发放粮食一斤,持续一个月)、甄别乱民的方法(通过口音、是否携带武器、有无参与攻城等特征,区分首恶与胁从)、处置贪官的流程(先行扣押,收集证据后移交司法)等,共计二十条,交由曹变蛟随身携带,作为行动准则。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曹变蛟便率领五千新戚家军,带着王磊调拨的首批三万石粮食,从锦州出发,向山东疾驰而去。王磊亲自送到城外,拍着曹变蛟的肩膀说:“山东百姓的安危,就交给你了。记住,咱们打仗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不是为了杀戮。若遇到难以决断的事,随时飞鸽传书,我会第一时间给你指示。”
“请国公爷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既平息民变,又安抚民心!”曹变蛟翻身上马,高声下令,“出发!”
看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王磊并未返回帅府,而是立刻召集监察御史,任命李嵩为“山东巡按御史”,率领二十名监察官员,即刻赶赴山东,负责彻查地方贪官污吏。“李御史,你到山东后,要与曹将军密切配合,凡百姓举报、曹将军扣押的贪官,一律从严查处,不管其后台有多硬,都要一查到底,给山东百姓一个公道。”王磊语气凝重,“贪污腐败是民变的根源,不除贪官,即使平息了此次民变,日后还会再起波澜。”
李嵩躬身应道:“臣定当秉公执法,绝不姑息任何贪官!”
接下来的几日,王磊坐镇锦州帅府,密切关注山东的局势。每日清晨,他都会第一时间查看曹变蛟与李嵩传回的消息:曹变蛟率军进展顺利,已抵达沧州,沿途开仓放粮,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不少原本打算加入乱民队伍的百姓,都放弃了念头,回家务农;李嵩已抵达济南,开始调查杨文岳及各级官员的贪腐情况,初步查获两名知县贪污赈灾款的证据。
然而,第五日传来的消息,却让王磊的眉头再次拧紧。曹变蛟在奏报中提到,青州府城外的乱民队伍已扩大到五万余人,首领李全不仅拒绝投降,还联合了附近的一股流寇残余势力,扬言要“攻占济南,推翻贪官统治”;更棘手的是,杨文岳因担心被问责,竟暗中扣压了运往青州的两万石粮食,导致曹变蛟在德州的放粮点出现粮食短缺。
“杨文岳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这个时候扣压粮食!”王磊怒拍案桌,当即下令:“传信给曹变蛟,命他立刻派人接管济南府的粮仓,将杨文岳暂时软禁,待民变平息后再行处置;同时,让周婉宁从开封总粮仓紧急调拨三万石粮食,通过海路运往青岛,再转陆路运往青州,务必在三日内送到曹变蛟手中;另外,传信给李嵩,加速调查杨文岳的贪腐证据,越快越好!”
命令下达后,王磊站在舆图前,望着山东的方向,心中暗忖:李全联合流寇,说明民变已出现复杂化趋势,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夜长梦多。他提笔写下一封密信,详细分析了青州乱民的弱点——流寇与百姓本就目标不同,流寇贪图钱财,百姓只求赈灾,可利用这一点进行离间,同时命曹变蛟挑选精锐,趁夜突袭流寇营地,打散其势力,再劝降被胁迫的百姓。
这封密信连夜送出,王磊知道,接下来的几日,将是平息山东民变的关键。他整夜未眠,在议事厅内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对预案,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稍稍松了口气。他坚信,只要曹变蛟能严格按照既定策略执行,再加上后续的粮食与监察支持,山东民变定能尽快平息,还百姓一个安稳的家园。
第二节:擒贼擒王,快速平乱
曹变蛟接到王磊的密信与指令时,正驻守在德州城外的临时营地。夜色渐浓,营地里的士兵们已休息,只有巡逻的哨兵在篝火旁来回踱步。曹变蛟借着烛光,反复研读王磊的密信,信中对青州乱民的分析一针见血——流寇首领张大胆与李全虽表面联合,实则互相提防,张大胆只想趁机劫掠钱财,李全则一心想“杀贪官、救百姓”,两人的矛盾只需稍加挑拨,便能激化。
