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先生”。姜泽说完,在场之人没有谁不知道的。
“没错,子房先生。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这是后世一位青史留名的谋臣对子房先生的评价”。
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常作为谋臣,时时跟随在刘邦身边。曾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他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被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
“子房先生是有大智慧之人,若无他,太祖当年想要君临天下或许要多费一番功夫”。
其实姜泽觉得张良这算是激流勇退了,很多人贪恋权力,沉沦在朝堂的旋涡之中。只有他跳了出去,云游四海。
毕竟没有几个皇帝的眼中能真正容得下功臣。想到这儿姜泽看了朱元璋一眼。
“你小子看咱干啥?”感受到姜泽的眼神,朱元璋没好气的问了一句。
“没啥没啥”。姜泽怎么可能会告诉他,看看你这个大肆屠杀功臣的皇帝呢?
“姜小子,那晋朝呢?”听到李世民的话,姜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二叔你这是在为难我?”姜泽一度怀疑李世民在为难自己,两晋有多少好人啊?
听到姜泽的话,李世民、赵匡胤等人笑了笑。只有嬴政和刘彻有些不明所以。
“姜小子,矮个子里拔高”。李世民的意思就是让他沙里淘金呗。
“二叔你要这么说的话,金刀计的设计者王猛在那个时候算是非常不错的谋臣了”。
金刀计是王猛设计的反间计,旨在通过伪造信物与信息不对称,迫使前燕降将慕容垂父子陷入叛逃的死局。这一计谋以慕容垂的随身金刀为核心道具,利用人性对亲情与信任的依赖,构建了环环相扣的逻辑陷阱,其精妙之处在于即便被识破也难以破解,堪称权谋斗争的经典阳谋。
“王猛此人博学多才,确有王佐之才,可惜”。可惜他的很多抱负在那个时期无法实现。
王猛对前秦可谓是鞠躬尽瘁。他综合儒法,选拔廉明,励精图治。关爱黎元,恩泽贫困,深受北方百姓的爱戴。
政治上,抵制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上,军纪严明,麾下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平定五公之乱,俘虏陇西军阀李俨,攻灭前燕。
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实现田畴开辟,仓库充实。执政期间,北方呈现小康景象。建元十一年(375年),王猛薨逝,享年五十一岁,前秦朝廷追赠侍中,丞相等官职皆如故,谥号清河武侯(一说武襄侯)。
“武将呢?”
“武将的话,谢玄将军,他的北府兵骁勇善战,也算是为数不多的能战之兵”。
谢玄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便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为谢安所器重。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举荐谢玄出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广陵国相、都督江北诸军事。谢玄招募流民中的骁勇之士,在京口组织、训练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大举南下,连克重镇,朝野震动。谢玄率军解三阿之围,大败秦军,收复盱眙、淮阴,迫使其败退淮北。以功进号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封东兴县侯。
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爆发,谢玄出任前锋都督,遣部将刘牢之夜袭洛涧,首战告捷。后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太元九年(384年),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以功封康乐公。后与前秦长乐公苻丕合作,共同对抗后燕,不久后因遭会稽王司马道子猜忌,被调离彭城,回镇淮阴。后称病解职,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谢玄病逝于会稽,时年四十六岁。朝廷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谢玄将军安边立功、恩结士心,是为名将。可惜小人猜忌,圣心难眷啊”。对于这位名将李世民当然是知晓的。
“姜小子,那老李的大唐你喜欢的谋臣武将是谁啊?”
“这个嘛,二叔不妨猜一猜?”
“这个我知道”,一旁看电视的城阳突然出声。
“那城阳告诉阿耶,你姜泽阿兄最喜欢咱们哪一位文臣和武将”。
“阿兄给我和阿姐说过,大唐的文臣武将都比不过阿耶”。这话姜泽确实给他们说过,没想到当时的随口一说城阳记到现在。
“姜小子,没想到你也会拍马屁”。朱元璋听到城阳的话便出声调侃姜泽。
“实话实说罢了”。姜泽能让朱元璋痛快?
“姜小子,我大唐如此多的文臣武将,为何独独选朕啊?”看似询问,实则在向在座的诸帝炫耀。
“二叔,您麾下诸多文臣武将皆是顶尖,而您自己也是南征北战天策上将,更是大唐的太宗文皇帝,难道这还不够吗?”
“那将我排除在外呢?”
“将您排除在外的话,那就是一生征战数十年无一败绩的李靖大将军了”。
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后转仕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0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
武德八年(625年)起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贞观三年(629年)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因功拜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
贞观九年(635年),以足疾告退,同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改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贞观十七年(643年),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
喜欢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