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万历不喜欢张居正”。这是最简单的原因,但是其中的原因可没有那么简单。
朱翊钧,号禹斋,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母为贵妃李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即位。因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其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朱翊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后金政权建立,并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病死,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于定陵。
“你小子好好说”。不喜欢也能算个理由?当然算,但是在座的不是皇帝就是皇后(常氏和姜泽除外),这样简单的理由很显然是不能服众的。一个有着巨大功绩的人,你就因为不喜欢就虢夺一切荣誉还想鞭尸?这很显然作为一个皇帝是不能以这么简单的理由去做的。
当然,如果是一个昏君那当然可以这么做,反正都是昏君了,也不怕被骂。
“好吧,首先张居正不仅是内阁首辅,还是帝师,万历从小到大的老师”。姜泽还没说完就被赵匡胤打断了。
“老师?这万历是在欺师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以为这句话在古代是开玩笑的吗?当然皇室或者说皇帝的老师就不一定了。但是一个皇帝杀自己的老师是一定会被骂的,除非你有一个非杀不可的理由。
比如:杀人放火、欺男霸女、祸乱朝纲、谋逆大罪等等。
“官家,可以说这是万历怨恨张居正以至于虢夺他一切荣誉的原因之一。张居正对万历相当严格,读书时写错字都会被张居正当众呵斥”。
“严师出高徒,这万历这么小心眼吗?”赵匡胤这话有点戳到朱元璋肺管子的意思。
因为朱元璋听到张居正当众呵斥万历的时候他是有些不满的。
这就好比现在有些家长,想让自己孩子的成绩好,但是又不准老师严厉管教,说两句重话都不行,更别说打了。更甚者还不准老师布置作业,甚至为此到教育局去举报老师。
因为这样孩子成绩变差了还要去怪老师,所以有些人当孩子当不好,当家长也是一塌糊涂。
“叔,你不会生气了吧?”以姜泽对朱元璋的了解,他就算是没有生气也会不满。
“没有,你继续说”。
“行,其次就是张居正在改革进行决策的时候常常绕过万历做决定”。
“这一点确实不应该,但是也不至于说虢夺、想鞭尸”。这可以说是皇帝的大忌,李世民说得没错确实不应该。
“还有就是张居正对万历相当严格,甚至限制他对书法的爱好和其房事的频率”。
“咱的子孙就不能有点爱好吗?”
“老朱,玩物而丧志,有爱好可以,但是如果不加以限制,只专注于爱好,如何能做好一位皇帝?”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非常喜欢书法的皇帝。
“二叔说得没错,万历十年这一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才20岁,也就是说他登基之时才10岁,如若在这个年龄放任他,叔,您觉得可以吗?还有房事,年轻人有几个知道节制的?叔你是想看到一个身体虚乏的皇帝坐在朝堂之上吗?最重要的是,一个皇帝如果将他大部分的时间放到这样的事情上那他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政务吗?”
“小姜说得没错,这张居正对万历的严格虽有不妥之处,但是他的本意是希望万历更好的专注朝政。至于绕过万历做决策,这一点确实不应该”。
赵匡胤等人认为严格没错,但是有些地方确实不妥,但是朱元璋什么性子大家都知道。
“还有一点就是张居正死后他发现张居正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他也像其他大臣一样收受过贿赂”。
“就这一点鞭尸十次都不多”。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贪污的人,但是他在位时是贪污人数最多的时候。
“叔,整个朝廷贪污的人多了,比他更为严重的大有人在。他万历只敢动一个死人,那些活着的人怎么不敢动?归根结底他就是为了泄愤,难道你真的以为就凭贪污这一点万历就做出想鞭尸这种举动的吗?”
“还有您别忘了,您的洪武朝贪污人数是最多的,至于原因此前我们也说过。这朝堂上下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是干净的,谁手上多多少少没拿点?张居正是贪污了点银子,但是他干事了吧?没有他你以为你大明能支撑200多年?”
“你不会以为那些嘴上喊着为大明好的人心里真的在乎你大明吧?”
“他万历为什么这样对张居正,除了他个人的怨恨之外,他不就是想此事来震慑群臣来保证他的皇帝权威吗?”
“老朱,小姜说得对,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朝堂之上那些个大臣,如果按照你制定的贪腐标准的话,中彻查你得朝堂之上能留下多少人?”
朱元璋痛恨贪腐,但是他从没想过怎么解决贪腐,他唯一的解决措施就是杀,但是结果呢?适得其反。
“叔你也别说什么我针对你的话,你在这方面就是做得不好,如果你连一点实话都听不进去,那就当我没说过”。姜泽甚至觉得朱元璋有些小气。
“老朱,孩子也是为了你好,忠言逆耳”。
(移居二首 · 其二
[晋]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喜欢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