“国公爷果然高瞻远瞩!”曹变蛟放下密信,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立刻召集副将们议事。他将王磊的策略与众人详细说明,拟定出“离间分化、突袭擒首”的具体方案:由副将刘挺率领一千士兵,乔装成“被官兵欺压的百姓”,混入乱民队伍,散布“张大胆要私吞粮食,准备裹挟百姓逃往江南”的谣言;曹变蛟则亲率三千精锐,携带王磊调拨的远程神威炮,埋伏在青州府城西北的流寇营地附近,待流寇与乱民因谣言产生内讧时,趁机突袭流寇营地,打散其势力;剩余一千士兵则留在德州,继续开仓放粮,稳定后方,并做好接应准备。
方案确定后,曹变蛟立刻派人接管济南府粮仓,将杨文岳软禁在巡抚衙门。当士兵们打开粮仓,看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其中包括杨文岳扣压的两万石)时,无不愤怒——这些粮食本可拯救无数百姓,却被贪官扣压,成为激化民变的导火索。曹变蛟当着济南百姓的面,将粮仓中的粮食全部调出,一部分用于沿途放粮,一部分运往青州前线,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称赞“王将军为民做主”。
与此同时,周婉宁从开封调拨的三万石粮食,也通过海路顺利抵达青岛。曹变蛟派去的士兵连夜将粮食装车,沿着陆路运往青州,三日之内便送到了前线营地。粮食的及时送达,不仅解决了放粮点的短缺问题,更让曹变蛟有了充足的底气实施突袭计划。
第七日深夜,月黑风高,副将刘挺率领的一千士兵,成功混入青州城外的乱民营地。乱民们多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白天攻城受挫,士气低落,正围着篝火抱怨粮食不足。刘挺等人趁机散布谣言:“听说了吗?流寇那边抢了不少金银财宝,张大胆打算今晚就带着财宝逃跑,还说要把咱们百姓当挡箭牌,让官兵去杀!”“我刚才路过流寇营地,看到他们正在收拾东西,根本没打算和咱们一起对抗官兵!”
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乱民营地中迅速传开。百姓们本就对联合流寇心存疑虑,此刻听到谣言,顿时炸开了锅。不少人拿着锄头、扁担,冲向流寇营地,想要讨个说法。流寇首领张大胆见状,以为是官兵来袭,下令士兵拔刀抵抗,双方瞬间爆发冲突,乱作一团。
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曹变蛟,看到乱民与流寇内讧,立刻下令:“开火!”三十门远程神威炮同时发射,炮弹呼啸着落在流寇营地中,瞬间点燃了帐篷,爆炸声、惨叫声此起彼伏。流寇本就军心涣散,被火炮轰击后更是溃不成军,张大胆试图组织抵抗,却被曹变蛟率领的精锐士兵斩杀。失去首领的流寇,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乱民们看到流寇被击溃,又看到官兵只是针对流寇,并未向百姓动手,顿时冷静下来。曹变蛟趁机派人向乱民喊话:“乡亲们,我们是王磊将军派来的援军,不是来镇压你们的!王将军知道你们受了委屈,已经调拨了十万石粮食,沿途开仓放粮,还派了御史来查贪官!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回家务农,一律免除罪责,还能领到一个月的口粮!”
乱民队伍中,不少人听到“开仓放粮”“查贪官”,开始动摇。首领李全站在高处,看着身边逐渐散去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他本是安丘县的铁匠,因县丞张茂才克扣赈灾粮、逼死他的家人,才被逼起兵,如今贪官张茂才已被斩杀,官兵又送来粮食、承诺查贪,他知道,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
曹变蛟看出李全的动摇,亲自骑马来到乱民阵前,高声说道:“李首领,你为民除害,斩杀贪官,本是义举,只是选错了方式。王将军说了,只要你愿意投降,可免你死罪,还能任命你为安丘县的‘乡勇统领’,负责当地的治安,保护百姓不再受贪官欺压。”
李全看着曹变蛟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身边渴望回家的百姓,终于放下手中的刀,单膝跪地:“我李全愿降!只求王将军能说到做到,还山东百姓一个太平日子!”
随着李全投降,剩余的乱民纷纷放下武器,青州府城的围困彻底解除。曹变蛟立刻下令,在青州城外设立临时放粮点,将带来的粮食分发给百姓,同时张贴告示,宣布对所有投降百姓的赦免令。百姓们捧着来之不易的粮食,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少人对着锦州的方向叩首,感谢王磊的恩德。
次日清晨,曹变蛟率军进入青州府城,杨文岳的地方驻军见到援军,无不羞愧不已。曹变蛟没有过多指责,只是命他们协助维持秩序、分发粮食,随后便开始处理民变后的善后事宜:登记投降的乱民信息,安排他们回家;清点流寇劫掠的财物,全部归还百姓;修复被战火损毁的房屋与农田灌溉设施。
与此同时,李嵩的监察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他在济南、青州等地百姓的举报与配合下,查获了杨文岳及各级官员贪污赈灾款、克扣粮饷的证据,涉案官员多达三十余人,贪污白银共计五十万两。李嵩将证据整理成册,派人送往锦州,同时将涉案官员全部扣押,等待王磊的处置指令。
王磊接到曹变蛟“民变平息”与李嵩“查获贪腐”的奏报时,正在锦州帅府与乌兰其其格商议蒙古互市的扩展计划。他看着奏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曹变蛟与李嵩做得很好,既平息了民变,又揪出了贪官,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他当即下令,对山东的善后事宜作出进一步部署:
第一,处置贪官。命李嵩将杨文岳等三十余名涉案官员押往锦州受审,根据贪污数额与情节轻重,分别判处斩立决、流放、革职等刑罚,贪污的五十万两白银全部用于山东的民生恢复;同时,在山东各地张贴贪官的罪行与判决结果,让百姓知道朝廷“反贪除恶”的决心。
第二,恢复生产。从辽东、中原调派五十名农技人员,前往山东指导百姓修复农田、补种耐旱作物(如马铃薯、荞麦);从国库调拨五万两白银,用于修复被损毁的灌溉渠道与粮仓;在济南、青州设立“义仓”,储备粮食五万石,以防日后再遇灾荒。
第三,加强治理。任命曹变蛟暂时兼任山东总兵,负责山东的军政事务,整顿地方驻军,淘汰老弱残兵,补充精锐士兵,确保地方稳定;从锦州调派十名清廉干练的官员,填补山东因贪官被处置留下的职位空缺,推行“吏治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地方官的政绩与清廉情况,防止贪腐问题复发。
曹变蛟接到指令后,立刻着手落实。他在青州召开“山东吏治整顿大会”,当着山东各级官员与百姓代表的面,宣布了王磊的各项部署,将贪污官员的罪行与判决结果公之于众。当杨文岳等罪大恶极的贪官被押赴刑场斩首时,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高呼“王将军万岁”。
在恢复生产方面,农技人员的到来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手把手地教百姓如何种植马铃薯、如何修复灌溉渠道,还带来了徐元明工坊研制的“轻便水车”,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曹变蛟还组织士兵帮助百姓开垦荒地,修复房屋,短短一个月,山东的农田便重新焕发生机,被损毁的设施也基本恢复。
为了确保山东长治久安,曹变蛟严格推行“吏治考核制度”,每月亲自下乡巡查,倾听百姓对地方官的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官员予以表彰,对欺压百姓、敷衍塞责的官员及时处置。同时,他还在山东推行“乡勇训练制”,挑选青壮年组建地方乡勇,由明军士兵传授武艺与防御技巧,负责村落与县城的治安,形成“军队+乡勇”的双重防御体系。
两个月后,曹变蛟向王磊递交《山东善后成效报告》:山东各地的农业生产已恢复至灾前水平,部分地区因种植耐旱作物,粮食产量甚至有所提升;百姓安居乐业,未再出现任何不稳定迹象;地方驻军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幅提升,已能独立应对小规模的流寇与匪患;吏治清明,百姓对地方官的满意度达九成以上。
王磊看着报告,心中感慨万千。山东民变的平息,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更让他意识到,“吏治清明”与“民生保障”是稳定地方的两大基石。他提笔写下批复,对曹变蛟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下令:“山东局势稳定后,曹变蛟可卸任山东总兵,返回中原防区,山东总兵一职由表现优秀的地方将领接任;李嵩继续留在山东,监督吏治考核制度的执行,确保贪腐问题不再复发。”
此时,亲卫传来消息,崇祯得知山东民变被迅速平息,王磊在山东的威望日益提升,气得大病一场,暂时无力再对其他地区采取动作。王磊微微一笑,知道这正是巩固势力、推进民生工程的好时机。他转身对身边的洪承畴说:“山东已定,接下来,咱们要加快蒙晋互市的建设,同时推进豫西、西南的学堂与医馆建设,让更多百姓感受到安稳生活的好处。只要民心所向,无论崇祯耍什么手段,都无法动摇咱们的根基。”
洪承畴躬身应诺,目光中满是敬佩。他知道,在王磊的带领下,“天下一统、百姓安乐”的愿景,已离现实越来越近。而山东民变的平息,正是这一愿景实现过程中,又一个坚实的脚印——它不仅彰显了王磊“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更向天下百姓证明,只有跟着他,才能摆脱贪官的压榨,过上真正安稳、富足的日子。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到明末做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